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民航和高铁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民航经过了改革带来的快速发展之后,先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打击,又开始遭受高铁的冲击。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影响无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延续下去,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竞争,但更多应该看到高铁对我国民航的拉伸影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从民航和高铁竞争的角度切入,结合民航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探讨我国民航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京沪高铁的开通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徐州旅游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京沪高铁开通优化了徐州的客源市场和旅游空间的格局,增加了旅游产品供给的多样性,扩大了徐州旅游市场的需求;徐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规模有限,影响处于初级阶段;徐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收入增长率均居榜首。本文在分析影响的基础上相应提出三点建议对策:发挥本地特色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合理开发利用徐州旅游资源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与京沪沿线城市的资源整合提高人文形象打造多元化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4.
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成熟,又适逢国家应对金融危机而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高速铁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的开通对对民航运输造成较大的影响。文章对高速铁路运输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铁对民航运输的优势和挑战。同时还对目前我国民航运输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民航应对这种挑战一些措施。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只有中国民航积极应对,加强航线布局、提高运输保证能力、提高旅客服务水平,乘着我国经济腾飞的步伐,中国民航在未来十年仍能够保持较快速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京沪高铁对皖北地区的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沪高铁将在2010年开通。一般认为,沿线地区将因高铁而大大受益。本文从政治生态、产业结构、居民精神风貌三方面分析了皖北地区的社会环境,认为皖北地区的社会环境不足以承载京沪高铁带来的机遇,除非当地发生较大的变革,不然高铁对当地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正进入高速发展期,京沪高速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铁路的投资价值.本文对京沪高铁对提升徐州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国际视角下民航与高铁的竞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交通运输市场的原有格局,尤其给民航带来了巨大冲击。日本、法国和西欧各国是高铁较早投入运营的国家,其民航业分别受到怎样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高铁的激烈竞争,各国民航采取了哪些相应的竞合策略。探寻这些问题,以期对中国高铁与民航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竞争的博弈分析——以引进外资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政绩,地方政府纷纷以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并为此展开了“优惠政策大战”。不同行政区划、不同级别的地方政府间的这种竞争是有差别的,其中同一行政区划内同一级别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最主要的。为外资提供优惠政策是地方政府官员的占优战略,但却是社会的劣战略。原因在于该行动存在负外部性。只有消除这种负外部性,才能避免“优惠政策大战”。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一个涉及政府、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的三方主体相互竞争的博弈模型,文章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了竞争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市场中的两家合资银行都会受益,但是外资银行所占比例高的合资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具有更高的客户甄别能力,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并提高整个社会福利。外资银行所占比例不同的合资银行,向市场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的价格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两家合资银行主要在各自所占市场上进行竞争。外资银行所具有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正逐渐通过竞争效应被我国商业银行所掌握。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改革、财政分权以及政绩考核等制度,进一步引发了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横向税收竞争实际上是政府间的一种博弈,是一国范围内不同辖区政府之间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而采用税收手段进行的角逐行为及其博弈过程。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税收竞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表明税收竞争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效应。所以,规范税收竞争,应从适当赋予地方税权、完善转移支付体系、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制定怎样的竞争战略以保持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本文先对传统的企业战略理论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企业的竞争战略作了分析,得出了一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王丽 《经济地理》2015,35(3):94-99
与都市区其他区域相比,高铁站区日益成为国家空间政策的关键性战略节点,承受着更高投资强度,也面临更大发展压力。首先,依据利益相关者分析理论,从众多利益相关者中识别出高铁站区产业空间的行为主体——高铁乘客。其次,在分析4类高铁乘客行为特征、活动区域和需求预期差异的基础上,阐释同样的服务设施由于乘客需求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交通属性和消费属性,分析这一站区产业成长机制。最后,在增长极理论和圈层理论的基础上,阐释高铁站区产业设施随着高铁乘客需求意愿和使用频率的降低围绕高铁站由近及远分布的圈层空间机制。以此初步构建了基于高铁乘客出行特征的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为高铁站区产业空间的调控优化、分类指导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高铁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彬  张蕊  雷春 《经济评论》2019,(6):80-96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可达性模型并结合GIS反距离加权插值技术综合测度了哈大高铁通车前后沿线城市的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哈大高铁通车前后,时空压缩效果显著,城市可达性得到大幅提升;可达性改善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位于高铁线路中间的城市提升较大,首末城市提升较小;城市可达性的动态变化加速了东北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空间分化与重构现象日趋复杂,辽中南城市群分化成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吉林中部和哈尔滨都市圈重组成哈长经济区,哈大高铁轴带人口、经济的空间极化将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扩散域突破传统的空间尺度甚至行政区划的范畴,部分城市空间隶属关系模糊。  相似文献   

18.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内绿地面积迅速减少,绿地所具有的拦截、渗透和存储降雨径流的滞蓄功能逐渐被削弱。城市内部绿地的滞蓄能力大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计算了绿地的滞蓄能力,并根据相关标准中50年一遇的降雨量评估了沈阳市绿地的滞蓄效能,得出绿地滞蓄能力对滞蓄效能有显著影响。然后分析了不同绿地滞蓄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剩余的滞蓄潜力。最终结合沈阳市绿地滞蓄潜力的空间格局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市场主体必然为获取其发展所需的经济资源而展开竞争。城市作为资源的空间和时间集聚载体,也必然面临相互间的竞争。城市竞争的结果会相应产生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和融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博弈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动因,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使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并没有形成强力有效的约束,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规模的扩张.同时,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也存在财政分权的体制因素,这集中体现在其举债规模与财力状况相关,而不同财力构成对于举债规模影响存在异质性:一般公共财力是正向影响,而政府性基金财力则是负向影响,显示出地方政府主动举债和被动举债是同时存在的.上述论断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管控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