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1987、1999和2003年中国各省制造业规模及其相对水平的数据,利用MapInfo软件做出不同年份制造业空间变化地图,来体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转移集中,并使用一个量化的指标——复杂度来分析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正在由北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逐步向东南沿海少数省份转移集中,各省份之间制造业发展的差异趋于不断扩大;29个制造业工业行业的复杂度与制造业发展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复杂度可以作为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一个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制造业安全态势与安全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益”在制造业领域的反映。制造业安全是指:确保制造业领域的自身利益不受侵犯,保障本土制造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竞争与发展的自主能力不受侵犯;确保本土制造业的规模、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足以支撑国家利益体系不受侵害,保障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我国制造业生产设备相结陈旧、技术落后,科研能力薄弱、对国外技术高度依赖,管理水平低下,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和不合理分布,对经济安全有关键作用的产业大都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种局面严重危及我国的制造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4.
基于产业升级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过程的认识,本文引入表征消费升级的非位似偏好与收入不平等,构建模型分析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因素对产业升级的内生决定机理。研究表明资本生产弹性对劳动生产弹性的比值与产业升级正相关,其余劳动生产率、人均资本、相对工资率等因素发生综合影响;收入不平等程度和最低资产禀赋与产业升级正相关。基于理论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量化产业升级进程和增长质量的指数公式,针对中国制造业样本展开实证检验与区域比较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从2005年到2020年中国18类制造业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升级。绝大多数轻工业实现了资本密集型增长,多数重化工业和高技术产业趋近资本密集型增长。在区域比较方面,东部沿海省份增长质量明显强于中西部省份。一些省份的优势产业保持良好增长质量。西部省份的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猛,然而受产业升级滞后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粗放型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楼瑾 《财经科学》1997,(5):17-20
  相似文献   

6.
7.
要素使用结构是效率变动的起始点,以工业为对象的研究不可忽略不同行业间要素配置结构的区别。本文选取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EA方法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并随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不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能源效率最高,技术密集型行业次之,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低。三大类型制造业能效提高仍有50%以上的空间,“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的政策导向应由目前的以行政区域为对象分解节能降耗约束指标的治理方式向以行业或企业为约束对象并分解节能指标的治理方式转变。本文通过Tobit模型还发现,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保持适度合理的行业竞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扩大企业规模将有利于提高制造业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在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这主要得益于迅猛发展的制造业。新世纪初,"中国制造"的时代正在到来,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分析在新世纪,中国的制造业在哪些行业具备优势,然后根据不同行业的现状提出不同类别的发展战略,以充分发挥制造业的潜力和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中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装备制造业中7个行业都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存在相对于产值而言的就业和利润集聚程度偏低情况。分区位来看,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个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区,黄河、长江流域在内陆流经的地区是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区;东三省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规模经济、垄断性力量、承接国外转移以及国家扶持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成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1993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以国内的有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包括: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及综合因素污染四方面的经济损失估算。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产生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危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R/S分形方法,使用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1995-2011年期间的序列数据。首先,以能源消费总量为控制变量,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分是工业废气排放。然后,着重分析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的R/S分形轨迹。实证结果表明:它们的Hurst指数均介于0和5之间,说明其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未来变化呈负相关性,但它们的分维值却不同,全国和中部地区距1.5较近,说明两者的反持续性较东、西部地区弱,今后中部地区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将增大,应成为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ituation of China and points out th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ottleneck of China's economy development.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of China. At last, it bring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趋势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制造业总体空间集聚程度一般,区域特色有待加强;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基本与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径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重心研究方法计算分析了我国经济重心和环境污染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然后在经度和纬度方向上进一步对比分析,在实证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我国经济重心表现为"西南-东南-正东"方向的移动轨迹,而环境污染重心均向低经度、低纬度方向移动,并且经济重心和环境重心之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政府对环境管制(ER)的两种形式:正式管制(FER)和非正式管制(I-ER),建立了环境管制均衡方程,并且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假设的影响制造业环境管制的主要因素:政府保护意愿、劳动密集程度、产业规模、经济外向度、产业国有化程度、科技吸收转化支出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区域划分在研究贸易与环境政策问题时的局限性愈发凸显。运用因子方法对1992~2005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近十几年来经济、贸易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为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区域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迅速,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来,虽然政府采取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目前新疆的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才能有效治理环境?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决定着新疆能否在新的世纪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对新疆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在华环境污染及其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世人瞩目,但与此同时也给东道国发展带来不易察觉的负面效应.近年来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在我国环境违法行为频频发生,这既与母国污染产业转移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有关,也有来自东道国规制不力的原因.作为处于开放与转轨经济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方面应调整对跨国公司的经济性规制,将外资的正面效应最大化;但另一方面应针对其在我国污染动因,强化对跨国公司的社会性规制,将其消极影响最小化,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偷排、超标排放污染物事件屡有发生,造成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本文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排污与监管过程中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指出政府应加大惩处监督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提供低廉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才是根治企业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