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小商贩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小商贩的历史原因及对其的规制、小商贩商主体资格的认定从其营利性、连续性、组织性方面分析以及对小商贩的合法化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合伙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照《合伙企业法》成立的合伙企业,另一类是仅依合伙协议而没有注册登记的松散型合伙。松散型合伙明显地不具有民事主体的特征,故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资格。如果发展地解释民事主体的构成要件,合伙企业就符合民事主体“人格独立、财产独立和责任独立”的三个要件,因而就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合作企业作为民事主体应当归属于“其他组织”之列,并基于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故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案例中张某趁企业改制之机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分析该行为不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妨害清算罪及挪用公款罪的原因,进而阐明企业改制过程中贪污罪构成的主体要件应坚持身份说与公务说的结合,而在贪污罪对象的认定上也不应局限于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前苏联的犯罪要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苏联刑法界关于犯罪构成问题的基本理论主要有:第一,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的总和。这些主客观要件是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它们互相联系,构成了犯罪构成的整体。第二,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如果在某人的行为中具备犯罪构成,那便有根据对他适用刑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要的一系列事实特征的总和,这种总和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的自主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高等义务教育机制使人们认为高校是一个适格的行政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高校的主体资格状况发生了变化。即只有在法定事项行使法定职权时才是行政主体,相反则为民事主体。因此在高校实施非行政事务时应当明确其民事主体身份。并应当将其民事行为置于一定原则和制度的监督之下,如合法、合理、程序性原则和公示、听证、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通则》并没有明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行为是否是侵权行为,对此问题的研讨涉及到我国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侵权行为是一种客观事实,侵权行为的认定不等同于侵权责任的认定。对侵权行为的认定主要是事实认定,很少涉及行为人的主观状态,主观过错不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侵权行为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对于危害行为的研究,大陆法系的国家和我国都曾对其进行过理论表述,但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造成对危害行为的界定比较模糊。危害行为的界定应当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其一,在理论体系的结构中应有明确的定位,应当从传统的四要件理论的客观方面中剥离出来,置于构成要件之前进行判断;其二,危害行为应当在通说定义"是行为主体在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的基础上对其三大法律特征:有意性、有体性和有害性进行界定,明晰其中含义与范围,从而使得危害行为的含义更加明确具体,利于理论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由于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以及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实施的危害行为排除在犯罪构成研究之外,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只反映着定罪的结论,而不反映定罪的过程。为此,在通说的理论前提之下,探讨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修正的四要件理论"实质上改变了犯罪构成要件的性质并参与到犯罪构成要件排列顺序之争。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法》是将"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选择性"要件,改变了之前"必备性"要件的地位。依据刑法理论的解释以及"扫黑"的现实需要,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作为"保护伞"成立的主体。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保护伞的结合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分类对实现"打准打实"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在审理"扫黑打伞"刑事案件中,应坚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发生竞合时,应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认定具体的犯罪。而四种模式中的罪数认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模式的行为分别进行认定。此外,通过解释刑法总则、分则之间关系,否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罚适用中存在"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公共选择论及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税收征管过程中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指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本质上是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都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为了尽量放大经济主体相互博弈的正面效应,需要整合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现相互间的"相容性激励".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医务活动与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密切关联,医疗纠纷大量存在,医疗事故刑事案件也时有发生,医疗事故罪是1997年新增的罪名,司法工作者对这一罪名如何掌握经验不足,对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与处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理论学界对医疗事故罪的研究也很少,致使理论研究还存在不少空白与模糊之处。对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及如何判断"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对本罪的认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论受贿罪     
本文就受贿罪的概念、主体、故意认定构成要件等七方面论述了受贿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侵权责任构成理论是侵权责任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问题,向为学界关注和讨论,其中学理观点各异,分歧较大。本文在评述目前侵权责任构成理论学说体系的基础上,认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采"四要件说"较为适宜、准确,并围绕侵权责任构成理论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法人过错的认定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刑法》有关“贷款诈骗罪”的设计,将“单位”排除在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之外,“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难以认定,罪状面窄。建议将单位列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增设贷款虚假陈述罪。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发展农村市场,广大农民是农村市场最重要的主体。然而,农户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村承包经营户,依照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规定,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事法律中,关于农民、农户在农村市场的商事经营主体资格的制度设计比较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市场行为。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农村市场,有必要完善农户商事经营主体资格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核准与发照是商事登记中的重要步骤和核心环节。因为在内容上,前者关系到商主体资格的取得;后者决定着商主体的经营资格的缺失。在法律行为的性质上,前者体现着商事登记的私法本质;后者由于行政管理的主导,具有公法特征。对商事登记的公私法性质分析的目的就在于确认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得失的性质、方式、时间及标志,以解决实践中“统一主义”立法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保险诈骗罪的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诈骗罪是刑法新增加的罪名,从保险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入手,对保险诈骗罪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加以论述;对不同行为方式“犯罪主体”的认定、保险诈骗罪“犯罪着手”的认定、保险诈骗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的认定以及保险诈骗罪“罪数形态”的认定等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独创性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实质要件,同时也是著作权侵权认定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各国立法及理论都对其进行了规范和界定。作品是独立完成的和作品表现了作者的个性或有一定的创作高度,是作品独创性两个方面的含义。对前者学界并没有分歧,但对后者即什么是创作的难度和作者的个性却见仁见智,使得独创性问题显得复杂不定。自由裁量、最低创造、作品特质和价值原则等是确定独创性标准的原则。针对独创性标准的复杂性,独创性判断主体应以法院判断为主.也应吸收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对海上走私构成要件鲜有人从理论上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以致虽然围绕海上走私的认定发布了许多规范性文件,但在认定上却始终是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海上走私的认定,关键是要统一对如下三个问题的认识:1、海上走私的行为对象是否仅限于进出境货物;2、应当如何判断有无合法证明;3、海上走私是否以主观故意为构成要件以及如何认定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20.
简析税收征管过程中各类主体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共选择论及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税收征管过程中课税权主体、课税主体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指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本质上是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都具有特定的行为特征。为了尽量放大经济主体相互博弈的正面效应,需要整合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现相互间的“相容性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