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证明了稳健性也来自于股东的需求,会计稳健性和管理层持股一样,是股东-管理层契约中的利益协调机制,当管理层持股较低时,就产生了对另一种协调机制——会计稳健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创业板2010年年报数据作为样本,采用线性回归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做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不大;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以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有正相关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红武 《时代经贸》2007,5(9Z):95-97
施工单位由国有企业改制成完全民营企业后,面临着市场机制的竞争压力.未来几年公司将谋求更大发展,将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股东结构从全体职工队伍持股变为社会公众持股,关系社会公众利益,企业经营目标变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如何使社会公众利益不受损失,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市场经济监管法律赋予社会公众股东监管权力,一般应设独立董事或监事,对公司业务代行社会公众股东监管责任,是适应市场竞争和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为社会公众股东创造财富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董丹丹 《时代经贸》2010,(18):30-31
文章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以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般比例与公司业绩有正相关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龚晓川 《经济论坛》2001,(22):41-41,44
公司管理层也即公司的董事、经理作为公司经营者的同时,其自身也是一个经济人。管理层在追求公司利益、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维护自身利益,管理层有可能采取措施去防止和挫败一场对公司股东有利的收购,收购与反收购就不可避免地引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利益的激烈冲突。既然很难指望处于利益冲突中心又拥有控制权的管理层在收购与反收购之战中能忠实地履行公司、股东的义务,那么从法律上对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予以规制就是非常必要的了。一、国外的管理层规制立法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多属公司内部机构主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评分作为信息披露透明度的代理变量,利用排序选择回归从管理层持股、第一大股东、独立董事、董事会规模、公司治理会议以及审计委员会等六个方面验证了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董事会规模对于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公司治理会议与信息披露透明度负相关,第一大股东、独立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的目的是使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一致,从而减少代理成本,达到保护股东利益的效果。中国自2006年正式颁布法规对管理层股权激励进行规范,其实际效果如何?文章以2006年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对实施前后全体股东的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情况、实施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股东利益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得出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全体股东有利,同时并未影响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盈余影响有“利益趋同”和“壕沟防御”两种效应。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研究了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于监事会。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层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管理层持股“利益趋同”作用的支持性验证,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内部人控制”不再是制约管理层持股的制度障碍。本文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积极看待管理层持股,并建议上市公司区别制定有效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持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 301家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最终控制人的股权结构和高管持股对股东隧道行为的影响.在将样本区分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后,发现私营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程度要强于国有企业.具体地说,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都会影响股东隧道行为,且持股比例与隧道行为呈倒U型关系;外部股东能有效地抑制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偏离程度会刺激国有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但对私营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却丝毫没有影响;管理层持股会影响国有企业的股东隧道行为,对私营企业却没有影响,且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持股与股东隧道行为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持股与业绩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管理层持股与业绩的实证文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揭示了管理层持股的作用机理,文章指出了讨论二者关系时常见的三种假说-利益超同假说、掘壕自守假说、风险回避假说,说明简单地认为管理层持股有助于改善企业业绩的观点失之偏颇。而且管理层持股的有效性受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应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管理层持股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股份制改组中片面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的行政审批和额度控制,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问题严重。特别是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后,控股股东控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本文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后股权制衡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这将为我国今后的产权改革和投资者保护研究提供很好的经验证据。本文研究发现:(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正相关;(2)控制权转移后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明显的U型关系;(3)在股权制衡中,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持股权合约是协调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的关键治理机制。中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偏低,起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上市公司在制定管理层持股权合约的数量时并没有考虑到依据经济学原理对最优合约数量做出规定。应依据现代科学(经济学、行为学与管理学等)的原理,结合各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最优的持股权合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因其自身及其管理特点,管理层持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上市公司。本文着重研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公司治理的实质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ee),或称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的一整套关系(OECD,1999);或者说是处理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职工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钱颖一,1995)。公司治理涉及的是出资者保证收回他  相似文献   

16.
娄雄 《经济咨询》2004,(6):26-28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由来及在我国的基本情况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是指在其任职蕈事的公司中不同时担任管理职务的董事,并且在经济上或者相关利益方面与公司及经理层没有密切的关系。独立董事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从而能有效制衡控股股东和监督经营者,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制衡、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以2000年~2004年399家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大股东控制力过强会削弱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股权制衡程度与管理层持股水平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管理层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两者间的正相关关系在大股东受到相对制衡的公司更显著。结论暗示在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几个能够对大股东作出有效制衡的股东能够促使公司完善监督机制,增强管理层激励效应,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8.
管理层收购的融资行为亟待规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收购资金来源很不正常。由此引致财务杠杆风险过大;使得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进一步扭曲,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利用上市公司资产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办法侵害公司、债权人和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本认为应尽快采取措施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融资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理论中股权激励问题首当其冲: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恰当的激励能够减少代理成本,增加企业价值;激励不足或过度会增加代理成本,影响企业价值。以在深交所上市413家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模型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三次曲线关系:管理层持股在0%~13.71%之间时,公司绩效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管理层持股在13.71%~44.99%之间时,公司绩效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下降;管理层持股超过44.99%时,公司绩效再次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实证结果对当前企业股权激励现实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作为一种涉及公司股东、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拟对公司治理问题谈一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