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户才和  王凡 《新财富》2005,(3):62-63
尽管业界对顺驰高速发展的模式至今仍有不同的解读和质疑,但从2002年的约16亿元销售回款,到2003年的40亿元、到2004年95的亿元,再到2005年的预期目标190亿元,顺驰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已跻身地产百亿元集团的行列。顺驰的秘诀在于,当其他开发商们还在因招拍挂的地价总额而观望时,孙宏斌则用活了土地的时间价值,把地产期货用足用活,充分利用招拍挂土地分期付款周期长达2—3年的条件,以尽量少的资金启动项目并加快开发速度,主要依靠销售回款来覆盖所有的费用。  相似文献   

2.
人物     
《商界》2009,(1):11-11
孙宏斌 45岁的孙宏斌又当了一次“风云人物”。2008年12月9日,首钢融创不惜以20.1亿元拍下北京海淀西北旺项目,成为2008年冷清土地市场中的“新地王”,据估算,该项目楼面地价高达每平方米7000元。首钢融创的前身正是首钢顺驰,2008年年初,顺驰中国已将首钢顺驰50%的股权转让给了孙宏斌旗下的融创集团。目前,首钢集团和融创集团股权各占一半,运营由融创负责。  相似文献   

3.
<正> 2004年顺驰完成95亿元的销售收入后,2005年又成功抵御了房地产业的各种风险,完成最高管理层的顺利交接,以更加稳健、严谨的姿态迈向又一个战略年。在发展过程中,有人说顺驰是一匹黑马,有人说顺驰的扩张模式无异于疯子,但是顺驰从一个房地产业的无名小卒发展成全国为数不多规模上百亿的地产公司、顺驰公司聚集了大批全国房地产精  相似文献   

4.
随着路劲基建(HK 1098)在2006年11月末向顺驰B提供总额4亿元的短期贷款,原本仍存在一定变数的收购事项已不可逆转.此前路劲已完成了对顺驰A及苏州凤凰城股权的收购.不知在长时间内保持沉默的孙宏斌会对此做何感想:究竟是应该为顺驰渡过资金难关而庆幸,还是要为失去控股权而神伤?  相似文献   

5.
融创速度考     
丁保祥 《商界》2015,(4):32-37
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当年的顺驰遭遇了败局,但孙宏斌没有败局。老天没有给他的顺驰一个喘息之机,却给了他的融创一个稳健的开始。融创生命初期的成长之痛已经被顺驰代偿。它耐心蛰伏,把握时机迅速借力,融创的快速有了不同的内容。融创收购绿城失败了。现金支付给了宋卫平,孙宏斌也坐进了绿城的办公室。可惜,6个月后绿城反悔了。但融创没有停下,2015年2月,又要收购深圳佳兆业。2014年融创风头有些足。年销售额715.5亿元,近三年  相似文献   

6.
孙宏斌复出半年后做出了一项艰难的抉择:以最高不超过12.8亿元的价格卖掉了顺驰的控股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与路劲基建(HK 1098)及其母公司惠记集团(HK 0610)的协议中,买方仍可随时终止这一收购,而孙则没有相应权利.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产商人,总是有很多传说。 孙宏斌退居幕后两年多,如今重临江湖第一线,也引起很多企业界朋友的好奇。有一种说法是,孙宏斌的个人战略比顺驰系的战略重要,而顺驰系的战略叉要比顺驰的战略优先。这也许能理解为什么孙宏斌在先后推出张伟、张桂宗和汪浩之后,最后还是要自己粉墨登场,再做冯妇。  相似文献   

8.
孙宏斌在管理顺驰期间不少时间呆在美国,在那里阅读原版商业书籍并参观些国际企业。这位顺驰的创始人景仰的企业有:戴尔和沃尔玛。回到顺驰,员工们都了解,老板要开始讲课了。但孙宏斌讲了什么?他对战略管理、平衡计分卡、6∑那套理论给予的评价不高:“它们说出了事实和常识,列出了因果关系而已。这套思想在1000年之前就有过了,你应该做的是,在定判断上勇于实践实践,全力实践。  相似文献   

