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知识型社会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课堂讲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的学习也将由被动受教变成主动学习,师生可以在移动交互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设备快速、便捷地开展移动教学,这种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研究了农林类高职院校学生移动英语学习状况.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对移动英语学习的认知比较模糊,但行为态度良好,乐于接受移动学习方式;高职学生已经具备移动英语学习的设备条件,实施移动英语学习是可行的;学生使用移动设备主要是用于查找生词,提升英语听说技能;教师缺乏引导是影响学生移动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从加强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视角提出了促进移动英语教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过程和方式的转变、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资源与学生兴趣的有效结合等方面,分析了移动设备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移动设备的负面问题,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催生出众多的高校移动APP,对校园APP的功能应用进行整理,其服务按资源内容可分为科研工作、学习事务、生活服务和学生管理应用.通过移动需求调查,从其服务功能方面进行分析,对校园APP的研发提出建议,以期提升校园宣传管理、师生交流和其他社会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当中得到了贯彻和深入,学校和老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越发的重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与个性化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他们对音乐具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通过音乐合唱教学的方式,可以为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侯俐 《企业家天地》2011,(5):162-163
网络教育方式是成人学习者接收继续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新方式。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技术主要有三种:基于SMS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基于WAP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基于C/S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本系统的特点在于能够使用移动设备的浏览器,浏览本WAP学习站点下的共享资源,并可登录该系统。本系统基于WAP2.0采用XHRML,通过测试采用WM6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仿真器,同步方式采用微软的ACTIVESYNC工具。  相似文献   

7.
移动学习平台作为展示移动学习资源、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的基本载体,其平台建设定位及功能设计,直接影响着移动学习的效果和模式。本研究通过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法分析,从文献的刊发年代、期刊来源、研究热点、研究层次、支持力度及影响力等多个层面对国内移动学习平台建设及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今后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是发展移动学习的基本环节,是开展移动学习活动的基础。如何建立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是发展移动学习的关键。本文在介绍了移动学习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移动学习的特点,对高校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的革命,在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为适应时代特点、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发生了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变化.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结合传统学习方式,提出了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针对学生语言学习心理因素,将语言学习拓展到"课堂-网络-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更加多向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目的语.  相似文献   

10.
袁村 《中国科技投资》2013,(20):137-138
随着互联网、移动学习的出现,"按需获取,多终端使用"的信息化快捷服务已融入现代生活,但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起了专家、教师们的认可,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解决这个为题,本文对移动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试图将移动学习运用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以实现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全方位提升,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移动终端开展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或可侧重关注如何运用移动设备获取和组织教学资源以打造互动式网络资源平台,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以及在这全新环境下课堂组织形式及随之而来的师生互动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食品检验专业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个教学案例,即制订乳品厂品质控制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设备采购方案,阐述了行动教学法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点,即以学生为主体、行动与兴趣相关、经验与情境相关、能力目标评价外显;总结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给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带来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学生能力的结构、教师的角色等四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当下正在发生一场信息技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改革和重构,把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村中小学校有其深刻的政策背景。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移动学习应用已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和用户基础。未来农村学校移动学习的课堂角色会逐渐由补充者向不可或缺型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会由课堂延伸到校园空间一切可以利用的情境中,泛在学习是未来中小学校校园数字化的主要特征。同时,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也会在学习谱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移动学习应用带来的益处和引发的弊端的讨论尚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发现来提供观念基础,同时实践应用层面亦暴露出许多与学生发展有关的教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方式对677名浙江音乐学院的本科生开展了包括专业背景、语言能力、英语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等现状的调查。基于结果分析,音乐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应将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学科特色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习惯相结合,构建出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有本校特征的英语教学体系,并在教学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将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有效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拟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轻松获取推销技能。模拟实践教学法具有教学过程的引导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模拟内容的仿真性及学习主体的创造性等特征。文章从实证的角度,列举了商品推销课程的一个实例,从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教师评析等具体环节展开,说明该教学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通过模拟推销的各环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获得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欧阳婷 《大众商务》2010,(6):166-166
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它通过对听、写、唱等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学生对音准、节奏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和对音乐中各个要素的记忆能力,从而熟练把握读谱的技能和丰富的音乐语汇,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音乐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视唱练耳课堂练习包括听觉练习、节奏练习和视唱练习。笔者从听觉练习这一角度具体阐述包括单音、音程、和弦、和弦连接,以及单声部旋律听记等项目的练习方法。希望能给艺术类院校的同行们提供可以参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资源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是传统教育教学走向科学实证的重大机遇。通过对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可知,该平台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教育,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学习资源及其共享途径、教学交互手段与交互功能及动态性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传统的移动学习方式和网络教育资源已无法满足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为了通过提升教育技术来实现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资源自出现起就被广泛运用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对提高新时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弊端、不足进行简要分析,在提出应用新技术开展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同时,对微课程在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能培训中的资源构建和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它通过对听、写、唱等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学生对音准、节奏具备敏锐的音乐听觉和对音乐中各个要素的记忆能力,从而熟练把握读谱的技能和丰富的音乐语汇,为学生进一步的专业音乐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视唱练耳课堂练习包括听觉练习、节奏练习和视唱练习.笔者从听觉练习这一角度具体阐述包括单音、音程、和弦、和弦连接,以及单声部旋律听记等项目的练习方法.希望能给艺术类院校的同行们提供可以参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