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思政课获得感的衡量标准体现在参与度、认同度和满足感三个方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从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入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对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主要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打造一支高质量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做到"强、精、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融合,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增强学生获得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提升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的短缺、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获得感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出台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师培养制度,促进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制定实践教学经费及激励机制,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政策保障;创新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需求。基于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充分发挥张家口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掘鲜活的地方教育素材,在张垣大地上开展思政课教学,将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融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缺乏主体存在感等诸多问题;将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可以依托移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在线反馈手段,辅以"雨课堂"等形式,不断检视、反馈和调整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通过贯彻反馈控制理论,借鉴先进、多样化的反馈形式和手段,我们在思政课教学探索和实践中收效良好,师生获得感明显增强,提升了思政课的实效性。利用反馈控制理论,丰富反馈形式,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线思政课程学习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TAM与D M整合模型,对苏州市三所公办本科高校408名大学生在线思政课程学习满意度与持续学习意愿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平台质量、课程质量对大学生在线思政课程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课程质量和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在线思政课程的持续学习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满意度在感知易用性与持续学习意愿之间,以及课程质量与持续学习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基于此,应以课程质量为核心,打造精品在线思政课程;以专业化和实用性为导向,优化思政课程网络平台;以学习获得感为核心,提升大学生在线思政课程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的现实需要,是助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内涵结构切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时代价值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并通过提升教学话语、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评价等路径,保证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厘清高校红色社团与高校思政课之间的关系,阐述并说明高校思政课与高校红色社团联系的重要性,针对高校红色社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充分利用红色社团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真正贯彻好"党的指导思想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引导和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门思政课,采用以思想咨商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从精神维度帮助学生疏导困惑,构建融洽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客体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幸福应该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开展幸福观教育的理想之所。关注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就理应高度重视思政课加强幸福观教育的应然价值。高校思政课摄入幸福观教育,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外,还应该包括生命教育、感动教育、挫折教育、理财教育等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1.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效性提升,离不开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的不断提高。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纲领性要求”(简称“六要”),是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教师必备能力素养的精辟概括和殷切希望,为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胜任素质提升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聚焦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胜任素质建构的二重价值意蕴,既关涉基于职业画像价值、模型建构价值、评价体系价值的个体发展提升,又关涉基于使命召唤价值、应对挑战价值、角色认同价值的社会价值实现。同时,进一步阐明基于政治理想胜任素质、专业技能胜任素质及品德修养胜任素质三大核心向度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胜任素质体系框架建构的基本遵循,为探究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胜任素质的模型建构、评价体系完善及提升路径创新提供必要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幸福应该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开展幸福观教育的理想之所.关注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就理应高度重视思政课加强幸福观教育的应然价值.高校思政课摄入幸福观教育,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外,还应该包括生命教育、感动教育、挫折教育、理财教育等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颠覆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展现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等突出优势。在实践中,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知能结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强化和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伟大建党精神填补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历史建构上缺失创建史这一空白,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的起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能从强化精神、思想及文化教育的角度,完善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高校应通过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研究、深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同、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等策略,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建设史,其中不乏饱含着革命精神的党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实现思政课新目标的需要。以高校思政课为载体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历史背景为抓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历史成就为重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要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实践作用,提升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要与思政教育内容紧密联系,职业素养的提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现状出发,结合高校思政教育以探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融入思政课的路径,为高职院校培养"品""技"兼优的人才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目前,高校思政课在学科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数字化水平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协同育人等方面面临困境。高校应提升思政课的学理高度,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切实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教育对掌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政教育,因此,其与思政课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目前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辅导员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概述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教学的意义,分析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辅导员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感动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评选活动,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杰出英雄人物,他们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契合。高校思政课教学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感动中国》融入课程教学,通过在教学中组织课堂观看、观看后分组讨论等形式发挥其对大学生情感激励和榜样示范的优势作用,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精准融合起来,坚持以史育人,与历史进行深入"对话",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势所需,从而真切地达到"四史"的知识传授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