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定义和度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若微 《企业经济》2005,(11):210-211,125
由于大部分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现况,使得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核心内容发生了改变。而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研究都普遍缺乏对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界定以及一个合理的度量方法,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宋力  宋阳 《财会通讯》2009,(6):38-39
一、控股股东行为分析 对于中小股东而言,控股股东的行为可以对其产生有利或不利两种影响。控股股东权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流权;另一部分是控制权。当现金流权为控股股东带来的收益在控股股东收益中占主导时,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利益增加使得监督经理变得有利可图,并且“掏空”上市公司导致的自身利益损害上升,此时控股股东往往更倾向于“支持”上市公司,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降低,所以控股股东会致力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在公司处于财务困境时,利用私人资源对公司提供支持,这些是对中小股东有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一直较严重,许多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来谋取私利,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分析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并通过理论分析探讨如何从上市公司内外部两方面来抑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从而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一、控股股东行为分析对于中小股东而言,控股股东的行为可以对其产生有利或不利两种影响。控股股东权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流权;另一部分是控制权。当现金流权为控股股东带来的收益在控股股东收益中占主导时,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利益增加使得监督经理变得有利可图,并且"掏空"上市公司导致的自身利益损害上升,此时控股股东往往更倾向于"支持"上市公司,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脱胎于国有企业,是在国有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后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而成的,因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以承载不良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为主的控股股东,这种关系滋生了控股股东以各种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前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主要体现在资金占用、关联购销、关联担保等且代理行为比较单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束,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控股股东的代理行为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及隐蔽化。如何识别控股股东代理行为以及如何测度控股股东代理行为带来的风险给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利益输送直译为“隧道行为”,在这里理解为企业的控制者从企业转移资产和利润到自己手中的各种合法或非法的行为。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现金股利发放等股利政策被一些上市公司当作了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其股利政策主要是为了迎合控股股东利用股利手段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所指的投资保护,都是指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其他中小股东,一般表述为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实际上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尽相符。本中的投资保护指的是对企业所有债权人和股东的保护。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构成情况较复杂,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法人、外商和个人投资;按在公司中所占的股权比例大小分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这里将其统称为一般投资。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年-2006年间的3618个公司年度为样本,借鉴Ball和Shivakumar、Khan和Watts以及Gassen等的研究成果对财务报告稳健性进行了实证度量,研究了不同特征的最终控股股东的行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显著降低了财务报告稳健性,控股股东的扶持行为也降低了财务报告稳健性,但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相对于非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更不稳健;财务报告稳健性与最终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呈负向变化,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呈同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间发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索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资金占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强化了其资金占用行为,损害了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徐婷婷  郭建利 《财会通讯》2010,(10):71-72,94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面临的主要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选取2005年至2007年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A股的29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控股股东属性和持股比例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控股股东有强烈的愿望去获取控制权,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制度因素是决定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键因素.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还与监督强度、持股期限、侵占程度、惩罚力度和贴现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对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动机及影响因素做了理论分析,以期寻求限制或减轻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掠夺行为的途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自由现金流与企业过度投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理论.以2002~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在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背景下,公司控股股东、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正自由现金流易导致过度投资;并且在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中,正自由现金流更易导致过度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而地方政府作为控股股东,减弱了持股比例上升带来的积极治理作用,产生了"溢出"效应.本文为理解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小股东监管股利分配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分配行为进行监管的博弈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信息状态下,中小股东提供监管的博弈可能是一个囚徒博弈,也可能是一个斗鸡博弈,还有可能是一个智猪博弈,取决于各个小股东的股利收益和监管成本.在不完全信息状态下,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监管的可能性取决于自身的持股比例和对方监管成本的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9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通过监督管理层和约束控股股东影响了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企业,在信息环境和法律环境较差的企业中,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财务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结论不仅验证了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还发现了中小股东积极主义与外部环境的替代效应,为鼓励中小股东参与决策、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机理,从股权融资的非效率和公司价值损失两个方面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侵占行为中的代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CMS模式的特殊股权结构中,终极控股股东侵占动机更强,防止终极控股股东侵占行为是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由中小股东、控股股东、经理三者构成委托—代理链条中,控股股东既是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同时又是经理的委托人,即控股股东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文章针对控股股东具有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的特殊性,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模型。本文的分析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有利于增加全体股东的收益和公司的期望价值。文章还依据控股股东双重委托代理身份理论,提出了我国中央企业改革应保持国有股控股地位。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控股股东有强烈的愿望去获取控制权,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制度因素是决定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键因素。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还与监督强度、持股期限、侵占程度、惩罚力度和贴现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对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动机及影响因素做了理论分析,以期寻求限制或减轻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掠夺行为的途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的绩效函数出发,建立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绩效模型,用以分析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和公司股权制衡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司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操纵,表现为控股股东侵占对股权制衡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股权制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表现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侵占的负向影响。另外,非控股大股东具有与控股股东相互合谋的动机,以实现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联合侵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均衡所导致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揭示控股股东代理问题普遍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表现形式,试图从公司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静 《现代企业》2012,(6):32-33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危害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还会严重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Morck et a1.(2000)对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大股东的“侵占”行为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证据。在我国,由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而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也屡见不鲜,如猴王股份、三九医药、幸福实业、济南轻骑等都是鲜明的例证。因此,如何防范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