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问题,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报告对分配问题的阐述,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的基本格局。首先,它肯定了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并在现阶段是分配的主体;其次,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以外,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  相似文献   

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结构上,也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实现形式。另外,由于存在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各种非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此适应,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制度应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对合肥市房地产业现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克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2):17-19,55
特定社会的分配关系总是由该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所有制关系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成熟、不发达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者劳动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决定了在分配上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巨大发展 ,  相似文献   

4.
分配体制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分配关系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①分配原则,如原始社会是平均分配,资本主义社会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社会是按劳分配;②分配方式,是分配原则的具体化,在我国目前除按劳分配之外,还有按资分配、按股分配等多种形式;③分配形式,实施分配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如在按劳分配中,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其数量的变动也有多种方法,如调资、增资、升级、靠级、工资包干、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等.  相似文献   

5.
该文着重阐述了如下问题:所有制决定分配,就分配谈分配解决不了我国当前严重存在的"分配不公";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做到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离开相应数量,讲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欺人之谈;私营企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也不能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都装进按劳分配的大筐;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活力,绝非国有经济退出越多越好;发展集体经济近乎成为一句空话,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愈来愈小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鲁宏飞 《辽宁经济》1999,(12):47-47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多元化的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党在分配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政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将其完善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重申在坚持这种分配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7.
汪超 《魅力中国》2014,(11):375-376
与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相适应,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目前而言,这种过渡性的制度带来的负效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分配不公平.挫伤了非国企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与提高脑力劳动报酬李枝葱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的"生产决定分配"的科学原理在社会主义生产高度发展阶段的特定分配形式。建国后,我国在建立公有制经济方面为按劳分配创造了条件。但是、我国现阶段落后的生产力和不发达的经济,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有着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著名青年经济学家刘福堂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创造价值量分配比按劳分配更科学.他分析说,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时设想三个前提:没有商品、没有货币和单一的所有制社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看,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的三个前提条件不存在,因而按劳分配只是一个理想和产品经济概念.从社会实践看,劳动是一种活动,不能成为一种价值尺度,体、脑劳动强度大也许创造出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大甚至为零,劳动强度小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甚至很大.所以按劳分配对具体劳动而言是无法把握的尺度,对社会劳动而言是无法具体的抽象.因而,几十年实行按劳分配的结果是“大锅饭”.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我们以前坚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党的“十五大”决议提出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为改革我国企业的分配制度打开了一条很宽的通道。生产要素的分配可以包括资本、技术等各种分配标准。我们知道,以劳动为标准分配的主要是工资、奖金等经济利益;按资本标准分配的是剩余(红利或亏损)和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贡献分配;由于现实社会发展不具备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条件,因此不可能实现马克思设想的严格意义上的按劳分配。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按劳动贡献分配的分配形式,就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的本质是按贡献分配而言,我们也可沿用按劳分配这一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管湘的 《浙江经济》2002,(17):61-62
激励问题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后的必然产物,而一个良好的激励制度的核心部分便是薪酬制度。改革开放20年来,薪酬(工资)分配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经历了一个理论与实践交织发展的过程。按照分配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按劳分配的恢复,多种分配方式的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中国近40年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制结构、经济手段和按劳分配方面形成的新观念,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收入分配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问题作为深层次的思考。章首先分析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各自的利弊,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根据,进行分析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最后章指出,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有两个条件:一是明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产权,二是实行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同样明确“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笔者认为,学习贯彻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全面领会...  相似文献   

1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赵景峰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收入分配理论兴起了一场新的争论。这场争论是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进行的。因而与以往多次争论相比,不仅收入分配中的一些新问题,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收入分配差距、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等等问题,在不断...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一决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还是分配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突破。按要素分配将成为我国分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为分配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按劳分配释读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林榜 《改革与战略》2010,26(1):162-164
文章指出,分配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是按劳分配的实践基础。理解和掌握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小企业在其薪酬管理中加强按劳分配理论实践也有利于促进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实质是什么?近几年来,不少教科书和文章有一种习惯的表述和解释,即“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这种表述实际上把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尺度视为按劳分配的实质。这就给人们产生一个错觉,似乎按劳分配的全部内容就是分配尺度。既然如此,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条件的提法也成问题了,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