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的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欧贸易额迅速增长,欧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随着中欧贸易的不断增长,中欧贸易摩擦也不断地增加,严重的影响了中欧贸易关系,中欧贸易摩擦问题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中欧贸易为视角研究了中欧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贸易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但随着进出口额的不断增长,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究如何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使我国成为贸易强国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现状、自主创新的长短期效应进行分析,提出自主创新层次模型,从企业层面,企业战略联盟层面以及国家政策导向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成为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面临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逐步转变历程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日益严峻的贸易环境和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同样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只有正确深刻地透视我国面临贸易摩擦的现状特点以及根源,才能更加及时、冷静、准确地针对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贸易摩擦的新形式特征,然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面临贸易摩擦的根源,最后就解决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一方面,我国对外贸贸易总量快速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又出现了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条件得不到改善,贸易利益降低等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行实质性转变。  相似文献   

5.
202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叠加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不利因素,各国普遍采取了更具保护色彩的贸易政策,直接导致贸易摩擦不断扩大和深入,并呈现新的特点。剖析贸易摩擦的产生机理,贸易不平衡、价值链分工变化以及国内利益集团等贸易摩擦主要成因将持续存在。由此,未来全球贸易摩擦还将保持在相对高位,中国也将继续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贸易摩擦既是我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成因,也是结果,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审慎评估,积极应对,为对外贸易和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频繁的贸易摩擦影响了我国正常的贸易环境,对我国的贸易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我国要采取措施,缓解或化解贸易摩擦,维护我国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未来几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本文分析了入世后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政府应该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化解贸易摩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日益严峻的的贸易环境和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同样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只有找出贸易摩擦的根源,才能更加冷静地面对这一困扰,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严峻形势及贸易摩擦的新特征,然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面临贸易摩擦的根源,最后就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日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两国贸易的增多,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事件,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入世后的第三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对外贸易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正在不断升级。而且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模仿国"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