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江洪 《董事会》2014,(12):31-32
正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后,公司有义务对决议持异议股东的回购请求权、现金选择权等作出专门安排。公司与投资者应就回购价格进行协商,无法达成统一时,可以诉诸司法审查,另外法律也可以规定以公司退市前某一时段的平均股价作为回购价格在欧美发达的资本市场,主动退市已成为较为普遍的资本运作手段。而目前,A股市场"壳资源"价值凸显,20余年来退市的公司只有78家,选择主动退市的公司更是寥寥无几,强制退市难、主动退市少等问题仍将长  相似文献   

2.
宏观与政策     
《中国机电工业》2014,(11):20-21
上市公司新"退市制度"正式发布 证监会10月17日正式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将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生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健全完善的退市制度,有利于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市场有效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意见》主要从五个方面改革完善了退市制度:一是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意见》逐项列举了因为收购、回购、吸收合并以及其他市场活动引发的7种主动退市情形。二是明确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两类违法行为,被证监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证券交易所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  相似文献   

3.
何志聪 《董事会》2014,(5):34-34
正现有退市制度设计表面上举着"可持续经营的大棒"来警示上市公司,实际上反而弱化了对于退市的行政监管手段,制度设计表现为"为了退市而退市",这样的监管手段在境外成熟资本市场中是少见的"退市难"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上市资源有限,本该退市的上市公司依仗这个"壳"在资本市场继续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4.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之一。从2001年A股退市制度实施至今,累计有77家公司退市,其中30家是主动退市。总体上看,退市制度大多流于空转状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有效退市制度的A股,造成某些垃圾股成为不死鸟,壳资源大行其道,不时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这无疑催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炒作之风盛行,理性投资难以得到合理激励。  相似文献   

5.
正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进行优胜劣汰、吐故纳新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之一。从2001年A股退市制度实施至今,累计有77家公司退市,其中30家是主动退市。总体上看,退市制度大多流于空转状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有效退市制度的A股,造成某些垃圾股成为不死鸟,壳资源大行其道,不时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这无疑催生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炒作之风盛行,理性投资难以得到合理激励。  相似文献   

6.
邹亚鹏 《董事会》2014,(12):28-29
2014年10月15日,证监会公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的制度。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意见》规定上市公司实施主动退市时,"应当召开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同时规定"并须经出席会议的中小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相似文献   

7.
王俊强 《董事会》2011,(3):28-28
既然裸泳者在高新含量上"生不带来",理应在募集资金上"死不带去",唯有这样的退市机制才能真正成为筛选"高新"企业的"过滤阀"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退市是证券市场重要的一部分,完善的退市制度是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尤其是关乎着是否能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关键作用。退市制度的完整与有效将能够让市场监督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未来将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注册制的必然一步。本文将从我国退市制度现状和国外退市制度作比较,分析我国退市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熊锦秋 《董事会》2014,(6):21-21
正原来卖壳的资产再次上市后可以再次卖壳,新进入的也可以卖壳,如此下去市场风险极其巨大,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是极度不公平的。股市不是谁家开的,绝不能让哪家企业资产在市场循环永远套取壳利益前不久,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新重庆川仪")发布招股书申报稿,这是个曾经卖壳退市的公司,如今再次申请上市,让人有黑色幽默之感。重庆川仪股份有限公司("老重庆川仪")1996年8月30日在深交所上市,1997年和1998年连续两年亏损,  相似文献   

10.
杨红波 《董事会》2014,(5):33-33
正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李克强总理提出完善退市制度之际,建议乘着IPO"注册制"改革的东风,强化退市标准中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形同虚设:标准单一、程序冗长、执行宽宥、责任虚无。2013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时实施了新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对原有退市标准和流程进行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2014,(11):11-11
证监会10月17日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宴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主要从五方面改茧完善了退市制度:一是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退市意见》逐项列举了因为收购、同购、吸收合并以及其他市场活动引发的7种主动退形形。  相似文献   

