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社会亟需转变发展模式的背景下,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9年的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可持续发展效率和绿色金融综合发展水平,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东部地区和高效率地区,绿色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和低效率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力度更加显著。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金融资源错配在两者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即绿色金融通过缓解金融资源错配促进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降低能源强度,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值得探讨。本文旨在评估绿色金融发展在降低能源强度中的作用,基于2010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熵值法测度绿色金融指标,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评价绿色金融与能源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增强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来降低能源强度;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禀赋型省份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和资源禀赋型省份的作用尚未显现。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金融发展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认可,中国也正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并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广西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已写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与其他地方相比,发展绿色金融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如何有效地推动绿色金融并逐步适应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求,需要积极探索。以广西河池市为例,分析研究发展绿色金融基本情况及存在难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梁欢 《吉林金融研究》2021,(1):60-62,72
绿色金融战略的本质,在于通过引入金融杠杆,汇集和引导资金流向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及绿色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助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宁夏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探寻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策略,助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常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南金融》2012,(2):65-69
本文基于当前长江上游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以长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泸州市为例,分析了其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金融资源投向不均衡以及长江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现状,明确了金融资源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金融在支持长江上游绿色经济中存在的多种缺失,提出了以金融支持绿色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业绿色增长、资源环境压力、绿色政策支持三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30个省、区、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传导机制,并运用三重差分模型分析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其中,金融科技对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正面效应,强环境规制下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对其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愈加显著。因此,亟须推动工业绿色协调发展,强环境规制地区更应注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驱动工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源聚集既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新常态下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探索金融先导支持绿色产业的循环发展之路,才能发挥金融业对陕南地区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而通过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带动陕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是我国经济的重心和活力所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定位与新目标,需要绿色金融全面、深度的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问题一是长江经济带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经济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生态治理的金融资源供给充足,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较多。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治理资金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9.
商品金融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范畴迫切需要从货币金融领域拓展到商品金融领域.本文在金融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认为金融资源具有富集作用.金融资源的富集作用是商品金融化的内在动力.商品金融化是金融资源的富集作用的外在表现.通过分析商品金融化的演进路径,考察商品金融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我国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扎实的金融力量。在此背景下,文章尝试将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结合,并提出理论假设,基于2012—2020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建立面板数据,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分别利用中介效应和回归模型开展影响机制和区位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改善并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缓解资源错配等中介途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文章建议重点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最大化提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发挥好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外溢、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错配减缓效应,全面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重点提高中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有关绿色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制机理、制度构建等定性层面,有关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量化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选取京津冀地区作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研究对象。本文参考国内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评测体系,结合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特殊形势制定了基于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碳金融四个维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从个体和微观层面关注民间金融风险,本文借鉴国外有关系统性风险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资源富集地区单一产业结构下民间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内生机制及其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据此,提出促进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民间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金融系统基础还比较薄弱,亟需借助绿色金融政策导向,通过多种绿色金融手段,引导三峡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绿色金融含义及特征进行简单介绍基础上,以万州区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为例,对万州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在现状分析基础上给出万州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促进该地区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尤其是煤电企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为电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转型资金,帮助其实现双碳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兴安盟地区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发展现状,剖析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发展阻碍,提出深化绿色金融支持电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能源资源富集的陕北地区为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当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金融支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金融支持西部资源型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如,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业自身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金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显著促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的提升显著地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区域层面,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显著,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方面均显著地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是实现优化资源绿色配置,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该研究基于200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信贷余额和债券规模均有大幅度上升,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二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发育程度远高于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拉大。三是核密度图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速度放缓,多极化、两极化逐渐消失,但极化效应仍然明显。四是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性,本地区的发展要受到邻近行政单元的影响,且“俱乐部”趋同现象显著,大部分省份分布在一三象限。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数,利用Super-SBM-DEA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从分类、动态、异质性的视角检验绿色金融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创新效率和绿色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分类金融中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的发展相对滞后,省域层面的结果差异较大;(2)绿色金融总体以及各个分类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产生了促进作用,除绿色投资之外其余绿色金融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各类绿色金融还发挥了协同作用;(3)从动态效应看,绿色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积累效应且传导速度较快;(4)在绿色创新效率达到最高水平之前,绿色金融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影响力在较大的范围内会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增加。本文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高绿色创新效率、促进地区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虎 《西安金融》2007,(11):20-21
协调、平衡、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基于此认识,本文以榆林南北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了资源富集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