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来低调继承父业的宗馥莉~时间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宗馥莉的知名度几乎赶上了爸爸宗庆后。她的一言一行也被舆论盯住并咀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宗馥莉表示让其倍感头疼的是要花费太多精力去“跟政府打交道”,“我觉得政府需要面对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永远不可能像我老爸那一代一样”。  相似文献   

2.
《厂长经理之友》2013,(1):19-19
娃哈哈集团少当家,宗庆后的“接班人”宗馥莉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我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身家过亿的她至今没有谈过恋爱的原因就是难以分辨追求者的动机,似乎每个接近她的人都想和她谈生意。  相似文献   

3.
宗馥莉应该冋答过无数遍类似的问题,但她注定无法回避这个问题——身为“饮料航母”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的独女,宗馥莉和父亲宗庆后的关系,不仅仅是她“家里的事”,外界更多地把这视为两代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而急迫的课题——传承。这个课题里,传承的对象不只是财富、企业,更关键的是,面对变化的时代背景如何“万变不离其宗”。对宗庆后和宗馥莉而言,这个“宗”是关于为何要做实业、如何在不同的时代做好实业这个问题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镜头前的宗馥莉,清瘦了,也干练了不少。在父亲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曾有过一次公开露面,照片里的她,不似往日那般活泼,显得更加成熟。这也跟几年前,宗庆后对其的评价一致——“更成熟了”。由于为人低调,很少公开露面,且性格直爽,有话直说,外界给宗馥莉的标签,更多是“娃哈哈公主”。这些年,在父亲的光环下,宗馥莉做了很多摸索——她执掌的宏胜饮料,年营收已经超百亿元,净利超10亿元;近几年,她还带领娃哈哈进行年轻化尝试,推出更多年轻人喜欢的产品,让娃哈哈进入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底,关于“浙商少帅打包卖企业”的新闻报道出现在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上,一时间民企创始人们的忧心忡忡、媒体也不乏出现“垮掉的二代”的感慨、甚至还出现了“自主品牌保卫战”的慷慨激昂,似乎整个舆论导向就是一个方向一民企二代怎么能够忍心将父辈创造的基业一卖了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浙商”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展现了色彩斑谰、独具一格的人文特性。“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吕福新教授把它概括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分离”融合的“浙商”基本人文特性,“自主性”与“相关性”结合的“浙商”主体人文特性,“个众”与“和合”多样化统一和变化的“浙商”总体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7.
NO.20宗馥莉宏胜饮料集团总裁最终得分:3.118"我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一句吐槽,已过而立之年却尚未婚嫁的首富之女宗馥莉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宗馥莉在娃哈哈内部被称为"公主",其行事风格与宗庆后迥异,却继承了父亲"工作狂"的特质,凡事注重效率和规则。自2005年留学归国加入娃哈哈后,"让娃哈哈不再只是一个中国品牌"就成了她的奋斗目标。接管娃哈哈海外进出口业务,给了她为娃哈哈开辟国  相似文献   

8.
八面来风     
《乡镇企业导报》2011,(11):62-64
万事利“浙商彩”等产品成为全球浙商大会专用礼品 浙江首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全球浙商精英大会近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万事利集团公司为本次浙商大会定制了3000条“浙商彩”真丝长巾,“浙商彩”分经纬浙商(女款)和环宇浙商(男款)。万事利金纱羽系列车饰和真丝画册《新西湖十景图》,同样被作为本次全球浙商大会的专用礼品。  相似文献   

9.
前段时间,关于“浙商少帅打包卖企业”的新闻报道出现在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上,一时间民企创始人们忧心忡忡,媒体也不乏出现“垮掉的二代”的感慨,甚至还出现了“自主品牌保卫战”的慷慨激昂,似乎整个舆论导向就是一个方向——民企二代怎么能够忍心将父辈创造的基业一卖了之?  相似文献   

10.
解说: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60岁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身价55亿人民币。虽然媒体由此追捧她为“内地第一富婆”、“内地最富有的女企业家”,但是许多人不免为之惊讶。因为此前大家对陈丽华了解得实在太少。其实并非是陈丽华和她的富华集团不著名,而是她除了她的紫檀博物馆,绝少在媒体上主  相似文献   

