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凭证式国债是以财政部为发行主体,以国家信用为保证、依靠我国各家银行的金融网点点多面广的的优势,面向我国城乡居民和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的储蓄类债券.素以金边债券著称的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以来,倍受广大中小投资者青睐,从财政部各年度凭证式国债发行、兑付及余额情况统计表明,1994年至2002年共发行凭证式国债12664.15亿元,占内债发行量的39%.它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代理发行凭证式国债的历史已有十年,期间,经历了市场成长、成熟、衰退的演变。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发行凭证式国债遭遇到很大的阻力。2003年上海农行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逾40亿元,实际代理发行为95%,一年下来尚有5%的凭证式国债转为自身投资持有,这种  相似文献   

3.
郭玲 《山西金融》2000,(3):48-49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特别是1994年发行凭证式国债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迅速扩大,发行频率逐年加快,有时一年可发行数次,形成了国债的滚动发行。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国债发行额计划3165亿元,扣除还本付息的比重,国债余额达到约98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1%以上,  相似文献   

4.
国债投资ABC     
2000年凭证式第三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已于9月15日开始发行,12月15日结束。本期国债发行总额为800亿元,其中三年期480亿元,五年期320亿元。三年期年利率2.89%,五年期年利率3.14%。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国债已成为社会和个人投资的热点之一,每期国债发行,人们总是踊跃购买。那么,国债走过了什么样的路?何以受人青睐?国债投资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时代金融》2004,(7):12-13
2004年第二期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尴尬落幕——由于市场的冷落,财政部被迫调整发行计划,减少了200亿元的发行额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反周期政策调节的一次成功尝试.1998年-2000年国家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万多亿元.各年度国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5、2和1.7个百分点,对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01年,继续发行1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国债和500亿元西部开发特种国债;2002年国债发行量为5936亿元;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相似文献   

7.
来稿辑要     
凭证式国债发行畅销马蓉积极实施“科技兴农”乐山市财政局张健儒人民银行江油市支行1999年凭证式(一期)国债,我市原计划发行232万元,从3月10日发行以来,城乡居民投资国债热情很高,销售形势看好,至3月23日已发行230万元,基本完成发行计划。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国债市场发展的简要回顾及前瞻新中国发行国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折合人民币3亿元,1954—1958年,政府又连续5年累计发行35.54亿元,这两个时期所发国债均未上市流通,1968年初全部清偿。改革开放后,我国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到1998年底,累计  相似文献   

9.
梁军  王慧玲 《金融纵横》2004,(10):58-60
被赞誉为“金边债券”的凭证式国债,曾经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然而,从近几年凭证式国债发行量及购买趋势看:却是个人购买量逐渐减少。承销机构持有量逐渐增多。截止2004年6月末,安徽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证式国债持有量比2000年同期增加了31000万元。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个人投资的低风险金融产品逐渐丰富,凭证式国债发行面临新的挑战。鉴于此,我们就目前个人其他金融投资产品与凭证式国债利弊进行分析,对凭证式国债发行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国债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盐城市分行张大龙从1981年开始,我国恢复发行国债至今已15个年头了,15年来,我国国债发行不断扩大,已取得很大成效。据统计,从1981年到1993年,我国国库券累计发行1389亿元,财政债券397亿元...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模式,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促进凭证式国债顺利发行,人民银行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国债承销团成员实现凭证式国债债券登记的网络化管理、同城同行的通买通卖和国债发行额度的计算机调剂与管理。同时,通知还要求各国债承销团成员开发的国债软件管理系统应具备发行、兑付、质押贷款、余额查询、债权挂失等完整的统计功能和快捷的数据采集手段,以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凭证式国债发行、兑付的相关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政策。一、华夏银行凭证式国债发行管理现状目前,华夏银行凭证式国债的发行…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财政部决定11月10日起发行2011年凭证式(四期)国债。该期国债发行总额为200亿元,发行期限截止到23日。发行当日上午9点,笔者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商业银行网点外见到很多人都在抱怨:"来晚啦,国债已经卖完了。"据媒体报道,同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银行门口几乎都在上演。  相似文献   

13.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首次发行以来,深受城乡居民的青睐,发行数量逐年增加。近两年来,凭证式国债更是显得异常火爆,“金边债券”的魅力尽显。如侯马市几家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一期凭证式国债的承销任务是1500万元,在第一阶段应售出900万元,售出时间是一个月,仅一周就售完。第二阶段的600万元,三天时间被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14.
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节资源配置、经济利益及其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之一。当前,我国面向社会发行的凭证式国债作为我国国债的两大品种之一,发行已历时十年,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全部由。凭证式国债承销团”固定成员包销和代销并向社会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5.
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我国从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于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高,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是以储蓄为目的的个  相似文献   

16.
凭证式国债作为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发行的一种新型债券,在一九九四年发行以来的六年里,发行额逐步递增,丰富了我国的国债品种,方便了群众投资,促进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凭证式国债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显示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凭证式国债的正常发行和买卖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必要予以提出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凭证式国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凭证式国债就是国家在国债发行时采用填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凭证式国债收款单”特定凭证进行筹资的一种方式。自1994年开始发行以来,因其品种齐全、收益稳定、滚动发行、变动灵活等特点,既满足了广大居民参与国债投资的需要,又能很快地为政府筹集资金,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凭证式国债现已成为我国国债市场的主力品种。但从近年  相似文献   

18.
凭证式储蓄国债自1994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发行以来,深受国债承销机构和投资者的喜爱.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凭证式储蓄国债自身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储蓄国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以发行电子式储蓄国债为契机,使其成为一只成熟的、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国债新品种,进一步完善我国储蓄型国债的发行管理,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节资源配置、经济利益及其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之一.当前,我国面向社会发行的凭证式国债作为我国国债的两大品种之一,发行已历时十年,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全部由"凭证式国债承销团"固定成员包销和代销并向社会公开发行.各承销机构采取"自由申报、总量平衡"的方式确定承销国债的额度,然后在本系统的营业网点进行分销.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总量和结构调整布局情况分析,我国凭证式国债的期限结构、分布结构、利率结构,以及对其发行过程实施有效监管等,都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力炜 《浙江金融》2003,(10):28-28,35
自1994年我国发行凭证式国债以来,这一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中央政府债券以其投资风险低、收益好、免利息税等众多优势,赢得了广大居民的青睐,不但成为居民理财的主要品种之一,也为募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对这一国债品种的发行、管理方式不断完善,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正视凭证式国债发行中的问题,不断研究改进方案,将有助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国债体系,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