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科村"人依靠种植花卉致富、 创造"农家乐"乡村旅游新型经济模式道路的积极探索,既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又是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保留文明乡风的典型案例."农科村"的成功经验需要推广,同样"农科村"模式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也值得总结,以便能积极探索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宋充  程磊 《企业经济》2015,(2):109-1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文化产业正在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发展质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而文化产业集聚区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把生态文明建设与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走"双赢"路子,对实现区域经济的永续发展,建设美丽景德镇、美丽中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表明,只有实现生态文明与集聚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29):212-215
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古镇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意义。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于现有教稼台的现状,充分利用周围有利地形和大地景观环境,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传统农业和现代技术两方面形象构筑人文景观,并自然融合在生态绿化之中,以充分认识人文景观设计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梅 《价值工程》2021,40(32):12-14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行为传统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规划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契机.通过剖析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乡村文旅融合模式,并选择将安徽省巢湖市三瓜公社乡村开发旅游项目作为研究的案例地,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基础薄弱、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文化品位不高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三瓜公社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的实施路径.可为当下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2014,(4):52-6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人与自然应合为一体,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对自然生态的有形物化,更是对社会生态的内涵提升。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法宝.目前,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建设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文旅融合创新与特色创建意识有待加强、文旅融合项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效果和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文章在总结广西...  相似文献   

7.
乡村生态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具有突出意义,环境的优化必须基于其生态基质,生态功能区规划正是依托于乡村基础环境条件形成的。研究乡村生态区规划及其保护目的是进行乡村环境建设,可以增加乡村经济增长极。文章通过龙妙村乡村功能规划,融合乡村旅游开发,从而从多方面形成乡村环境综合建设,建构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龙宝琳  李志勇 《价值工程》2019,38(28):95-97
海岛旅游扶贫是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要求的实现。以湛江硇洲岛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存在交通不便、参与意识低、帮扶不足、缺乏成熟景区等问题,面临较多困境,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从技能培训、多元驱动、产业融合、受益机制等方面提出硇洲岛旅游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快速城镇化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周边的生态敏感地区日益成为建设开发活动的热点,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需要加以协调。以乌鲁木齐县南山山前地区为例,提出了保护式旅游开发策略,并从限制性要素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及空间分区管制、生态环境修复、村镇建设调整、旅游发展引导和景观风貌塑造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空间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发展民宿经济与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经济》2017,(8):142-147
作为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业态,民宿经济不仅引领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且在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领域作用彰显,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的探索。近年来,在"建设旅游强省"目标的指引下,江西乡村旅游升级呈现出迅猛扩张态势:非标民宿渐成新宠、客源市场圈层外拓、供需双改结构优化、品牌塑造婺源为先、全域旅游初见成效、融合趋势方兴未艾。但是,发展民宿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从政府和经营者层面,协同局域发展与全域旅游布局、打造最美乡村旅游"江西样板"、创新民宿业态多产融合新模式、优化民宿经济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利益相关者冲突解决机制,是实现江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乡村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本文以具有"世界长寿之乡"美誉的巴马盘阳河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通过对巴马盘阳河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特色、开发模式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乡村生态养生度假旅游的模式概念,并对这一模式及其要素内涵进行了探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根本基础和载体之一,因此,本文从生态环境容量的角度去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城镇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范畴,为农村城镇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方面的指导,从而达到开发与保护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俞金灵  沈小铃  熊林 《价值工程》2021,40(4):108-110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新兴产业,它把城市与农村紧密结合,赋予乡村产业发展新方向.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政策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的全域化、特色化以及精品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方式,规范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建设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推进旅游电商.  相似文献   

14.
俞金灵  沈小铃  熊林 《价值工程》2021,40(4):108-110
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新兴产业,它把城市与农村紧密结合,赋予乡村产业发展新方向.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政策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的全域化、特色化以及精品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方式,规范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建设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推进旅游电商.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实现各方利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是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然而,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于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伪生态"现象,这些均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都造成不良影响并产生环境成本。本文对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进行剖析,并从价值创造角度出发,对控制环境成本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系列国家战略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中国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融合先进的农业技术系统,优化生态农业产业系统,完善生态农业政策系统,构建生态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全产业生态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乡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处理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生态与人的关系是新时期乡村规划的工作重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需求。从生态学理念和人本主义思想的语境出发,提出生态学理念下乡村规划的三个重要层次:个体的生计层次、种群的生境层次、群落的村社层次。并以此构建乡村规划的人本主义工作逻辑:以"人地关系调查"为工作基础,构建"县—乡—村"空间协作平台;树立适应基层发展诉求、尊重村民的价值观,围绕"乡贤指导+规划引导"的价值核心;遵循"低技术、高参与、众筹智慧"的规划策略。实现乡村发展要素的统筹协调,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系统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着"山城"之称的重庆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党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便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从旅游产业来讲,盘活现有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也将是大势所趋。本文从"两山"理论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重庆旅游现状,找到重庆旅游与"两山"理论的契合点。最后,本文对重庆旅游发展路径提出以下建议:(1)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旅游的"厚度";(2)发展生态旅游,增加旅游的"广度";(3)存续"网红"优势,逐步实现引流。  相似文献   

19.
小杨社区地处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北部,水网密布,紧邻国家5A级溱湖旅游度假区,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姜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小杨社区围绕"生态优、产业兴、环境美、活力强"的现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林朝晖 《企业经济》2023,(5):104-114
体育旅游休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及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推进对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可以从乡村健康产业发展、体育一体化建设、乡村参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文化多样化等多个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当下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面临内涵挖掘与产品创新不足、规划缺乏整体性与科学性、缺乏多方协调机制、管理运作中权限不清与职能缺位、专业人才缺失、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制度欠完善等现实困境。推动体育旅游休闲基地高质量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坚持绿色发展与品牌创新、促进“体育+”与“+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构建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智慧系统、强化乡村振兴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健全投融资服务机制、提高项目治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