9.
《商界》2008,(1):92-92
顺驰己成追亿.永不认输的孙宏斌显得豁达:既承认“成王败寇”。也不为那些过不了的坎耿耿于怀。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孙宏斌引进新的公司冶理结构,使顺驰看起来更象一家规范的现代企业的话,那么,顺驰这几年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则使顺驰看起来有实力、有内容。一方面是不错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又有实实在在的土地资源,顺驰中国跑到香港上市似乎底气十足了。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华南的二手代理业务目前做得不是很理想,这次来希望能够跟本地同行沟通交流,多取取经。”孙宏斌的开场白诚恳而又坦率。上个月底,更名为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的顺驰置业与国际基金软银亚洲、美国著名投资集团凯雷签订协议,出让公司22.5%股份,获得后者合计45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因此,在孙宏斌看来,顺驰置业现在不缺钱花,问题是怎么才能更快速、更有效地拓展业务。按他透露的计划,顺驰置业未来三年内将在国内超过40个城市开门店4000  相似文献   

12.
乔武 《商界名家》2004,(2):32-34
在中国地产界,天津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无疑是最不能忽视,最让人惊诧的符号之一。13年前,因为涉入的一起刑事案件,他度过了近4年的牢狱生活,可出狱后,他白手起家,不到10年时间,就坐上了胡润编制的2003年度《中国大陆百富榜》,以个人资产9.5亿元排名91位;作为一个庞大公司的董事长,他1年里大把时间竟在美国纽约与囊儿享受天伦之乐,对公司的遥控管束完全“无为而治”,对公司下属放权已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作为一个地产新秀,他竟口出豪言:顺驰集团在未来5年,中国将出现年销售额5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3至5年内,顺驰要做全国第一,如果快的话,就是3年。业界喜欢用狂妄.不可思议.胆大包天等词语来形容他,有善意的提醒,也有嫉妒和嘲讽。他却都不在乎,从没试图让外人理解他,“对风险的管控只有靠自己,别人永远不能左右我。研究企业成功.失败的案例都不能让人成功,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孙宏斌,他这份“胆大包天”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2009年4月7日,销售额1140万元。这个数字让刘强东确信,2009年京东商城将完成4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自2004年创立至2008年,京东商城的年销售额分别为1000万元、3000万元、8000万元、3.6亿元和13.2亿元。刘强东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是100亿。  相似文献   

14.
孙宏斌曾被评价为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10年前的顺驰,煊赫一时,因扩张无度、风险失控而倒在了春天里,错过了中国楼市的盛夏时节。10年后的孙宏斌,重管控、讲纪律、求平衡,他抱怨,顺驰沦为MBA经典的失败案非常荒唐,当道的诸多房企都在复制其曾经的手法。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理性与荒唐已然难解难分。  相似文献   

15.
《商界》2007,(4)
类型分步式期权收购运营路径2006年9月5日,香港路劲基建与顺驰中国达成协议。路劲基建为顺驰提供总汁5.7亿元的贷款及贷款担保,同时还与顺驰定下三项期权协议:  相似文献   

16.
金少策 《浙商》2010,(17):70-71
在杭州市余杭区,隐藏着一家高成长的企业:浙江省恒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强科技”)。 “今年有望突破8亿元,明年销售目标是15亿元。”恒强科技副总经理曾志发对《浙商》记者说,“十到十五年内产值突破百亿元。”  相似文献   

17.
这个扛着超出自身承重的快跑骆驼终于被稻草压死代表中国房地产大跃进模式,被业界称为“黑马”的顺驰,终以出让股权的方式落幕。9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路劲基建与顺驰中国签订框架协议,将向顺驰注入12.8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并获得后者55%股权,此外,路劲基建还将促成顺驰获得两笔总计5.7亿元的短期贷款。  相似文献   

18.
杨艾祥 《商界名家》2005,(10):41-42
从监狱出来以后,孙宏斌当天就回到了天津。他把自己的做房地产代理的公司命名为“顺驰”,英文意思是姓孙的公司,从这个细节来猜测孙宏斌的举动无疑是对自己在联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的否定。他算是痛恨了那个职位了。所以从公司的命名他就想确定自己一把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滨州家纺梦     
“我们要把滨州打造成‘中国家纺之都’.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43亿元。”8月18日,山东省滨州市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建新如此描绘滨州纺织业的未来。按照这个目标.滨州人在未来的6年里需要把销售收入增长6倍。2004年滨州纺织业销售收入达到328亿元人民币.利润侣亿元.出口交货值71.5亿元。  相似文献   

20.
一贯以稳健见长的万科,2005年提出了“颠覆”的口号;一贯以速度著称的顺驰,2005年不提“速度”,而以“美誉度”取而代之。难道它们仅仅是为了摘取1000亿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