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下,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仍面临技术水平落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突破发展困境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于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与区位特征,指出区位选择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从1993年以来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大,科技、电信和现代商贸业其次,金融业影响最小,分析也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均衡、与制造业融合不深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为此应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切融合,消除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战略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全球最快,成为电子消费品、计算机硬件和电信设备的世界生产中心,世界第三大信息产品生产地。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讨了使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背景下,针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问题,文章以制造业大市广东佛山为例,分析其制造业技能人才状况;并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建立多类别Logi t模型,实证分析技能人才与制造业需求的匹配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第三产业,广东省及其佛山市的制造业发展面临劳动者的技能型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以及经验型人力资本的三重"欠缺"问题;亟需培育和引进制造业技能人才,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技能人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反思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发展规模及速度、出口能力、生产能力、吸引外资情况四个方面肯定了中国制造业,又从出口份额和结构、制造业科技水平、企业规模和品牌、制造业外商投资趋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制造业发展的问题。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之后在现实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论中得出中国制造业是依靠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最后从相应的四个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长期以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发展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劳工问题、生产责任事故、偷税漏税、食品药品安全等。要想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进一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劳动成本优势消失和环境问题制约,中国制造业滞留于价值链低附加值环节,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回顾已有文献,梳理总结了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演变、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制约与促进因素、国家与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应该这样说,我对中国发展制造业问题特别关心,不仅写过不少文章,同时我最近到广州、深圳、东莞、杭州这些地方讲课都是强调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制造业重要呢?得从两个角度看,一个是在制造业的优势上,农业我们不具备什么优势,高科技总体上也不具备优势,服务业也不具备优势,我们的优势关键是在制造业上。  相似文献   

9.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面系统地进行中国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基础建设发展的研究,对于认识是装备制造业的现实态势,主要问题和约束因素,科学构建中国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支撑体系,有序推进中国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乃至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程度对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是事关重要的,制造业的辉煌腾飞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中国传统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当下我国传统制造业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我国制造业能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获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主要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进程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OECD国家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及其细分产业增长效率的全球排序、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中国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中国制造业大部分细分产业垂直专业化指数较低,说明中国制造业已经摆脱了产业链低端锁定的低效率风险;同时,完备的集成配套能力和较高的产业贸易竞争力使中国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效率,实质性地转变了中国制造业被动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状况。然而,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世界排序较靠后,且大多数呈负增长状态,尤其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相比仍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不足和差距是中国制造业匹配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中国2009—202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传统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并基于随机效应Tobit模型检验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反映了中国传统和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得出了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因素的研究结论,从而提出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占比出现下降,2012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总量也开始下降,一些媒体和学者开始唱衰中国制造业.本文认为这种下降是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以及中国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效应.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挑战巨大,但前景应该是广阔的,主要原因如下:欧美“再工业化”为中国制造业全球布局提供最佳机遇;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带来契机;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华建良 《新经济》2014,(2):58-59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无论哪一个行业,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都有差距。一切否定中国制造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一切科技成果都要通过制造才能实现产品,转化为商品。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大国。制造业为中国安置了无数的劳动力,是中国经济的基础。重视制造业、提高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中国的制造业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必将是中国经济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中国制造2025》战略问世,制造业成为了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广州制造业发展中面临不少难题,供给侧问题凸显,本文立足剖析广州制造业供给侧问题,借鉴国际工业大国、强国的改革经验,提出了广州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对广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集聚、大气污染与节能减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集聚作为最具活力的空间组织形式,在有关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中一直被忽视。本文通过中国30个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制造业处于中级集聚阶段,大气污染总量随集聚度提高而增加,但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制造业大气污染的缓解主要来自环境规制、FDI等外部因素,内在节能减排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应在大力推进制造业向高集聚阶段发展的同时,引导产业通过自身的环保节能需求来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由当初的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重要工业基地的辉煌逐步陷入当前的工业增长乏力,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工业经济体制结构不合理,现代制造业存在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障碍、体制性弊端。为了振兴湖北现代制造业,应制订振兴湖北现代制造业专项计划、建设湖北现代制造业聚集区、提高优势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支持现代制造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