11.
一、浙商的接班难题 “子承父业”历来是浙商财富继承的首选。但日前一项针对浙商的调查报告却显示,仅有约14.5%的企业家明确希望退休后由子女来掌管企业。浙江有近40万家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制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大多已进入暮年,新生代浙商接班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但在极为敏感的接班人问题上,浙商所显示出的理性与开明之外或许还有几分无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年前有多家媒体刊登了同一则新闻:从去年至今,已有将近3000家在沪浙商“逃离”上海。所有消息的来源均出自浙江某局的一份信息通报。笔者看到这则消息时的第一感觉是吃惊,因为三年前笔者写过一篇特稿,是讲浙商如何抢滩大上海并形成多赢结局的。当时浙商在沪的注册企业数是5万家,注册资本为500亿元。如今居然有3000家浙商撤离上海,那岂不是需要重新审视“多赢”的结论?但随后又冷静了下  相似文献   

13.
女儿掌门人     
前段时间,关于“宗庆后招婿”的话题炒得沸沸扬扬。媒体围绕宗庆后是否选择独女宗馥莉作为娃哈哈——世界第五大饮料集团的接班人,还是招一乘龙快婿掌管这个商业航母展开争论,闻声而动的互联网更是引发“宗庆后女婿标准以及推荐与自荐”的一轮八卦运动。当然,随之也连锁反应式地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民营企业家的接班人问题。只有女儿的民营企业家在接班人选方面的两难抉择:在“女儿是外人”的观念下该选择女儿还是培养职业经理人掌管自己用血汗打下的“江山”,“宗庆后选婿”只是这种两难处境的一个折射而已。而事实上,这些“女儿掌门人”已经开始正式登上了商业舞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走近新浙商     
浙江人在30年内制造了新中国的第一大商帮。他们是中国最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商人群体。忍耐与吃苦、勤奋务实、勇于开拓、敢于自我纠正、思变,还有冒险,这些都是浙商的创富“基因”。正是这种精神使得草根出身的浙商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取得先发优势,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也让前辈商帮——曾经的贵族黯然失色。如果说前辈商帮晋商、徽商可以称为“官商”的话,那么浙商就是典型的“民商”,是一种“民本经济”。市场经济时代,其经济界的主角要由“民商”来扮演。浙商遇上了最好的时代,新时代中兴起的浙商我们称之为“新浙商”。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15.
尽管民间有“英雄莫问出处”的习惯,但人们对近年来活跃在市场经济舞台上的浙江民营企业老板(简称“浙商”)仍然充满诸多好奇。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06,(11):72-73
在“勇气”“、能吃苦”“、不怕失败”“、责任”等基本浙商精神的基础上,新浙商第三代比昔日浙商更要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这种关键品格,是新浙商第三代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他们把握机遇、担负责任的精神源泉与信仰基础。  相似文献   

17.
道话浙商     
浙商的话题已经随着浙江经济的升温而持续讨论了很久,有研究他们成功之道的,也有为他们歌功颂德的,有挖掘其产生的历史渊源的,也有预测其发展的最终归宿的。也许连浙商们本身都已经模糊,到底自己是怎样发家致富的,正在成长道路上的小浙商们更加迷惘,自己的默默耕耘怎样才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6,(11)
如果说晋商、徽商可以称为“官商”的话,那么浙商就是典型的“民商”,是一种“民本经济”。市场经济时代,其经济界的主角要由“民商”来扮演。浙商遇上了最好的时代,我们将新时代中兴起的浙商称为“新浙商”。  相似文献   

19.
遭遇国有化的山西小煤矿企业主没有驯服地接受当地政府开出的补偿条件,已经公开地表达不同意见。2009年10月31日,部分在山西投资煤矿的企业家在杭州召开“浙商转型会长论坛”,30多位“煤老板”集体亮相,浙江煤商希望浙江省政府出面斡旋、维护浙商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20.
新浙“殇”     
引言“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能只靠胆大妄为东奔西撞,也不可能是在学院的课堂里说教出来的,他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在风雨的锤炼中长大。”这是已故浙商王均瑶的语录。和众多从“草根”崛起的浙商一样,王均瑶带有明显的“浙商印记”:大胆而敢于冒险,注重实践而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而百折不挠。在浙商群体中,我们不难看到成百上千个这样的人。浙商已是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投资者及经营者群体。对一个商帮的至高赞扬,莫过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01年世界华商大会上对浙江商人的评价:“完全可以媲美全球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