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文俊  周哲 《西部论丛》2009,(10):40-41
强国造就强币,强币支撑强国。日益强大的中国希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并通过强币战略促进自身日益强盛。全球金融危机倒逼人民币国际化提速,面对世界经济和金融新格局,我们当然应该顺势而为。明确人民币国际化之“道”、巧用人民币国际化之“术”,是开放的中国跻身世界强国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储备货币的一个重要收益是货币主权国家将会获得相当规模的国际铸币税,而国际铸币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文章利用费雪方程式和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构建模型,基于储备货币主权国的角度从定性到定量分析了利率水平对于一国国际铸币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国利率水平对该国未来国际铸币税的规模起到负向的影响作用,当期利率的提高会导致下一期国际铸币税的减少,反之亦然。这一结论对于刚刚加入SDR一篮子货币,同时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只有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维持利率稳定才有可能更好地享受国际铸币税收益。  相似文献   

3.
张益谦 《中国经贸》2009,(6):139-139
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人名币的国际化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旨在探索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走出国门的趋势也越来越强烈,社会普遍认为民币的国际化是历史趋势。但是,如何认识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于人民币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条件等,进而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梁恺 《北方经济》2013,(10):78-79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反映出当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弊端,改革当前这一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也引发了各国许多专家学者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顺应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潮流,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和宏观经济背景,进而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最后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全面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可以给中国带来较多的有利影响,我们应借此机会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人民币国际化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弊端也做一定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和争论进行了归纳整理,发现学术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及其成本收益的分析基本形成共识,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以及战略措施上还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由于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增加又使我国支出国际铸币税,因此,国际铸币税也有一个收支问题.本文在计算我国1996年-2011年国际铸币税收支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和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的国际铸币税收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最后得出:我国的国际铸币税收支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汇率水平、财政赤字、净出口没有影响,对我国的GDP、货币供给和外汇储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田政 《北方经济》2011,(16):75-76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并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并且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全球化时代,美国通过金融控制主宰着世界经济。美国凭借美元“中心货币”地位而攫取的国际铸币税成为弥补其经常项目逆差的稳定来源,这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源;作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我国面临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和外汇储备稳定性下降这两大金融安全问题;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下降将直接导致美国国际铸币税的减少,致使经常项目逆差逐步丧失稳定的弥补途径,使其容易陷入金融危机,导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我国应通过美元储备的替代来减少国际铸币税剥削,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分享国际铸币税收益。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并趋的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货币的国际化已然成为突出话题。近年来,随着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及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政府开始注重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支持人民币在国际化中的强势地位,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笔者透过本文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利弊因素,以及对日后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国际化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国际化收益公式是研究货币国际化理论的核心问题。一国货币到国际货币,铸币税收益与境外储备资产金融业收益远大于其所付出的相关成本。但是,货币国际化收益不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决定因素,其决定因素还在于该货币的市场选择与制度安排的结果,在于其内在的世界经济地位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也先后受到了日元和欧洲货币的一定程度的挑战,但由于其他货币尚不具备取代美元的实力,美元仍然是全球经贸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货币.根据国际金融统计(IFS)的数据,截至2003年年底,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外贸结算、外汇交易结算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3.8%、48%、83%.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对国际贸易的稳步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美国也从美元的国际地位中获益颇多,如美国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及其他间接收益.不过,美国也承担了铸币税逆转风险等潜在的风险,其国内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本文将国际铸币税收入划分为三个层次,估算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收益,并分析美国为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所承担的风险,为人民币今后逐步走向国际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末代就已提出,当前人民币在邻边地区已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少数的西方国家中也有一定的使用量。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要大于成本,所以我们必须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逐步增加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加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经济基础——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使人民币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15.
范亚莉 《中国经贸》2010,(20):127-128
本文首先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并非简单着眼于改善我国外汇储备头寸以及降低汇率风险,而是可以增强我国经济的独立性以及促进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必须要实现经济转型和开放金融市场。而最终要实现较高程度的国际化,人民币必然还会受到现有国际货币的抵抗,所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后必然是大国博弈的结果,政府应积极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人民币国际化切入,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并以美元、日元国际化的路径为例,分析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国在抵抗金融危机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其重心逐渐向中国倾斜,人民币进入大家的视野,正慢慢登上国际货币的舞台。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使中国分享国际铸币税,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而且可以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和对外投资条件,扩展中资金融机构的成长空间。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战略,更是一个长远的政治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它将是中国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塑造世界政治经济强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自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启动以来,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显著进展,2015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人民币国际化能给我国带来诸多好处和收益,但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和金融风险,充分认识和防范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对于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首先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然后,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情况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最后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魏艳涛  王赢 《魅力中国》2009,(24):107-108
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使人们对以美元为代表的主权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此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对于中国实现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规避当前体制所带来的潜在汇率波动风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新进展着手,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省 《特区经济》2012,(4):77-79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即针对有关试图通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解决中国货币政策的困境、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等观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收益与风险以及制约因素与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正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及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