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原 《经济世界》1999,(8):20-22
尽管利率一降再降,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还是往银行里存,而金融机构却为“进帐”多,钱贷不出去而发愁。这个时候有个热点在涌动。有人说,这个热点一旦启动,牵扯面广,市场大,同时还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这就是“教育消费”。老百姓愿掏钱的市场今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近年来我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内需不足?“老百姓有钱不肯花”这个说法经常见诸报端,似乎已经成了无须证明的定论。有的报纸甚至发表文章批判守财奴思想,说现在人们富起来了,就是没有去掉守财奴思想,还是有钱不肯花,结果造成了需求不足,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有的作者写文章讲故事,说他曾先后跟两个老太婆做邻居:一个是美国老太婆,一个是中国老太婆。两个邻居有完全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美国老太婆今天花明天的钱,没钱时就向银行借钱花;中国老太婆喜欢攒钱,爱储蓄,有钱不肯花。两种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经济上去了,一个经济上不去。  相似文献   

3.
李伯东 《经济论坛》1999,(11):28-28
借贷消费已经悄然闯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对多数中国人长期以来固有的传统消费观念无疑是一场挑战。中国人为什么爱存钱?中国人存钱并不是不想花钱,不会花钱,而是他们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给他们的一种必然选择。“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这是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因此存钱是中国人的习惯,这与美国人‘有钱不花是傻瓜”的观念真是大相径庭。这几年我国银行利率虽一降再降,可老百姓存钱的热情依然不减。据统计,1998年3月我国居民存款已达4868648亿元。一方面是市场疲软,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储蓄存款,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知道,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构建信用消费的平安大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华  周芊 《经济师》2001,(2):170-170
信用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信用消费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圆今天的梦”。我国的信用消费不足贷款总额的1%,与世界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信用消费发展缓慢的原因1、由于连续下调存贷利率,银行的资金源分流较大,银行可贷资金较少,从根本上制约了贷款发放能力的增长。2、贷款偿还方式基本上都是等额偿还式,虽然便于计收利息和本金偿还额,但这种方式还是难以满足经济条件不同、偿还意愿不同的居民的不同需要。3、发放消费贷款要冒…  相似文献   

5.
周杨 《经济论坛》2001,(11):30-30
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倡导信贷消费。信贷消费是指银行或商家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消费者可用它购买自己需要,但超出目前购买能力的商品,信贷消费能使明天才能实现的事情今天办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信贷消费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他们可以提前消费,尽快改善生活。同时他们为了还贷,还会集中精力高效率地工作,树立敬业观念,这对社会是有利的,信贷消费带给老百姓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信贷消费是扩大内需的“良药”,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消费方式。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把信贷消费作为启动消费的金钥匙,其80%的消费都是信贷消费。信贷消费对个人有好处,对国家更是如此。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走出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买方市场还正在发展之中,是一种既有剩余又买不起双重因素的买方市场。目前,由于没有足够的市场消费需求,使得一方面生产增长乏力,另一方面许多商品处于严重积压状态,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生态文明的战略升位,将主导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人民的物质消费趋向简约化,倡导物质消费品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将日趋丰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也促使我国要大力发展公共消费品,让个体的消费需求通过社会化的形式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7.
内需拉动不起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百姓有钱不花,而在于百姓钱实在不多,并且花钱的顾虑很多。因此,扩大内需不应该是一句口号,应该有切实的政策措施、即使最坏的情况出现,政府可以给每人发一套房子,给低收入家庭补贴利息,老百姓可以慢慢还,一定能刺激内需,保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林木 《经济视角》2000,(4):42-44
疲软的市场与“中国老太太”的消费观 虽然各类消费品的价格已经便宜得不能再便宜,可就是调动不起来人们的消费欲望。为了叫醒这只懒惰的消费“老虎”,银行连续进行了7次降息,想把一部分钱逼出来,激活消费市场。去年下半年,国家又采取大幅度增加行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开征居民储蓄存款利息税等措施,来刺激、活跃城乡居  相似文献   

