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一转变为整个经济生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传统的宏观经济控制手段越来越不能有效地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因而,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新的宏观调节机制体系已成为我们当前紧迫的任务。财政是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之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机制是建立新的宏观调节机制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正确地分析与认识财政在新旧体制模式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尽快把财政转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对于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2.
认识货币流通规律,调节货币流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保持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历来是我国党和政府在组织经济活动中高度关注的大事。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畅进行,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尤其是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依靠指令性计划和实物切块分配的产品经济模式向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移,在新旧两种体制交替的阶段,旧体制的宏观控制办法受到冲击,新体制的宏观控制办法尚待建立,这时候很可能出现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3.
对宏观经济实行分层次控制,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我谈一些看法。一、如何认识分层次进行宏观控制首先,应当从计划与市场、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两者的有机结合来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把集中型的计划管理模式,改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是要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与市场、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有机结合的经济机制。一方面,以国家全局性经济计划来制约  相似文献   

4.
投资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以下放投资决策权为主要思路的投资体制改革,使僵化的国家计划分配投资的直接控制机制,转化为了以灵活的多元投资主体组成的新型投资机制。但是,由于到目前为止,我们依旧没有把握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投资机制内在要素的运动特点及其相互的依赖关系,因而使得我国投资运行机制一直处于宏观调控不力,微观投资运行偏轨的状态,整个投资体制改革处于步履艰难的境地。本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僵化经济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抓住体制改革的主要矛盾,回答从哪里入手改革僵化体制模式的问题。我从1979年开始提出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产品经济同计划经济相统一的传统理论(简称有计划的产品经济论)。刘国光同志则认为,僵化体制模式的理论基础不是有计划的产品经济论,而是无计划的自然经济论。他认为:“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一种过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属性、不承认计划经济必须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自然经  相似文献   

6.
税收杠杆的主体是国家,最适合于充当宏观调节的工具。但是,要发挥税收杠杆的宏观调节作用,必须随理财思想的战略转变,建立既有调节控制又有积累功能的税收体系,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税收杠杆的作用对象,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矫正和均衡商品经济的盲目运行。为此,必须树立经济—税收—经济的理财模式,摒弃单纯的积累观点。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失控,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经济稳定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控制问题,探讨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稳定相适应的投资宏观控制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从短期的宏观控制转向以中长期为主的宏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触发这种周期性波动的机制是庞杂纷繁的。其中不仅包括社会经济管理体制上的某些因素,而且还包括若干来自经济运行本身的客观因素。姑且不论社会经济管理体制上的因素,仅就后者而言,诱发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性波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投资主体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我国企业投资主体已经形成。投资体制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高度集中的模式;另一种是在国家统筹下,企业、地方、部门分别投资的模式。不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过这两种模式。国外的经验表明,高度集中的投资体制是与战争、统制经济以及指令性计划经济相联系的;而在国家统筹下,政府、部门、企业、银行分别投资的模式,则是与和平建设、商品经济体制相联系的。在商品经济体制下保持高度集中的投资体制,必然窒息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提高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和  相似文献   

9.
银行作为货币、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在宏观控制体系中据有重要的地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革银行的控制机制,使其对货币发行量和信贷增量控制,从行政命令式的直接控制为主转为间接控制为主,是强化宏观调节,搞活金融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我国银行控制机制的转轨问题谈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新的经济体制模式已基本明确,即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这一新模式要求改革旧的调节体系,由靠计划和行政手段直接控制为主转变为用经济手段间接调节为主。这样金融调控便成为整个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推动金融宏观管理向以间接调节为主过渡,就成为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问题之一。间接金融调控就是指通过金融政策和金融手段,依据国家计划要求调节与控制资金市场,并进而调节整个市场体系,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运用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手段,对经济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在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系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银行信贷在国民经济宏观调节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近几年来,由于对信用调节缺乏总体认识,往往侧重于从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角度看问题,在理论上出现了许多争论(如存贷款关系问题的争论、货币刺激力问题的争论等等),在实践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信贷失控、货币流通量偏多,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不力等。因此,有必要从总体上对银行信贷的宏观调节机制,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如果把银行的信贷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有以下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投资结构与投资效果是紧密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客观内在联系。一个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是否合理,投资在各构成要素之间分配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能否取得较高的投资效果,投资结构乃是影响投资效果的基本因素之一。赵紫阳总理十分关注投资结构问题,他在1986年1日13日全国计划会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谈到改善宏观控制时指出:“固定资产投资能否控制住,是经济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我们既要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场革命。劳动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15年来,劳动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进展相适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改革以前,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国的劳动制度也形成了僵化的模式:就业和用人实行国家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统一计划、统一招收、统一调配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改革现行的不合理的商业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理论界有着不同看法。现将所搜集到的部分文章(1985年~1987年10月)综述如下:一、商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1.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原则。新的商业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照商品流通规律的要求来管理商业活动,不能按指令性计划、  相似文献   

15.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靠指令性计划指挥经济,以行政办法管理经济,在投资使用上是财政性无偿拨款,忽视了客现存在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形成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不协调。虽然也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其结果,不是高度集中统一计划,使微观经济难以活跃;就是放权过宽,引起宏观经济失控,未能使宏观经济稳定目标与微观经济管理目标相互协调,致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在基本建设战线上、投资多、浪费大、战线长、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再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从产品经济的体制模式转变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模式。但人们对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理解,在认识上却是很不一致的。我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体制,即从经济运行的计划化过渡到计划  相似文献   

17.
谢翔 《新经济》2007,(2):32-34
根据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可以确信的是,一直以来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增长的模式有可能在新的经济年度中得到某种纠偏,而围绕和谐社会主题的深化,中国收入分配体系和消费结构都将出现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六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互不配套的消极影响说明,需要尽快地制定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目标模式。计划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计划体制的目标模式更为迫切。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主要是: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计划体制改革要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计划管理由直接控  相似文献   

19.
要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必须建立起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那么,什么形式的市场才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呢?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的模式是什么?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模式必须要反映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两大要求:一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在的广泛联系,一个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有计划运行。因此,社会主义市场模式应具有广泛性和计划性的特点。本文试图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勾画出一个粗线条的社会主义市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一年多时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这篇短文不可能也不必要概括一年多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所有丰硕成果。只需举若干要者,就可见理论进展的一斑。第一,适应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形成了以增强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活力、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以及把宏观直接控制为主转为宏观间接控制为主的三位一体的改革构想。这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具体化。它跨越了以行政的集权或分权为轴心来选择目标模式的框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选择上有科学根据的、富有远见的大跨度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