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浦东新区新场镇新卫村 《上海农村经济》2010,(11)
新场镇新卫村毗邻新场古镇核心旅游区,面积2470亩,户籍人口3561人.多年来,村委班子抓住机遇,团结进取,不断创新,带领全村村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累了3000多万元的净资产.为让村民更多分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从2009年起,开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经过反复酝酿和征求村民意见,形成了建立"上海市新卫社区股份合作社"的方案,经新场镇政府同意,浦东新区农委审核,报请工商部门登记,今年6月成为新区首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村社区股份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随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条件和任务的变化,农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收入增长的脆弱性、约束性和波动性日益明显。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在做足农业内部文章的基础上,在其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努力构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确保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意义重大。各级农业部门应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形势,立足全局,扎实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农业有个好收成,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5.
6.
新形势下农民持续增收路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准确把握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连续六年出台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农民增收要素的构成看,农民增收的路径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2008年,辽宁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576元,实现增长1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815元。这种增长态势的确是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后,在最高峰时,全国有1000多万农民工因为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放缓而回流农村。最近,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在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地,回流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已基本解决;在输入地,没有找到工作而滞留的农民工数目已降到正常水平;7月份,农民工的打工收入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这些情况,要比我们原来预计的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9.
10.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本文总结了广东改革30年来农民增收的特点、优势与不足,结合广东实际,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提出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按照“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富裕”的工作思路,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增收项目,突出结构型、带动型、劳务型、互补型和减负型增收,五管齐下共同推动,取得了全市农民增收好成绩。 1994年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额连续 4年保持在 200元以上, 1998年达 2630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 一、培育特色经济,调整结构促增收 市场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出竞争力,特色出效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成都市“三环”发展战略要求,因地制宜,局部突破,在发挥优势中调整结构,在突出特色中实现增收。 … 相似文献
12.
持续增加农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困扰农民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从加大领导力度、投入力度和农村综合改革力度等方面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的新阶段,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已成为当前各级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注重点面结合,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6.
17.
正近年来,云南省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围绕打基础管长远的根本性工作,强化农民主体地位,突出农民持续增收主线,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力以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竭尽全力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努力拉长农业短腿、补齐农村短板,筑牢了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2016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云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幅度,达到1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19.
“三农”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近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 ,探索农民增收途径、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改革之初,湖南农民收入水平曾位居全国前列,但历经1987~1993年的负增长之后,湖南农民收入水平与全国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02~2008年的恢复性快速增长才开始逼近全国水平.在收入结构上,家庭纯收入占比日益下降,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实现湖南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加,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