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信仰总体态势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理性的特点.但也存在突出问题.造成此种现象的因为主要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以及信仰教育的失误.加强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于优化社会环境,构建联系机制;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研究;开展生活化、多元化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的危机,这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等原因导致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从多角度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3.
张勇  张安荣 《大众商务》2010,(1):161-161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的危机,这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等原因导致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从多角度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地区两所民办高职院校的部分女大学生为被试,调查了网络环境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结果显示,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信仰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文化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对人们的信仰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中,其价值取向及理想信仰日益走向多元。由于大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价值多元化更易导致其理想信仰的迷失。面对大国兴起的时代机遇,加强大学生的信仰建构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对国家和党的建设以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省内1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科学信仰、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问题,主要表现为信仰的多元化、世俗化、非理性化及信仰迷失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因此,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信仰事关重大,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信仰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沈阳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走访、座谈交流并发放调查问卷,总结出沈阳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相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大学生信仰现状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加强沈阳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认为营造良好的信仰教育环境和完善高校信仰教育课程体系,是改善沈阳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多元化所引发的价值与信仰转变,使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热潮,"宗教热"和民间信仰的升温就是其中之一。莆田作为地处福建沿海的妈祖故里,民间的妈祖信仰氛围十分浓厚,信仰妈祖的莆田大学生人数也十分众多。本文试从现实调查的基础上,从三大方面揭示和分析莆田大学生妈祖信仰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大学生作为时代前沿的群体,信仰受到严重的冲击,中国推进市场经济以来,人们从现实生活的表层结构观察和体验到"对物质及利益和金钱的依赖与崇拜的人生态度。"社会道德伦理滑坡,拜金主义盛行,权、钱、情的交易等社会现象等几个因素会不同程度影响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本文剖析了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年轻而又富有激情,是国家的未来。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有偏离了正常轨道的现象发生。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大学生的信仰,共同努力,让大学生将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共同铸造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杂性科学的缘起与发展,为分析和认识大学生信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理论和方法。在社会转型和文化思潮多元的形势下,大学生信仰呈现出弱化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差异性的特点。文章以复杂性科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大学生信仰为对象,利用复杂性科学的相关思想,对大学生信仰问题进行诠释与重构,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生命观,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生命所持有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生命认识、生命态度、生命价值观和生命信仰。美育一般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又以艺术美为主。生命观应贯穿大学生美育始终,正确的生命认识是大学生美育开展的基础,积极的生命态度是大学生美育开展的重要条件,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大学生美育的灵魂追求,生命信仰的形成是大学生美育结果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需要具备法治思维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环境、高校法治教育现状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都会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必须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观的认同与接受,树立对法律信仰的理念,创新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培养环境,改革现有法律课教学内容与形式,完善家庭教育,重视法治信仰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曾志刚 《企业家天地》2011,(10):133-133
高职院校信仰教育以大学生为对象,解决的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这是高校信仰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轨和政治变革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趋势,少数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偏差。本文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分为五种类型:崇高信仰型、实现价值型、盲目从众型、实用功利型及家庭情感型,并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因素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均产生影响。因此,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孟子道德良心论为切入点,从道德认知偏差、道德理想不明确、道德意志不坚定和道德情感淡化四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表现,并针对其多元成因对症下药,提出要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个维度来建塑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校园出现了宗教升温的现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有无信仰、信仰什么、信仰程度直接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本文对沈阳某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结论基础上力求积极探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构建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开展的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状况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程度表现不一,同时,高校没有形成科学的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培养教育体系。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实现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转变的依从路径应从教学内容上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形成一套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教学体系,即尽一切可能条件开展政治实践活动,促成和强化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转变;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及时、敏锐地观察和把握学生思想状况,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就是大学生群体基于法律价值良好而对过法律生活的全身心认同。大学生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已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因为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真正建成,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自律意识以及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关系着每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为后期的对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以期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