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萍 《全国商情》2010,(13):91-92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和产业内贸易角度出发,对中关两国的高新技术贸易进行了研究,发现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还不发达,并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且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贸易发展极不均衡,仍以劳动力比较优势为基础,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生产阶段。文章最后结合产品内分工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有关结论对高新技术产业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附加价值来源转化:文献评述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分工边界正从产业层次转换为价值链层次,一国的竞争优势也随之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在产业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从而,附加价值的来源逐渐向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转化。技术因素是附加价值概念的最基本内涵,一国产业能力的消长直接影响该国附加价值水平的升降,因此国家只有不断提升产业能力,附加价值才能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算中美高新技术产业双边贸易规模及结构,探讨两国高新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与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依附于全球价值链的加工和装配等低端环节,整体竞争力低于美国,但近年来有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趋势;美国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着全球价值链的研发和设计等高端环节。因此,应当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搭建国际技术交流平台,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助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5.
产业创新全球化:问题、理论与区域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分工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转变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价值链条的全球化带来产业创新的全球化。产业创新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产业创新层次和前景与嵌入的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类型有关,不同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或供应商)有着不同的创新含义。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以鼓励内生增长和自下而上自为发展的模式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进知识的应用和分配成为政策关注的重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SITC三位数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对中印之间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印度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其边际产业内贸易程度也较高,充分说明中印两国基于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具有相似工业发展偏好,这种相似偏好使双方之间的贸易主要以产业问贸易为主,并呈逐渐增强之势.  相似文献   

7.
在Helpman(1984)关于垂直一体化跨国公司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构建了旨在解释FDI与产品内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之后以中国为例,利用中国与其七大外资来源国的双边总贸易、产品内贸易以及FDI等数据,对流入中国的FDI所产生的产品内贸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流入中国的FDI对双边总贸易和产品内贸易均有显著影响,但前者的影响要甚于后者。据此认为,如何抓住产品内分工下的产品价值增值环节国际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通过利用FDI进一步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实现向产品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国际分工地位、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应是中国今后进一步大力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品的不同阶段的垂直分离,它拓宽了国际分工的参与度,并以跨国公司为核心形成全球价值链。当然,处于网络不同节点的企业收益大不一样。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仍是解释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其升级源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在产品内分工演进和产业价值链全球整合背景下,通过明晰"中国制造"的产品内分工的路径依赖特征与升级方式内涵,沿着产品内国际分工路径可以找到升级道路。  相似文献   

9.
全球价值链分工正深刻影响着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宏观层面的一国产业成长的研究较为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对微观层面的产业成长研究则大多忽略了国际分工的影响.未来对此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价值链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产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价值链分工推动产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安排已经使产品内分工成为近年来国际分工理论的研究热点,它也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产品内分工的产生存在诸多原因.我国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中,相当大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区段,我们要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原理,通过提高产品内分工的工序地位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乃至产品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按HS编码的98章产品,计算了1999~2004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并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Lall(2000)提出的贸易产品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商品分类,进而分别测算中国1995—2012年10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析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和贸易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保持传统低技术制成品强大竞争力的同时,部分中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基本成功;但商品贸易竞争力仍主要来自劳动力成本优势,且出口商品的产业集中度过高,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应促进各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抢占其价值链的高端,并在某些中高技术产业重点突破,提高整体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从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看,我国的贸易利益所得之所以不大,是因为我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加工贸易占全国贸易总量的相当份额,但只是参与国际产品生产的低技术含量的环节,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高。要改善我国在国际贸易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必须改变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由本土企业主导的国家价值链。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全球价值链中的上游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核算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利用最新版本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从服务贸易整体、服务大类、细分服务部门三维度深入分析我国2000~2014年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分工地位与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游度指数层面,我国整体服务贸易出口具有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的趋势,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指数值更大;(2)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层面,我国整体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偏弱,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而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资本密集型以及公益服务型两类服务业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FDI在全球的生产布局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发展,这可由日益增长的中间产品贸易体现出来.本文在对中国、东盟国家、美国近年来对世界贸易和双边贸易结构析的基础上,确定中国、东盟国家以及美国在全球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发现在生产网络中从事加工装配的中国和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东盟国家,虽在价值链中的所处位置没有明显提升,但在不断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同时,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与处在价值链高端主要从事设计与研发环节的美国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对中国、东盟、美国三方广义商品贸易组成的分析发现,不同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生产网络中的产品内分工关系是贸易不平衡的根源.如果这种分工格局不改变,中国贸易不平衡在一段时期内还会持续升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深入分析这种贸易局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出口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本文以河南省传统优势出口产业为研究点,分析了河南省传统优势出口产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河南省传统优势出口产业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乃至产品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中国按HS编码的98章产品,计算了1999~2004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产品内分工这一视角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柑橘产业迅猛发展,目前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1位和第3位。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关两国柑橘的进出口贸易状况,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关两国柑橘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结合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剖析了中美两国柑橘国际竞争力差距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提升我国柑橘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子信息产业因其产品生产高度模块化而具有典型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特征.本文以GVC理论和贸易增加值核算法为基础,基于OECD-ICIO数据库的多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区分一般贸易出口产品与加工贸易出口产品,运用GVC长度与上游度指数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嵌入GVC地位进行分析与跨国比较.结果表明:GVC长度显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各环节的联系不断加强,国内产业分工不断细化;GVC上游度则表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最终产品加工生产环节,而一般贸易产品虽处于GVC中间环节,但是嵌入深度不够,进一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阻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统计数据对制造业产品的分类方法,将制造业产品分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低技术产品、中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选取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性比较优势变动指数(CR)、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三个指标,首先对中国和越南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其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将两国制造业进行对比,比较两国在不同分类之间的竞争优势及其变化趋势,最后对如何保持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