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部18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纪实小说,《儒林外史》蕴含着吴敬梓浓厚的悲剧意识。作者敏锐观察众多儒生名士的行为生活,揭露其肮脏、虚无的内心世界,作者寻求出路的理想彻底破灭,并结合当时科举取士的社会制度及作者本人的遭遇等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的悲剧是世俗的悲剧,全书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意识。金圣叹本着自己对水浒英雄的喜爱,腰斩《水浒》,把历史停留在聚义的豪情之中,这说明作者实际上并不看重传统为世人所选的道德之路,而更看重的是英雄本身。他不要忠义理想在现实血腥面前的苍白与破灭,而是借卢俊义的一梦,表达他对梁山梦的失落与怀念。  相似文献   

3.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荒原狼》发表于1927年,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荒原狼"哈里.哈勒尔的痛苦绝望,体现了二十世纪整整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文章从荣格"原型"的角度包括狼原型、阿尼玛原型、日神和酒神原型来解读《荒原狼》中的现代意识——绝望与拯救。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现代女作家,她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处处穿透着一个失落者的人生感悟,痛苦与不安是人生世界的永恒主题。本文即从她的悲剧意识的形成与表现两个方面感受一个优秀小说家从一种文化层面而非道德层面上审视她所面对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5.
《苔丝》和《红楼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演说的都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以主人公爱的历程为主线,传达着历史转型时代人物丰富、活跃而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其间蕴涵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的参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时代风貌的矛盾感情,并体现着同一悲剧根源意识。两部作品在内容主题和反映社会现实方式上不仅相似,而且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矛盾心理也是相似的,表现的都是人生似梦、如同过眼云烟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悲剧意识是一种关注人生、关注生命的人类哲学思考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将传统的、以社会伦理为核心的忧患意识升华为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忧患意识的优秀作家。钱钟书和鲁迅一道 ,从不同的方面实现了传统忧患意识的现代转化 ,并在精神实质上实现了与现代世界文明的对接。  相似文献   

7.
巴金晚年的思想和创作都深深楔入了当代社会生活,他的思想和创作都被附加了意识形态的成分,他是"将思考的结果用文艺创作而非学术论文来表达的思想家"。因此,细细品读他的文学文本,涵泳其中蕴藉的理性思考,有助于比较完整地理解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巴金。  相似文献   

8.
纳兰性德是满清词坛的重要词人,拥有着常人眼中的完美人生,其词有着与此极不协调的创作风格,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实则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从纳兰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分析。并从纳兰性德独特的悲剧式人生中的几对矛盾冲突探寻其成因:本性与生存环境的冲突、理想蓝图与仕宦生涯的冲突、精神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和性格论出发。对赛珍珠作品《大地》中的女性人物阿兰的个人命运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老舍幽默诙谐、平和亲善的艺术风格表象中,内蕴着深沉厚重的悲剧意识。老舍的悲剧意识,以其所在的特殊时代与社会为背景,是对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对立关系的深刻体察、认知与精神上的超越,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未来发展的强烈忧患感、危机感。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根源是复杂的:穷人的生活境遇使老舍近乎本能地从感性认识的层面抒写被侮辱被损坏的人生悲剧;来自老北京古都残灯末庙的末世境遇与来自满族旗人衰亡没落的民族忧思,使老舍从理性思考的层面追问人生真相与人类命运,不断探索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琐事》是女剧作家苏珊·格莱斯佩尔颇受赞誉的一出独幕剧。它通过对一起凶杀案调查的描写,以平静的口吻和异常简约的笔墨,揭示了无比深邃的社会主题。文章通过对剧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对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以及两性二元对立的矛盾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深受尼采悲剧理论的影响,对构成尼采悲剧观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了透彻的阐述,把握了尼采“强健悲剧观”的关键内核-“真理两面”。同时,朱光潜对尼采悲剧理论中的某些问题,作了个人化的阐释。本文分析了朱光潜与尼采悲剧理论上的差异,并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个是革命时代的幸运儿,一个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宠儿,一个是市场经济时代的新人,三个人,三种身份,透视三类人生,演绎一段历史。小说《金奴》正是这样的一种寓言式小说,刻划现实生活最底层人群的深人性。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英国作家康拉德的著名小说《吉姆爷》中出现的隔离型悲剧模式后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吉姆的一生不只在为一个失误活着,为另一个失误去死,而是这场悲剧的英雄。对《吉姆爷》的隔离型情节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康拉德作品中浓郁的悲剧意识,以及其作品中悲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勇于承担的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15.
《黛茜·密勒》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代表作,描述的是天真、开放的美国女孩黛茜,在古老的欧洲游历而最终客死他乡的悲剧人生。悲剧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中主要探讨的问题,他的悲剧理论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的情节论和人物性格论入手,分析《黛茜·密勒》的悲剧性以及分析造成女主人公黛茜悲惨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盖颖 《嘉兴学院学报》2011,23(4):126-129
关于《雷雨》的社会问题剧、伦理情爱悲剧、命运悲剧等等各种解释不一而足,但似乎都未触及悲剧的本质。品读、观赏这部剧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作者为我们抽丝剥茧,将秘密逐次揭开的过程。隐秘重负下的疯狂与毁灭或许成为《雷雨》悲剧的终极根源。  相似文献   

19.
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美国的悲剧》,可以看出美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忽略了社会贫富悬殊、道德沦丧等问题,最终造成了"美国的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悲剧源于欧洲文明的悠久传统,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文学中缺少悲剧。而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写了众多悲剧性的人物,使《史记》具有了浓厚的悲剧性。司马迁通过这一悲剧人物的群像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