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钦州汉族情歌与《诗经》情歌一样,都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但地域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表现形式看,《诗经》情歌体现出阴盛阳衰的特点,钦州汉族情歌则是阳盛阴衰;从艺术形式看,《诗经》情歌篇幅较长,多以重章叠句出现,钦州汉族情歌则篇幅较短,多以双关谐音出现;从语言上看,《诗经》情歌用语雅致,没有方言特色,钦州汉族情歌用语通俗,体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那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劳动生活赞颂的诗篇,透露出顽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意识的讴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那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劳动生活赞颂的诗篇,透露出顽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意识的讴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4.
《诗经》"风"诗中三首《扬之水》同名诗以相似曲调演绎了三种爱情形态。水之动态兴象和整齐的形式及简净有力的语言使其独具美感。文章辨析诗旨并比较《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及《唐风·扬之水》三者的起兴、意象及诗体韵律。  相似文献   

5.
在《诗经》婚恋诗中,描写女子忧愁的内容尤为突出。或写思妇之愁,或写爱情不自由之愤,或写遭弃之苦,或写思嫁之忧,深刻展现了周代女性婚恋生活的困境。面对如此沉重的忧愁困苦,《诗经》中的女子采取了不同宣泄方式,如悬想、自我倾诉、遨游等。从社会制度及现实背景层面看,造成彼时女性婚恋愁苦的根源在于宗法等级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以及战争徭役。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物色》14处引述《诗经》,可分为以别称代《诗经》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其中以《风》、《诗》等别称代述《诗经》3处,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11处,涵盖风、大雅、小雅三个部分内容,涉及《周南·桃夭》、《大雅·板》、《小雅·采薇》、《小雅·裳裳者华》14篇作品。这不仅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更重要的是,刘勰旨在通过《物色》来展现《诗经》文学语言的最高价值,即《诗经》语言不是在为事物"命名",而是表现事物的"质"。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研究先秦文学、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等的珍贵文献。其中,作为《诗经》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风》,虽然人们对它的性质尚存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国风》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较为真实、广泛地反映了《诗经》时代的整体社会面貌和上至诸侯贵族、下至普通民众的生活情景,为我们追忆和复原那个远去的时代,提供了极佳的文本信息。对《国风》中的声音描写加以梳理和分析,可以从这个特殊的角度进一步还原和丰富我们所理解的《诗经》时代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诗经》的重要地位及《诗经》的西播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诗经》的翻译和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时代特点和对《诗经》翻译的不同要求。随着翻译及研究的深入,《诗经》翻译这座崇高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圣殿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辉煌和绚丽的光彩并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祝盟》七处引用《诗经》成辞,涉及《诗经》风、雅、颂三个部分,共七篇作品,可分为直接引用《诗经》原句,调整《诗经》原文字句、保留原意另造新句,用诗原辞、原意重组新句三种类型,这既是刘勰“依经附圣”写作思想的体现,也是其“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0.
《纯真年代》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经典之作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自问世以来,主人公艾伦,纽兰与梅的三角恋情引起了读者的广泛思考,其中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但又与老纽约格格不入的艾伦成为了这场爱情中的牺牲品。本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来探讨艾伦和纽兰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情感,理智战胜私欲,从而保护了梅的婚姻。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爱情角色?以两部前后有继承关系的影片为蓝本,分析了两个问题:第一,新旧《庐山恋》反映的爱情价值观对比:对于1980年版《庐山恋》大家褒大于贬,《庐山恋2010》大家贬大于褒。第二,新旧《庐山恋》反映的权力对爱情造成的影响:1980年版《庐山恋》是政治绑架了爱情,《庐山恋2010》则是物质诱惑了爱情。最后讨论影视旅游中的爱情主题,笔者认为爱情主题需要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  相似文献   

12.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它们分别确立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两条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在创作手法上,这二者又是一脉相承的。《楚辞》对《诗经》常用的比兴手法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并进一步形成了象征手法。比兴和象征的手法在后世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形成了含蓄蕴藉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夸饰》八处引用《诗经》成辞,内容涵盖《诗经》风、大雅、颂三个部分,涉及《卫风·河广》、《大雅·云汉》、《大雅·崧高》、《鲁颂·泮水》等八个篇目,大致可分为隐括、引证、借字三种类型。这一方面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也是论证的需,“援古以证今”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诗经》的幽默性几乎表现在各种场合之中,其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的。《诗经》的幽默艺术大致分为政治讽刺性幽默、恋人间调侃性幽默和日常生活喜剧性幽默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甫白 《新智慧》2008,(5):93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统称“五经”,它们都有自己的雅号别称。 《诗经》别称“葩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周王朝通过各诸侯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相传由孔子删定,当时共有三百一十一篇,秦朝焚书后少了六篇,现存三百零五篇,通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二字。后人称赞这些诗篇是诗歌艺苑中的“奇葩”,故又称“葩经”。  相似文献   

16.
招商时期的厂家与商家就好像恋爱中的男女,一直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理论上说,恋爱中的男女为了纯真的爱情,谁主动谁被动、谁追谁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的感觉往往是大不相同,被追的感觉更爽!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界定和创作原则。《诗经》是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伟大开端在文坛上尚有争议。《诗经》是一部有着现实主义精神的、侧重于抒情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18.
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论池莉小说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初登文坛就无情地抹掉了爱情表面的玫瑰色,她的《不谈爱情》和《绿水长流》就表现为不相信爱情,甚至嘲笑爱情,对爱情十分冷漠。但她并没有真正否定爱情的存在,只是想要在以后的《你以为你是谁》等作品中,拆穿爱情的“虚幻”,表明爱情也不过是“实用的”东西,因此爱情绝不是唯一的、崇高的。这就是池莉小说的爱情观。这一过渡反映了她由“零度情感”向女性意识的逐渐转变。  相似文献   

19.
开创美国严肃悲剧先河的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世界级大师,他的中期作品《榆树下的欲望》处处渗透着圣经文化的浓厚气息。剧中主要人物凯勃特正如令人敬畏的上帝一样无所不能,主宰着一切;伊本正如纯真的亚当,禁不住爱碧的诱惑而痴情于她;爱碧个性鲜明,无所畏惧,为了悄然降临的爱情不顾一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四大古典爱情传说《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据考证均起源于河南。四大爱情传说在几千年的发展流传中形成了包括戏曲、文学、音乐舞蹈、影视、民风习俗、民间节日等庞大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由此,应整合这些经典爱情传说,亮出河南是"中国爱情文化之源"的旗帜,把"爱情文化之源"打造成河南又一张向外推广的名片。具体措施有:打造中原"爱情文化之源"的旅游专线;对四大传说的相关遗存进行保护和开发;建立博物馆,直观展示多彩的爱情传说文化;开发四大传说演艺旅游,打造文化盛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