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3,23(4):445-450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空间结构惯性、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明确了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被动性和阶段性等一般规律;八大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为空间结构重组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空间结构组成的五大要素的优化是实现结构重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湘江经济带产业空间结构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江经济带包括湘江中下游地区的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5个省辖市、17个卫星县和8个县级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连接长江沿岸开放带和珠江三角洲的桥梁和纽带.该地区目前的产业空间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两级点轴系统和四个外围区的格局,但是这种空间结构存在分工不明确、产业部门结构单一、空间集中度低和空间联系松散等问题.文章从选择适宜的空间开发模式入手,对带内各地区的产业部门配置以及重点产业部门进行空间配置和空间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从而在带内构建一种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空间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3.
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环节,郑州和开封的区域产业优化能够推动两个城市之间资源优化,促进中原城市群向纵深发展。但郑汴一体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产业低级化程度明显和高级化推动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试图从金融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高级化的角度,通过放开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促进金融深化和自由化来为郑汴一体化的产业优化和聚集提供金融支持,促进郑汴一体化的区域产业优化。  相似文献   

4.
张鹏  杨青山  王晗 《经济地理》2011,31(4):599-602
在总结当前长吉一体化区域小城镇发展存在的分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并通过对具体小城镇的地域类型、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进行判别,构建了五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别为城市扩展的"变农模式"、城乡互融的"合农模式"、以城带乡的"拉农模式"、村企共建的"新农模式"和城村互联的"带农模式"。  相似文献   

5.
乔彬  张陈文 《经济师》1999,(1):52-52,79
我国目前的市场化进程虽然给区域产业重组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区域产业重组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单纯利用市场的力量不能解决区域经济差异及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因此国家需制定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产业重组。一、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并给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战略为背景,结合淮北市经济,针对淮北市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淮北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对策,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化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选定武威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区位论、"点-轴系统"理论、增长极理论等相关空间结构理论,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武威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空间布局。并提出在金武一体化背景下,武威市在旅游空间优化实施中可采取的几点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国际背景与中国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修颖 《经济地理》2005,25(4):463-466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研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以及中国实施全球观战略的要求,正在、也必将使全球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出现大转型(societyandeconomyshift),由此必然要求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以适应这种大变局。同时,中国的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担负着纠正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而被扭曲的空间结构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中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空间结构重组是任何区域在经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在转型时期共同研究的热点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全面进入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研究成为目前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探索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的创新并将其指导我国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实践,是学界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0.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发展协作问题及其治理机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科 《经济地理》2011,31(10):1692-1697
伴随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地区间产业发展的协作意识逐渐增强,但受体制环境以及地方政府单体利益追求等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迫切需要优化区域治理机制,增进区域协作。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实证对象,在揭示其一体化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定量方法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协作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产业协作的治理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目前是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市场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动力的关键时刻。针对此刻的历史性转变,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制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仍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影响了税收职能发挥及宏观政策有效性。同时税制结构产业结构存在转变升级的有效路径,并具有改革空间。本课题基于福建省经济与税收数据,分析三次产业总体及其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理论与Eviews实证分析阐述税制调整对产业结构的重要影响,找出现阶段税制结构中存在的限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障碍,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城郊乡村位处城市功能和乡村功能交互渗透地带,其产业升级与空间失序之间的张力愈发明显。产业与空间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引擎和重要载体,其相互作用效应必将影响乡村振兴的质量。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案例,对当前城郊乡村产业与乡村空间关系进行研究,指出目前京津冀地区城郊乡村产业发展受限、空间布局破碎化、产业与空间矛盾凸显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乡村产业重组与乡村空间重构协同互动、政府与市场在乡村资源配置中刚柔互嵌的一体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所有制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相结合实质上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动态过程。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决不是淡化所有制 ,现阶段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产业布局。资产重组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同产业结构优化和所有制结构完善相结合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戴志敏  罗燕 《技术经济》2016,(5):118-123
基于2000—2014年中国中部地区六省以及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交互项对城镇化具有阻碍作用,两者发展不协调;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镇化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推动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放松行业管制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通过劳动力职业培训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顺利转换是提高就业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产业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发达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全样本回归所得结论是一致的;而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对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但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因此,在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比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增长。GDP的就业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全球气候变化促使低碳经济走上世人面前。中国产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但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也给中国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中国能够避免走西方国家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低碳经济为依托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将转向更为高效的制造业和低碳产业结构,这有利于中国保持国际贸易领域的持久竞争力,同时可以避免国外的碳关税而有利于出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英 《经济论坛》2002,(16):17-18
一、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制约因素贫困地区产业难以优化的原因甚多,概括地说,产生制约作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资源的制约。贫困地区资源条件较差,特别是在我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条件下,可供利用的仅限于可耕土地,加上过度开垦,不仅未获收入,反而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十分有价值的资源如森林、湿地、草地、水源惨遭破坏,致使水荒在不少贫困地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并呈现出强劲的蔓延趋势。风沙灾害的横行难以扼制,病虫害也时有大面积发生。多数贫困地区早已背上了恢复生态环境还人类历史之债的沉重包袱。2.人口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亚太产业模式转型与中国产业战略调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培雷 《财经研究》2003,29(7):39-43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产业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化和新特征表明,传统的亚太产业模式已经向新的模式转型。亚太产业模式的转型正在为亚太地区的后进国家提供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对亚太产业模式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参与亚太产业分工的重点产业选择和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中国应把机械、运输设备、化工、医药等产业作为参与亚太分工的关键性目标产业。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改变陕北黄土丘沟壑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必须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选取陕北榆林黄土丘陵沟壑特征显著的绥德、清涧、子洲县区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陕北黄土丘陵区的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具体状况,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理论及政策,结合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化工产业,完善和提升现代服务业、打造黄土旅游胜地等等方面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冲击是全方位的,突出地表现在技术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是我们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