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篇章。正确理解、把握我党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有利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更好更快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3.
才立琴 《黑河学刊》2001,2(6):10-15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活动及其成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狭两义,在性质上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与先进文化紧密相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贸易国际化为先导,以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生产全球化为显著特征,以跨国公司全球活动为微观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既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又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进程,并在这一进程中发展自己,对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就中国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其挑战的严峻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探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对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怀美娜 《魅力中国》2010,(33):216-2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指引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胜利前进的科学指南。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已成为全党的共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确定改革目标—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扫除广路障。这个论断,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正确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对于今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逐渐形成了一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路线、政策。近10多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路线的正确性。最近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我以为,学习首先要弄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中国的革命及其建设中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其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共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哲学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彰显了实践的第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实践主体,彰显了实践的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去指导新实践、开拓新境界,彰显了实践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林森 《魅力中国》2011,(4):220-2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条件与分析李满兴,张浩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特点在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开始从对抗转向对话,国际局势由紧张趋向缓和,从两极走向多极。对时代特征的准确把...  相似文献   

17.
18.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村镇文化建设的思考高巧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目标,其中无疑也包括村镇文化建设。可以肯定,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里既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概念,又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衡量、判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标志,这实质上不但给文化在社会上位置予以科学的定位,而且是高度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为我们学习、掌握邓小平的文艺理论,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服从服务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