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广东人均GDP达到67503元(按平均汇率计算,约为1083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中等收入国家(4036-12475美元)标准,处在中等偏上收入水平,距离高收入国家(地区)约1637美元。根据“十二五”期间人均GDP增长情况,广东将可能在“十三五”期末跨进高收入行列。广东目前所处的“跨越阶段”,既要率先在2018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又与世界金融危机深度演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爬坡越坎等重叠,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言而喻。研究中心成立专门课题组,在分析研究广东近十年居民收入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居民收入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方圆 《广东经济》2009,(11):1-1
改革开放30年,广东依靠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成就了30年的辉煌;30年后,国家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又一次赋予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使命,殷切期望广东能够再创新辉煌。目前,广东认真落实“纲要》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逐步止跌回升。2009年1-9月,广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418.08亿元,增长8.6%,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规划为广东新时期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引 2011年,广东省在制定和实施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作为经济外向度较大的省份,“十二五”时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为此,“十二五”时期广东的主要目标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架构基本形成,扩大开放的国际门户地位更加巩固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以区域经济板块为特色的竞争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其中京津唐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区域经济板块中最活跃的地区。在这三大经济区中,广东的发展慢于华东。广东经济增长前高后低,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经济增长的领先地区是浙江,年均增长18.8%,比广东高1.2个  相似文献   

5.
基于1978—2004年各省份面板数据,对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进行验证表明,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乡收入差异与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异与对数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而东部地区为“正U”型关系。从全国范围及中西部地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继续拉大的趋势将延续较长一段时间,但发展经济仍是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6.
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重点探讨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平均滞后期为3—4年,同时广东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珠三角地区是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高值区域。引入建设用地综合扩展模型,将广东各城市按照建设用地扩展差异划分为剧烈扩展、强扩展、弱扩展和稳定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与效率是不同的,稳定型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大,其次是弱扩展型,再次是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弱,另外,剧烈扩展型地区的建设用地效率最高,其后依次是强扩展型、稳定型、弱扩展型。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国民经济在持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在近两年明显出现放缓的迹象,市场约束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增长的新“瓶颈”,广东正面临新挑战。从宏观上看,由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过热的经济增长降温,广东同样进入了经济收缩期,经济增长由高速逐步放慢转向平稳。从广东自身的发展来看,1996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000亿元,是1980年的8.5倍,远远超过当年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经过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目前广东的经济总量已经很大,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现…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2010,(4):61-61
新兴产业较快增长受用工困难影响不明显 最近,伴随经济回升而卷土重来的“民工荒”现象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广东新阶段的“民工荒”到底“荒”到了什么程度?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对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何种启示?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2月,随着广东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加快,在春节后企业发展的确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但这种招工难是结构性的。  相似文献   

9.
陈祖煌 《新经济》2005,(3):18-21
2002年,在我国“入世”效应、党的十六大明确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等正面因素作用下,广东同全国一样,国民经济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宏观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整体经济运行状况明显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24%,总额达到11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6%。广东同全国一样,有可能出现1993年以来国民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拐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调研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三个必须”,强调增加农民收入要实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必须”,更是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补短板的“急迫”:“十二五”以后,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下滑趋势,2015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60元,实际增长7.7%,仅相当于全国排名第一的上海的57.6%。调研发现,云浮以“罗定稻米”产业为抓手带动农民增收,为广东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试论湛江在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的地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海洋经济已成为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7.8%。2010年,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约占全国的1/5,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2011年8月,广东《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的原则同意,这意味着该规划是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又一个全国性战略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2.
《广东经济》2012,(2):59-59
广东省政府公布了粤东西北三个区域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三地2011年至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据了解,三个规划属于广东“十二五”区域规划,是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三个地区的细化。这是广东省首次出台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出口增长拉动了地区经济增长;由于存在“为出口而进口”、缺乏技术人才等原因,进口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的影响;进出口的总量较小,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因此中部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广东实施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已基本完成了“四年大发展”的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寻找和论证实现今后“九年大跨越”的新增长极和新引擎已经成为广东省及珠三角各市的当务之急。本报告根据世界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及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海洋旅游市场需求状况,做出了中国大陆、广东省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已经开始进入邮轮游艇时代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详细分析了广东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和海岛旅游的战略意义和战略定位,明确提出了用足用活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2011-2020年)》赋予广东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八条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东改革开放二十六年,经济保持高速的增长,年均递增率达到了13.4%,但同时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也很大,全省城市江段水质不理想,珠江三角洲地区内河涌污染严重;空气中二氧化硫未得到有效控制,酸雨频率呈上升趋势,从而对广东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环境了极大的威胁。为此,广东省实施了“绿色广东”战略,为广东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生态保持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整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民富裕安康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广东”战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环境法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环境法治,将在制度和机制上确保绿色广东战…  相似文献   

16.
新年伊始,来自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6.72万亿元,同比增长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广东经济在经历增速回落之后,有惊无险地跨越了不少国家和地区深陷其中的“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7.
景曼 《经济研究导刊》2013,(10):183-184
通过1991—2011年广东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主要指标,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分析广东对外贸易对本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深度探讨二者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简称“双转移”)决策部署以来,珠三角“腾笼换鸟”,欠发达地区“筑巢引凤”,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广东34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内企业实现产值1686.96亿元、税收90.926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08.38%和...  相似文献   

19.
潘莎莎 《新经济》2010,(11):84-87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广东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关键时期,国务院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要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标准化与计量——标准化与现代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产业升级换代进程的加速,技术标准对于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提升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标准强国”已成为世界各国21世纪发展的新课题。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广东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广东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的必由之路,而计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贸易往来、科技交流等活动,对同“量”应有相对一致的测量结果,有赖于计量单位的统一和测量的准确可靠。否则,社会经济秩序将发生混乱。本期紧紧围绕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和计量工作的重点,推出“标准化与计量”专题,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