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5,(12)
文章首先对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的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后续研究应该更多地注重系统性、关联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县域经济作为最基本层级的区域经济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中,还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生产力要素流动受限、缺乏准确定位及县域间缺乏认同导致发展政策差异等不协调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发育城乡不平衡、县域政府行政力作用过强及区域协作机制不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要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必须着力营造内生市场环境、提高协作主体的市场运作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细化产业分工、大力培育中小企业集群等。  相似文献   

4.
刘益 《经济师》2001,(8):28-28,31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决策者,现在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已经把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事实上,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本来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尽管不同,但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城市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王剑屏 《发展研究》1996,(12):50-52
一、关于城市功能的一些理论争鸣 1.城市的生产要素问题 在经济学无所不在的时代,城市被排在次要作用的行列,其原因是:城市被看作非空间普通机制演变的产物,而不被看作生产要素。是否城市特征在健康经济中曾经扮演某种角色?城市公共管理质量与城市体制生产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就上述问题,事实上可以从产品和劳动量、资本量、原材料量的组合以及产品同与生产要素有关的生产环境的结合来扩展传统的生产功能,从毕果以及马歇尔以来.经济学家们把这些与城市聚集有关的经济效应看作是“城市  相似文献   

6.
王开盛 《时代经贸》2012,(22):62-62
本文从衰退产业调整措施和新型产业扶持措施两个方面对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践做了比较研究,找出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和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太原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未得到充分凸显.而资源型产业制度的路径依赖又大大限制了太原市现代化城市功能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中心作用的发挥.目前,山西省已经成为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太原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其传统资源型主导产业的地位将可能被富有创新性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所替代,而新兴起的催生产业集群成长的试验区、开发区、创新区,将重新整合和提升太原市城市的核心功能,使太原市真正能够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与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于2003年8月23~25日在安徽省合肥召开了“十六大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50多篇论文,并就十六大后的中国区域经济走势、区域政策、城市化与非农化以及区域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见解和政策主张,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要素对区域经济系统发展贡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路明 《经济地理》1993,13(3):19-22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县在制订本县产业规划方案时往往忽视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而盲目地规划,他们一般仅根据本县的自然资源、地理、历史、人口、经济及政治等因素作为县域产业规划的主要依据,从而出现了许多县域产业因该产业的产品销售不出或者是因资金、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或者由于忽视了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而错失了发展的时机,从而延缓了县域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力配置的一体化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要发挥京津冀区域整体优势,统一规划,寻求产业的合理分工。在谋划“十一五”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各自的主导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促进三方加快发展的机制。从合理的分工角度,河北应努力提高第一产业产品的档次、质量,特别要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成为京津重要的农副土特鲜活商品的供应地。在第二产业产品结构和产业链上,可以谋求作为京津主导产品、高科技产品的配件生产基地,为京津做好配套服务。各地区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应地要建立起一个联系密切的产业链,培育形成专业化生产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地区产业结构,在区域主体产业分工基础上形成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世纪末期以来日益凸现的经济信息化态势为背景,扼要探讨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新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或为传统理论的新发展提供的现实需求。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边际收益递减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要素理论、经济发展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金融理论、产业分类理论、会计理论、城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3.
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筱红 《经济论坛》2002,(12):18-19
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进步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国家和区域性经济发展政策。其宗旨是依托某一划定的智力密集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使该地区在国际竞争和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的生产条件下获得持续经济增长。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给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贺信中指出:“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和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文章主要以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现状为主要依据,从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要点、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思路、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途径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发展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阐述区域物流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区域物流主体、客体与载体等区域物流结构要素;从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活动效率和水平的影响及对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支柱产业的作用。旨在为系统研究区域物流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贾伟 《经济师》2004,(6):6-7
总部经济是新近社会各界谈论的一个热点经济学话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研究员在对区域经济和首都经济持续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概念 ,并对总部经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为此 ,我刊专访了总部经济理论专家赵弘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国际产业合作的重要意义,之后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全面合作为例,对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全面合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在参与国际产业合作中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晓芳 《经济师》2004,(1):251-251,253
以江苏省 1 3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 ,从实证的角度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明只有合理的城市化水平才能带来要素的积聚 ,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的内在职能 ,促进经济的发展 ,反之则阻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河南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2000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σ趋同,但发生了β趋同。无论是σ趋同还是β趋同在时间上均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并表现出同步性,在1978-1983年、1983-1993年、1993-2000年均经历了由趋同——停止(分异)——趋同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期间,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形成了2个向上趋同俱乐部,1个水平趋同俱乐部,2个向下趋同俱乐部。表明,河南区域经济形成了具有不同增长趋势的区域集群,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