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建 《魅力中国》2010,(35):312-312
客家是汉族的一支优秀民系,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商是中国传统商帮的重要一支,在近现代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影响巨大。如今,客商遍布世界,崇文重教,大力办学,具有深沉的教育情结。这种情结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历史、社会和文化上的因由。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南迁,与土著居民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本文以客家民系产生过程的历史大背景为出发点,着力从客家人文特质和客家民俗事象这两个方面探讨客家民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禹兰 《魅力中国》2014,(7):90-90,92
随着客家文化越来越被众人认识,客家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对于赣南客家饮食文化有所涉及并且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够细致入微。以下将对赣南客家饮食文化中的民席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概括出赣南客家饮食食材广泛多样、多炸煮少蒸烤、清淡味重兼具等特色以及赣南客家文化具有注重礼节、崇尚节俭的饮食习惯等特征。同时还将从田野调查的情况分析赣南客家饮食文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罗满清 《魅力中国》2014,(12):54-54
随着群众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连城拳不仅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民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更是连城人民喜爱的一项武术健身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学习连城拳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连城拳的传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连城拳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推广有较大的潜力,既必要又可行,而且还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罗晓庆 《中国西部》2015,(10):28-33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眼前的美好可能转瞬即逝,商场的危机总是如影随形。因此,有人说"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基于这种居安思危的进取精神,龙泉驿汽车产业在当前经济新形势下,积极迈步在国际生态汽车城的创新之路上,描绘着西部汽车产业崛起的宽广蓝图。追溯历史,客家本是汉民族的一个支脉,因为战乱,这一支民系不堪外敌侵扰,困苦折磨,自发地从中原向各地迁徙,他们背井离乡,坚韧进取,数百年来积淀下了独特的客家文化,举世瞩目。在客家人集聚  相似文献   

6.
田向弘 《新西部(上)》2010,(6):113-113,110
高雅古朴的客家筝乐是客家人最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相融汇的音乐艺术结晶.客家音乐既有中原汉乐的风格特点,也有本土独特的音乐特色.筝曲<蕉窗夜雨>,节奏平稳舒缓,旋律古朴清幽,格调清新细腻,表现了一种静谧、真实质朴的思乡情怀,乐曲经过艺术家的不断研析和凝练,成为了最具客家筝乐特点的代表性曲目.  相似文献   

7.
客家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文化体系之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必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意味着客家文化有可能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期。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它是古代中原汉人南迁到赣闽粤边山区、同化和融合了土著居民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客家方言、风俗习惯和文化心态的稳定共同体。客家人主要聚居地——闽西、粤东、赣南这块三省相连的地区,有33个纯客家县。赣州被称为"客家摇篮",闽西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在旅游开发中有着异常丰富的资源魅力。 客家文化对西部的广泛影响是西部客家文化专项旅游开发的基础。至今,我国西部的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山西等许多省份都有客家人聚居,其中四川省有近40个县分布有客家人。作为外来移民,客家人在西部的拓垦给西部打上了深深的客家文化的烙印。从源流上看,客家祖先中被称为“秦雍流人”的一支就来自西部的陕  相似文献   

9.
陈怿韵  袁俊 《特区经济》2011,(9):150-153
深圳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已成为深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成为深圳旅游的另一个亮点。本文利用文献法、访谈法以及实地观察法,对深圳客家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现状、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三个方面对深圳客家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为深圳客家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贺州客家人为对象对其和谐文化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客家和谐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谢志勇 《中国经贸》2008,(24):154-155
数字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客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字。本文从数字的角度对客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客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构,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版图中,一支神秘的商帮正席卷中国大陆、香港、东南亚,并以顶级企业的霸气攻城掠地,成为服装、钢铁、地产等行业巨头。"属于‘客商’的时代来了!"10月13日,首届"世界客商大会"在广东梅州举行。会上,海内外1000多名客商第一次团聚,正式向世人宣告,客家商人将以一个群体名词"客商"打天下。"客商",是客家人中的商人。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的民系之一。在商界,客家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客商一词,首先出现于明清之际,是当时广东的四大商帮,以这个民系命名的商帮,以福建、广东、江西三地的商人为主,背后是遍布全球的1亿多客家人。这种突破地域界限的商帮,以文化为纽带,保留着中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守望互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近百年来,客家人从广东梅州等地远渡重洋外出谋生,遍布港台及东南亚,产生了一大批创富成功的客家商人。张裕集团的张弼士,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早期客商的代表人物;"化工大王"田家炳,"领带大王"曾宪梓,"东南亚钢铁大王"何侨生,"毛衫大王"吴惠权,"国货大王"余国春等则是当代客商翘楚。这些客商,大都是"布腰带出去金腰带归来",写下了一个个创富的传奇故事。多年的游子生活,也让客商对家乡、对祖国总有种特别的眷恋。在"世界客商大会"上,《中国经济周刊》对话客商中的八大产业大王,论道客商风云。  相似文献   

13.
江卫红  张仙玉 《魅力中国》2014,(22):106-107
四堡乡位于连城县最北部,地处客家聚居地连城、长汀、清流、宁化的交界处,是客家祖地之一,据马氏、邹氏族谱记载,四堡的先民,本是自唐末、宋代从中原南迁福建汀州四堡的客家人,拥有客家风俗习惯。四堡又是我国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凭借辉煌的文化之功,跻身历史文化名乡之列,遍布马屋、雾阁的书坊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  相似文献   

14.
泰然 《中国报道》2011,(2):96-99
客家运动不仅推动了客家文化的重建和重拾了族群自我认同的信心,也从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提高了客家族群的社会地位,甚至有人提出“要把台湾建设为世界客家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5.
聂芳  张海涛 《老区建设》2008,(10):54-56
江西的山区众多,适合茶叶生产,长期以来,茶农和茶业形成独特的文化,也孕育了“采茶戏”这一世界上唯一由茶事发展而来的戏曲种类。采茶戏是茶与戏的交织、融合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赣南是江西茶叶主产区,也是世界客家的大本营。数百年来,客家先民扎根赣南,垦荒种茶,通过智慧与劳动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客家人乃至世界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赣南采茶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清代以来,成都东山一带就成为客家人的聚居区。30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客家人依然保持着与外界相对独立的文化习俗。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了蜀中学者的关注。1999年10—12月,我参加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的成都东山客家研  相似文献   

17.
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俊昆  郭起华 《特区经济》2008,(12):148-150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明显。其中,广东"梅州客家山歌"与江西"兴国山歌"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充分运用节庆、参与体验、纪念品等模式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将促进客家山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拓展客家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客家地区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8.
兰桦文 《魅力中国》2014,(23):87-87
长汀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发祥地,有“客家大本营”和“客家首府”之称。长汀丰富多彩的祠堂文化,对客家精神研究和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岭南古驿道作为凝聚广府、客家、潮汕等三大民系主体——水乡、山居、海洋音乐精粹的文化通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古驿道为载体和以不同音—地关系所呈现的鲜明音乐文化样态为基石,展开岭南古驿道音乐艺术为对象以及基本特征的研究,将拓宽岭南音乐的研究内容和路径,已然成为岭南文化学理研究的必然.开展岭南古驿道音乐艺术研究将对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活化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在提升岭南音乐文化"一带一路"的多维影响力、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贺州客家风情浓郁,客家文化丰富多彩。贺州与台湾客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随着桂台经贸交流合作的发展,两地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大有可为。贺州以客家文化为纽带,采取打造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景区吸引力、拓宽合作领域、创新营销策略、培养人才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打响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