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晴云 《经济论坛》2009,(17):107-109
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认为是公允价值会计引发了金融危机。本文通过金融危机下国际社会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讨论及应用情况并结合我国的应用情况,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危机的关联性,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公允价值是现在学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公布和金融危机的兴起,更引发了我们对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的思考。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并列,确立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地位。而同期,随着金融危机的兴起,美国证监会(SEC)等,允许内部定价,由公允价值回归到历史成本,值得深思。本文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现状入手,浅析存货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据此对我国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8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直接诱因是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现行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成为人们反思的焦点。但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结合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会计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以及美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2012年我国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13年施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公允价值计量面临新的难题.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价值相关性与经济后果,体现了市场对资产价值的发现;而部分学者则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非完全存在性和自膨胀性,导致资本市场泡沫,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6年颁布并于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2008年的这场全球金融风暴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发了许多人的质疑。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倍受争议,美国金融界有关人士极力反对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6.
赵博 《经济论坛》2011,(2):180-18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形成巨大冲击,会计理论界就公允价值是危机的根源还是"替罪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本文通过对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暴露出的缺陷及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探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力求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的现值,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决策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然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却被有些人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公允价值的功与过、存或弃、未来的发展,引发了各方思考与讨论.文章从我国公允价值引入的目的、发展的历程、当前面临的选择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全方位思考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  相似文献   

8.
康颖 《经济师》2010,(6):43-44
文章以公允价值的定义与本质为切入点,分析了公允价值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影响作用,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基础结论以及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使用公允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下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源于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并且波及实体经济。在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美国和欧洲金融界某些银行家们将危机的原因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由此引起美欧乃至国际社会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轩然大波,并已成为G20首脑华盛顿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将通过本次金融危机,分析公允价值的本质及优缺点,并结合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与实施情况,提出金融危机下中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伟 《经济师》2010,(2):10-11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金融界和政界纷纷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认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不仅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帮凶,甚至是其罪魁之一。金融界与会计界之间再次爆发了有关公允价值存废的论战。对于刚刚启用公允价值的中国来说,如何运用公允价值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文章从公允价值运用的现实根源出发,分析公允价值的定义及运用,描述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孙晓辉 《经济师》2012,7(3):151-152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公允价值是否成为金融危机根源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文章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层次、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新准则体系应用概况。文章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难题和不足,但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符合国际趋势的巨大进步。随着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财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公允价值必将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成为我国会计的主要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拯救美国金融市场,20118年10月3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2008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该法案为拯救美国金融市场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其中第132条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文简称SEC)在不损害公众和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考虑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即暂停<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57号公告>的采用(下文简称SFAS157).10月15日,欧盟正式决定第三季度金融机构将停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而改用成本估值计算.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含义和作用以及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我国应从中得到的启示,希望有助于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早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乃至国际会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再度陷入争议漩涡.本文客观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引入、涵义及面临的巨大挑战,并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和次贷危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研究,并对公允价值的发展做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在中国试行不久,就碰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到现在影响还没完全消除。国际上把这次危机归罪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普遍质疑,有人公开表示应该抛弃公允价值的使用,以缓解金融危机;有人持反对态度。面对这种情况,公允价值在中国何去何从,详细对公允价值进行论述,介绍了金融危机下各国对公允价值的争论,最后各国以修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来解决争议,并根据国际上做法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科学性依然存在,面对金融危机中非公允的市场报价,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调整是必要的,公允价值计量仍是未来发展方向。而针对中国情况,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要我们吸取从国际上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的长处,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  相似文献   

15.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来自各方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而我国在06年2月颁布的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成为新准则最大的亮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公允价值运用有何特色?本文首先介绍公允价值的涵义,总结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概况,并阐述了其在我国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会计领域,公允价值一直是一个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了会计领域的公允价值,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公允价值,后金融危机时期在公允价值核算领域出现的问题和后金融危机时期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与不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迫于压力对公允价值应对金融危机作出修订与完善。文章在分析公允价值的涵义与特性的基础上,厘清公允价值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提出改进公允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尚洁 《经济论坛》2011,(3):170-174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则是引发这场争论的起源。为全面揭示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特征及运行轨迹,本文在整理有关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因素分析视角,通过揭示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经济后果,旨在为后金融危机时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陈宏亚 《经济管理》2012,(4):191-199
本文以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引发的争议为背景,回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本文认为,当前大多数文献多从估值输入视角研究公允价值在提升价值相关性方面的作用,然而,估值并不是财务报告的唯一功能,因此,本文建议,今后的研究应考虑非估值因素,如研究公允价值在契约中的作用,特别是由契约所导致的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下半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肆虐,并最终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成为矛盾的中心,被指责其加速了次贷危机的恶化.本文对此次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中原因,并分析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再次重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问题而不是会计问题,公允价值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几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