9.
杜彩云 《经济学家》2001,(2):123-123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也出现了分化,国有企业破产和下岗职工增多,城镇中“相对贫困人口”增加,职工高收入的幻觉消费消失,人们对自身经济安全的估计开始恶化,因而,不可能违背收入与消费规律,盲目地扩大自己的消费,可是,我们的宣传和舆论指向,总是盯着老百姓的钱袋,一旨望人们在资本市场上为国企筹钱,另一方面动员人们扩大即期消费,或通过医疗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等等来诱导人们对自己的远期消费负责,结果,不但激发不起来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反而使老百姓更谨慎地看紧了自己的钱袋子,根据收入决定消费的原理,要启动消费,首先应该启动收入,用增加劳动者经济收入,尤其是较多地增加中低层收入者收入的办法,来增加老百姓的经济安全感,进而启动老百姓的消费。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1,(10):18-18
越来越富裕为何人们越来越不敢花钱?越提倡消费怎么百姓越不愿消费?说到底,还是制约消费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加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百姓,思想深处或多或少会留下计划经济的印记,比如,在老百姓眼里,银行就是国家的银行,是不会也不应该倒闭的,钱存在银行是最保险、最放心的。如果突然有一天告诉老百姓,钱存在银行也有风险,在银行做理财也不能保本,老百姓一下子是很难接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市场化进程不可能太快,快了老百姓的观念跟不上。另一个方面。由于我国是社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虽然其农村居民收入在不断增加,但其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生存型消费特征突出;其储蓄具有“选择性贫困”的特征,而且其储蓄结构已有改变.这些特征与农民现代化意识增强、消费惯性影响持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过低有密切关系,建议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保障水平,转变消费观念的角度让农村居民有钱花、敢花钱、乐花钱.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旅游消费理论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可持续旅游消费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以“三元需要理论”为旅游消费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包括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生态消费的“可持续旅游消费三元结构”的初步框架.对可持续旅游消费的涵义、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述了可持续旅游消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前消费制造城市新"负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胜 《当代经济》2004,(3):26-27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起优裕的生活,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尽管他们住着豪宅、开着轿车、穿着名牌。然而,他们在银行却是“零存款”。非但如此,他们还欠着银行的一大笔贷款。这就是现代都市中新的一族——“城市负翁”。  相似文献   

15.
利率调整与银行改革 ●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早就该加息了,但央行为了鼓励直接融资发展,为了鼓励消费,为了让老百姓的钱离开银行,分散银行的风险,考虑到目前的物价还能承受,所以暂不加息.  相似文献   

16.
房文 《当代经济》1999,(4):45-46
1998年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取消了许多限制条款,并把今年的住房信贷规模扩大至1000亿元,随即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出台往房贷款向个人倾斜的举措,但从市场反馈的信息看,效果差强人意。许多银行面前是咨询者众,而真正想贷款的少。为什么一向被人们看做百姓住房“圆梦”工程的个人住房贷款,竟会落得如此境地呢?是银行借贷?还是人们不愿贷? 花明天的钱不踏实 有这样一则幽默,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的亡灵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昨天终于买了一套房子住了一天”。美国…  相似文献   

17.
"消费和谐"的演进机理及其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涛 《经济学家》2005,(5):125-127
“和谐”是指人类所处的各种关系中的协调、平等和基于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机制与状态,而“消费和谐”是指消费组织在“两轨”、“两场”的作用下,使消费组织系统内部与外部达到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消费和谐”可以有不同内涵:从经济系统内部看,“消费和谐”应包括消费与生产的和谐、消费与流通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18.
内需拉动与保险的“强制储蓄” 许久以来,信用卡、消费信贷红红火火,“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牡了多少居民的胆,于是透支消费成了大众行为模式。金融危机来临,许多经济学家把根源归结于过度消费:透支消费模式激化了美国房地产需求狂涨,房地产价格上涨,居民圆梦、投机者投机和银行逐利需求一拍即合,  相似文献   

19.
“欺民”,一般泛指为官者欺负、欺压、欺骗、欺蒙老百姓之意。欺负老百姓,是为官者与人民群众没有感情的表现,也是以强凌弱,以势压人的旧衙门作风在作祟。当然,不等于说为官者不能批评老百姓,只要你在理,对那些胡搅蛮缠者,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该教育者还是要教育。但不能认为百姓是“阿斗”,可以任意欺凌;更不能认为百姓是“愚民”可以随意愚弄。某些为官者忘却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知迎合上意,讨领导欢心,只爱钱财不爱百姓,使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为达到个人目的或满足个人欲望,不惜欺负百姓。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零售业的未来是社区商业。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商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方便老百姓日常生活,足不出户即可解决日常消费问题。社区商业更贴近百姓,贴近社区,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深入社区,超市发从“业态创新、营销创新”上不断探索,致力于改善居民的消费与生活,用心关注消费者的每一次购物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