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素喜  王小平 《商业时代》2007,(27):105-106
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发展变化主要包括无序竞争、合作驱动和良性竞合阶段,京津冀服务业目前正处于合作驱动时期。本文在对京津冀服务业竞争与合作机制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作发展的对策:确立"规则导向、协商管理"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政策调控作用,建立稳定的高层磋商与协调机制,建立政府性协调组织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中介沟通作用,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京津冀一体化中金融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京津之间缺乏合作,产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缺乏协调组织机构,造成市场分割;京津冀之间结算渠道不畅,资金流通受阻等。政府相关部门在促进京津冀三地金融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做好整体规划,搞好布局分工;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建立区域金融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的结算渠道,为京津冀三地资金流通提供便利;整合重组交易所,建立统一产权交易市场,以此加快三地金融业协同发展速度,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王小新  董明月 《现代商业》2014,(18):129-130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现状、污染源及政府合作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通过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的完善从而有效治理跨区域环境污染的问题,继而为大气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廊坊构筑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表示:廊坊地域虽小,却有包容开放的宽阔思路,有加快融入京津都市群的主动意愿。廊坊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中,要实现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全面对接,同城一体快速融入京津冀都市群,需要京津冀区域统一规划,经济结构均衡发展,建立公平、合理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区域组织保障系统以及协调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范,建立统一的地区性金融市场,做到思想上共识、发展上同步、功能上互补。  相似文献   

5.
《商》2015,(22):267-268
文章通过相关理论分析以及对京津冀经济圈体育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都市圈体育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为:政府建立和完善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体育资源禀赋;依托体育产业基地;构建京津冀都市体育圈。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区域的发展状况,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了在区域内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竞合过程,结果表明在京津冀地区政府之间合作的基础上,只有京津冀区域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区域合作,最终才能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域一体、地缘相接、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一脉人缘相亲,是我国具有丰富文化资源、深厚文化底蕴、文化特色鲜明、最具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地区之一,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但京津冀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机制不完善,缺乏区域性和协调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限制了其文化协同发展,强化整合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文化产业协作,构建跨区域文化战略合作机制,推动京津冀文化交流与合作向更宽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兰兰 《商》2014,(12):138-138
京津冀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第三大都市圈。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北京作为首都,部分产业急需承接,而河北作为环首都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主要从地理位置、产业互补和生态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并从利益冲突、行政壁垒和中心城市意识不强三个方面分析了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中的障碍因素,进而针对上述障碍因素提出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分工定位、建立利益均衡机制,增强中心城市金融合作意识、建立京津冀银行,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和建设京津冀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企业合作已经成为提高区域旅游的竞争力,是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施区域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京津冀旅游企业合作有集团化和战略联盟两种模式。但因在合作中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或改进,造成了京津冀旅游企业合作限于行政区域内合作和远距离合作为主,区域之间的合作结构松散,不能实现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因此,政府在旅游企业因收益差距太大而不愿合作时,应该给予足够的政策引导及利益补偿机制,企业本身应对合作模式慎重选择,并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共同推进合作创新,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必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就目前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现实来看,应从思想文化观念、协调合作机制、物流发展政策以及物流人才的联合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入手,解决本区域物流软件建设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This essay deals with the challenge tha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ace at the turn of the millennium. The basic insight from the theory of clubs and information theory is that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require dominant providers. Cooperation becomes more difficult as players become more equal in economic size. Today's environment is less conducive to cooperation than the environment after World War II. By extension, club theory suggests that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re not flukes. They have proliferated because cooperation is feasible in smaller groups with a few larger player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isk, however, that regional blocs may replace the multilateral cooperative process. To reduce this risk we propose the creation of an inter‐bloc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reduce blocs' barriers to trade and finance.  相似文献   

12.
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缘和经济互补优势,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域,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发掘东北亚发展的潜力,从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入手,切实解决其经济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互信,完善东北亚区域合作组织和协调机制,实现东北亚各国均衡发展,以促进区域整体合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韦灵桂 《商》2014,(11):90-91
在科学界定区域合作政策及其效果评估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政策评估的研究,根据事实与价值统一、显性与隐性综合的主张,结合区域合作政策涉及的合作领域,分别以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旅游、经贸合作、市场服务作为直接效果评估的观测点,同时将与其他自由贸易区合作发展、与兄弟省市合作发展、与台湾经贸合作发展、所属经济区域发展作为间接影响评估的观测点,构建区域合作政策效果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引力模型框架下,将城市间物理距离改进为基于交通时间和货币上的相对距离,构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计算2012年和2018年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旅游影响力,并运用ArcGIS10.2软件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旅游经济联系格局从以北京为中心的"单中心放射型"演变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双核心网络型";北京的旅游影响力在京津冀城市群处于绝对优势,天津次之;河北省主要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以及各城市的旅游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巨大上升空间。京津冀三地应联动整合旅游资源,开发跨区域旅游大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建立区域旅游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平台使旅游发展低阶梯度地区能够直接承接高阶地区的前沿旅游创新成果;在政府引导下通过促进行业协会、旅游龙头企业、旅游相关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轨迹,指出现阶段突出问题是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与合作机制的模糊与缺损。为扩大和深化区域旅游合作,需要进一步界定合作的三大主体,研判合作的有效领域,分析合作的推进机制;需要着力让政府归位、旅游企业到位、非政府旅游组织补位,形成多元合力;需要以市场主导机制取代政府主导机制,增强共赢激励;需要以资源共享和客源互送为基础,拉长产业链系,拓宽合作领域;需要优化空间结构,互动区内区际,为合作提供基本的构架和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亚太经合组织方式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满足了亚太各成员体加强合作的要求,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然而,它毕竟不是一种成熟的经济一体化模式,许多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APEC可能会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或发展成一个由松散到紧密关系的经济合作组织,或走向亚太自由贸易区,亦或以“探路者”方式推进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在APEC的发展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的政策机制,尽快完善广西、云南与东盟的海上、陆路和空中绿色通道,在交通运输便利化、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第二,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组织机制,由东盟十国和桂、滇、黔三省的物流管理部门牵头组成物流区域发展协调小组,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消除贸易壁垒和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共同打造区域商品流通一体化格局,建立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区域物流网络;第三,建立中国—东盟区域物流合作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国际物流服务系统,把南宁、贵阳和昆明打造成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信息交换中心;第四,实施中国—东盟物流人才培养战略,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APEC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论坛组织,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APEC两大支柱之一的经济技术合作则是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对于APEC另一支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则显得有些滞后.应在筹措资金、合作机制的建设和项目的评估等三个方面促进经济技术合作,以促进APEC两大支柱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5国与中国毗邻,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中亚5国在农产品生产要素和农产品贸易方面均存在互补性,且贸易互补性与生产要素的互补性相吻合。然而,双边贸易规模还较小,双方潜在的互补性未能充分转化为现实的互利性,因此,中国要加强与中亚5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日服务贸易:现状、问题、机遇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深化中日服务贸易合作是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加深,双边服务贸易呈现出服务领域竞争加剧、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大等问题。但同时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内外部冲击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等,双边服务贸易合作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展望未来,两国应摒弃冷战零和思维,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深化双边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与对接,推进区域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实现开拓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