12.
《冶金财会》2014,(10):8-8
10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修订后的《上市规则》于2014年11月16日起施行。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修订的重点和亮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充分尊重并保护市场主体基于其意思自治作出的退市决定,为建立更顺畅的“能上能下”退市机制提供了基础和空间;二是新增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将投资者和市场反映最强烈的欺诈发行和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严重违规事件,纳入强制退市情形,并明确了相应的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汽车观察》2010,(6):36-36
博盈投资(000760)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0-04-26】鉴于博盈投资2008年度,2009年度连续两年亏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ST炎黄、ST创智终止上市,中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的实施总算又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此间,包括*ST武锅B在内的11家公司竟然能不死重生。从《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算起,A股市场施行退市的时间已有12年。时至今日,由于退市指标类型单一、标准不够清晰等原因,退市缺乏可操作性,绩差股退市占比不到3%。去年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新的退市制度改革方案,曾让市场看到了希望。然而,人们同时也发现,退市并不能对恶意违规上市公司、尤其是其高管形成有效的威慑。  相似文献   

15.
付明德 《董事会》2013,(2):37-37
应当尽快完善退市的责任追究机制。在民事方面,让对退市负有责任的大股东和经营管者,赔偿中小投资者的损失,赔得他们倾家荡产。启动刑事立法程序,在刑法中专门规定有关公司退市的刑事责任,并予以严格执行。同时在法律上作出规定,限制那些对退市负有责任的人进行高消费,不让他们在公司退市后逍遥自在享清福  相似文献   

16.
董登新 《董事会》2014,(6):98-98
正对已退市公司的"重新上市",应给予更高、更严的标准。因为它已被市场淘汰过,并且已经浪费了一次社会资源,我们没有理由再给予它一次"重新上市"的优惠待遇。如果我们这样做,不是保护投资者,而是祸害了股市上市公司在退市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退市制度只是对不够资格"持续挂牌"的公司进行清除,当然上市公司也可以主动退市(比方私有化)。这是正常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作用的需要,也是社会资源配置与优化的需要。因此,退市制度十分单纯。任何认定其不破产、不退  相似文献   

17.
高明华 《董事会》2013,(2):38-38
退市制度的主要目的不应该是上市公司绩效连续下滑后的强制性退市,而是如何使退市成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威胁因素”。如果只有简单的行政处罚性质的退市制度,而缺少民事赔偿性质的集体诉讼制度,则有效的资本市场是建立不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付勇 《董事会》2011,(2):24-24
上市公司董事长,看起来很风光的一个头衔。其实不然。君不见,*ST东碳的前董事长黄彬就被戏称为"最累最穷董事长",既没面子,也没里子。原因何在?公司没业绩。*ST东碳三季报显示,2010年1月至9月共计亏损1986.55万元,已处退市边缘。  相似文献   

19.
正在宏观、行业、业绩不如意的情况下,大股东可以利用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消极经营造成股价低估,大股东乘机对公司实行私有化,低价购买社会公众股,这种情况中小股东往往没有太多话语权,只有被动接受的份A股因为"只进不退"饱受外界诟病,退市制度的缺失导致退市难,绩差股炒作成风,这种现象在全球"独树一帜"。证监会《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于2014年11月施行,说明监管层已重视退市制度方面的建树,开始着手  相似文献   

20.
二重在5年时间里就可能走完从上市到退市全过程,如果退市,很可能成为A股史上退市最快的一家央企公司中国制造业这些年来蓬勃发展,飞速向前,在"中国制造"不断创造新纪录的时候,制造业的上游企业——装备制造业的央企巨擎二重重装(601268)反而大量亏损,不仅戴上了"ST"的帽子,眼下更是面临着退市的风险。二重于2010年2月2日在上交所上市,是2009年重启IPO之后资产规模较大的一只股票。但令人惊奇的是,二重在5年时间里就可能走完从上市到退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