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标:探究外资银行进入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变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异质性企业和新增长理论,将企业异质性和新熊彼特模型有机整合到统一框架中提出命题,根据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通过外资银行进入这一外生冲击对银行业开放后的制造业企业“加成率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银行进入后,进入区域内企业平均加成率显著增加。行业层面异质性渠道检验表明,行业与技术前沿差距越小、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与银行业投入产出关联度越大,外资银行进入“加成率效应”越大。分所有制类型的结果显示,民营和外资企业的正向效应更为显著,且大型民营企业的正向效应值最大。分地区和要素密集度的结果显示,东部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正向“加成率效应”较大。研究创新:首次从企业盈利水平视角出发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下游制造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价值:证实金融业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2.
从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视角,探究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Koopman等(2012)的研究计算中国各行业国内增加值,一方面展现各行业国内技术含量的变化状况,另一方面又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构建行业特征数据,定量分析国内增加值比重(国内技术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经验结果表明,行业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外商投资企业比重越高,该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越明显,高技术行业的国内增加值比重增长高于其他行业,而加工贸易比重等其他因素均未显著影响国内增加值变动。在未来,提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主要途径是依靠人力资本累积,支持出口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进行延伸,鼓励外资出口企业建立本土化研发机构以及促进贸易结构在区域上合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新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能力,进而实现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探索数字化能力(核心竞争力)、组织韧性(动态适应力)视角下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市部分高精尖企业为样本,通过26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能力在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组织韧性在企业家精神和数字化能力、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组织韧性调节了数字化能力在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推动新时代高精尖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上半年,陕西省以加快汽车产业发展为动力,全省装备制造业迎难而上,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74.32亿元,同比增长19.6%。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83%,拉动全省工业增长3.6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28.04亿元,同比增长15.5%,比一季度加快3.8个百  相似文献   

5.
数字     
《财务与会计》2006,(4):5-5
1~2月.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99%.同比下降0.28%。工业企业共完成出口交货值7454亿元.同比增长24.2%。从主要行业看.纺织业增长15.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1.3%.  相似文献   

6.
“双轮驱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重  冯培英 《经济界》2006,(4):75-78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快速发展的行业,其发展速度会超过制造业,即便是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也会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却相对滞后,出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一腿长,一腿短”。本文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走势,而且是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对提高我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省级层面投入产出表测算得到的制造业服务化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合并,得到2000—2013年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会显著提升本区域的制造业就业规模,但对于空间关联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将产生“虹吸效应”,即降低空间关联区域的就业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规模两条渠道来影响制造业就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东部地区以及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规模的扩大作用与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对于中部地区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制造业服务化只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就业效应尚未显现。拓展性分析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业的不断开放,均能显著增强制造业服务化对本区域就业带来的提升效应,同时弱化对空间关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测算增加值出口和多边增加值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关税数据,系统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增加值出口对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并细致区分不同国家的增加值出口和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多种方案的稳健性检验和中介效应均证实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首先,无论是总体回归还是分国别回归,增加值出口显著促进了生产率进步,且对美国、欧盟和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增加值出口的生产率效应强于对金砖国家和印尼等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其次,考虑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交互影响,增加值出口强化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且对制造业中间品贸易自由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要小于对服务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的强化作用。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中间品关税的下降能够增加进口的中间品种类,进而有利于行业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就业扩展相对滞后 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与中期阶段.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其占工业部门的产值与就业比重都非常高)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不仅因为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高,而且因为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产业间的前向与后向联系效应都很显著。在刘易斯(1954)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中,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是企业的特殊成员,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对于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5-2006年江苏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家的政府资本和市场资本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企业家的个人声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甚至呈现负面影响;企业家社会资本各要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各要素之间的互补效应强于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对整个资本市场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文章以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选择C13-C37、C39-C41子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董事会人力资本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与影响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检验信息化在董事会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信息化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信息化显著增强了董事会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3,(4):48-53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利用包含企业家精神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将私营部门雇佣比率和自我雇佣比率分别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度量指标,使用199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变量和制度变量后,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政府应为个人和企业的创业及其竞争提供更好的软硬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新常态”,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坚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目标迈进。在此背景下,研究数字技术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尤为重要。论文以2013—2019年87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异质门槛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应用对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改善资产运营效率路径实现,而对于满足差异化长尾需求提升盈利能力作用并不显著。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技术能力、低企业规模、高资产周转、高劳动依赖的企业,数字技术应用对转型升级有着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进展如何已成为我国制造业部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以江苏为例,实证研究信息化在产业升级中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江苏信息化直接效应显著,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强,其影响力和感应力系数均大于1;电子信息产业的间接效应也非常显著,制造业部门使用电子信息产品时,增加值显著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中间投入率越高,企业使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越大,因而越能够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王虹  林玲 《数据》2013,(10):70-73
本文针对北京制造业增加值、能源消耗、CO2排放所构成的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制造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制造业的增加值对其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均有负向影响,但影响力度不大;借助能源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来解释,即表明北京制造业的能耗和排放在增加值增长的过程中有经过拐点转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福建质量管理》2011,(4):47-47
一季度,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普遍向好,工业产值、销售值、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超过30%。一季度完成工业产值763.7亿元,同比增长34.3%;完成工业销售值742.2亿元,同比增长33.6名;实现工业增加值170.6亿元,同比增长32.1%,高出全省工业8.2个百分点。外商与港澳台投资企业拉动力增强,完成产值750.4亿元,占行业比重98.3名。重点地区和骨干企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能够产生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20年制造业联合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创新质量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非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产学研合作对创新人才、创新资本集聚效应提升作用更显著;高技术行业对于创新人才集聚效应较强,对创新资本集聚效应的影响低于非高技术行业。研究结论对制造业等实体企业如何开展高质量创新活动及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利用OECD2018版增加值数据库,就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地位升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GMM估计,发现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出口影响显著,但有利于中国制造业GVC升级。然后将制造业分为重污染行业、中等污染行业及低污染行业进行分组估计,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重污染行业GVC升级影响显著,而对中等污染和低污染行业的影响不确定。最后,建议逐步完善环境规制政策,倒逼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遵循渐进性原则,调动各方面节能减排的内在积极性;加快突破清洁能源和低碳领域的关键技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冲击,也影响了工业经济的运行。总的来看,非典疫情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没有改变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局部的、间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地减轻非典疫情对工业经济的不利影响。(一)非典疫情对当前全国以及重点疫区的工业增速影响不大,但滞后影响不容忽视。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7万亿元,增长15.9%,其中,3月当月完成增加值3134亿元,增长16.9%,日均增加值101.1亿元;4月份为3197亿元,增长14.9%,日增加值106.6亿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特征事实,考察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微观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拓展了Hsieh和Klenow(2009)对宏观资源配置效率的测算框架,测度上市公司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法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我国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态势;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对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一般城市和人口规模小于等于500万人的城市内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对重点城市和人口规模大于500万人的城市内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非国有制造业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对国有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垄断性行业内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对竞争性行业内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创新:利用企业实际产出规模与最优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