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强调突出人的中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全面和谐。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把握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2.
曾宪梓在企业经营中,不谋取暴利,不搞掠夺式的经营,注重商业生态,强调把诚、信、义、恕、让等伦理道德原则贯彻到商业经营之中去,提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商业生态文明和义与利、合作与竞争、自强与自律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三元文明城镇化,强调生态文明前提下对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的扬弃和超越,它摈弃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和物质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使工业化、生态化相互融合,推动城市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努力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方面实现城市文明形态的新超越。浙江长兴人的建设,正是这一新城镇模式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类在生存的意义与生活的价值问题上面临困惑,思想上陷入危机。从现实的人、实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维度关注人的生存与生活,对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实现人与自身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失衡和危机,首先表现为生态的日益恶化;其次表现为社会的日益病变;最后表现为自我的日益分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三层含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而这种和谐的状态是以人们感悟和提升生存意义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以其具有自身特征的社会性和生态性的尺度与传统园林划出了分水岭,在不断的拓展与变化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多价值观的实践专业。然而,作为人类感知自然的媒介,景观建筑学的三个潜在关怀即美学、环境和社会,在美国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强调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景观中社会公平的体现,强调景观中对人的精神愉悦的诉求越来越清晰地成为构成其价值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孟子从不忍人之心出发,强调爱物节用,主张"取物以时"、"取物有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虽较为朴素简单,但对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只有重视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最终达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环境文化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文化动力;和谐社会是环境文化的价值诉求;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决定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样,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也决定着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人类只有通过改变其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将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性关系转向和谐性关系,进而才能建立起一个美满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界和谐"的历史观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格拉底开始,人的主体性观念得以正式确立.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自身的价值被大大褒扬了.可是,就在人的主体性得以确立和获得发展之时,人类中心主义也如影随形,先后经历空间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基督教神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样,人的主体性逐渐被异化了.在“人类中心主义”这种异化的世界观作用下,人类以主人的身份凌驾于自然之上,开始对自然界进行大规模的掠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因此,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之一,发展生态生产力和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对立根源于科学主义思潮。法兰克福学派以放弃科技发展的悲观主义姿态构思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前景,显然无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终解决。只有正视科技给现实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体认科技活动的生态关怀,才能真正实现科技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的基础性问题,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由于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混淆,导致了我们对管理中人性的误解,影响了管理效果.当前应厘清人性问题的本原,重新审视管理中的人性假设,通过实行人本管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在资源环境日益紧张的社会中,迫切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因此,应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生产活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步伐,以期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质量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基础的。人类要追求生活高质量,经济高效益,必须注重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经济学将“经济人”视为人类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错误的.“经济人”不过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机制.与“经济动物”相比,“经济人”具有五个特征.按照不同标志,“经济人”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别.深化“经济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札”。它以“仁”为基本内核、以“札”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人类的目标。表达了他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深切关注。对孔子的和谐思想中“仁”、“札”、“和”的逻辑内涵的思考及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的阐释。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实质,汲取孔子和谐观中积极的精神价值。传承其和谐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生态荒漠化、资源短缺和工农业污染严重,使西部地区面临着加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双重任务,在这些双重任务面前必须要选择互动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互动、区域内部的互动、产业互动.依据互动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设想,要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建立区域内部的协调机制,实现西部区域内部的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实现产业互动.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以整体的思维方式来平衡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设计模式。人、企业、环境作为作为可持续设计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需要同时得到满足。本文通过商业实例分析了目前符合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又实现共赢的可持续设计的方法,结合商业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工业设计将来的发展做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0.
弗洛姆类伦理思想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性、本质及其能动性,以及社会主义目标等理论对弗洛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弗洛姆从人性出发,奠定了其类伦理思想始基,认为人的生存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他把生产性作为人解决生存矛盾、实现潜能的动力机制。弗洛姆类伦理思想的普遍价值标准是人的幸福,而幸福是生产性活动的结果,也是生产性活动的激励;幸福是美德的标准,是生产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