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了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叠加的双重转型之路,也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现代化社会。这两种转型的叠加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因此,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构成了独特的改革开放之路,也为发展经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首先,转型要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是农业。农业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
黎武静 《湖北审计》2013,(12):51-51
值此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升级之际.厉以宁教授以耄耋之年出版《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一书,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书中,厉以宁教授对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包括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城镇化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在谈到对中国农村未来的改革方向时,厉教授说,土地确权是当前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始,它对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短期内巩固经济复苏成果还是保持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应尽快启动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的第二次转型。今后几年我国将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次转型后,由生产大国转向消费大国的第二次转型是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程及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诞生与运行的。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在京表示:“三中全会确定以市场经济为改革的方向,而且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变化说明,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要有信心。”他指出,国企改革准确地应该叫“国有资本体制改革”。若能完成好国有资本体制、土地确权、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中国未来有望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转型”。厉以宁不同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于要变成“小政府大市场”的说法,他也反对“强政府”的提法。他认为,中国市场化改革应该致力于建设同样有效的政府和市场,“有效”是说,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必须做好,市场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只有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才由政府做。  相似文献   

6.
《中国总会计师》2013,(10):11-1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中国经济十月谈会议上表示,中国当前迫切需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次分配应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此外,他认为,要实现企业升级,国资委应该首先改变。厉以宁称,中国目前处于双重转型的时期,所谓双重转型,一是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现代社会。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贾玉竹 《活力》2007,(1):41-41
中国市场经济成长过程与西方国家相比,政府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中国的市场经济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对传统计划经济改革而成长起来的,因此政府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仅承担着一些基本的职能,而且承担着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职能。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也就是政府逐渐转变职能、精简政府规模、改革经济管理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具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相结合的特征,并已经历了起步、发展、形成和成熟四个阶段。在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不仅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城市住房产权制度改革,公有住房改为私人产权住房,市场经济的有偿住宅物业服务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的住房福利管理。在新旧住宅物业管理体制转型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物业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弃管住宅小区逐步增多,直接影响了人居环境,成为了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体制的转型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渐明显,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这必然将冲击医药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不仅改变了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多元化和选择自主化,使社会人口在我国各地区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可能,这便导致由传统的“国家-单位-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向“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这一现状使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入全面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社会人口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改革由“八五”期间侧重突破旧体制转向侧重建立新体制;由注重单项改革转向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由依靠政策摇动转向主要依靠法制推动。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各地全面推进.使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早已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全能角色的定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更多地被赋予了"掌舵者"而非"划桨者"的职能。过去那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决策又执行、既规划又生产的"小部门制"的行政方式不断地遭到社会的诟病,因而"大部制"改革的呼声渐起。大部制改革将有利于解决目前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混乱的问题,并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及大部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规范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税体制及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公共会计的习惯做法,我国先后对以前适用于计划经济及其相应的财政管理体制的预算会计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财政发展史是社会经济发展史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财政改革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转型与发展的历程。宝鸡在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革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财政实力大幅提升,基本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宝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公共财政框架。  相似文献   

16.
当下仍然具有过渡性的中国经济体制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另一方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尚未完成。改革关键在于落到实处中国经济粗放式增长模式的负面效应正在充分显现,如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产能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私有化和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俄罗斯从1992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产权改革居于体制转变的核心地位。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下中国的国有资产改革很有现实意义。 一、俄罗斯的私有化 俄罗斯的产权改革,主体为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的改革。国企改革是在私有化的概念下进行的。俄罗斯的私有化是一个把国有企业资产转为私人所有、转为非国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运行机制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体现中国特色、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已成为当前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经过十余年改革,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具雏形,改革也带来了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中国经济正在步入后转轨时期,这一时期货币政策转向间接调控的任务更紧迫也更艰巨。本文则将就转轨时期货币控制的特点、货币政策转轨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规模庞大,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以及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家实力的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的大局.国有企业改革被提到改革日程已历经三十年,但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将在总结国有企业三十年来的改革历程基础上,阐述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