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是我们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优化农业农村政策的重要指针,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  相似文献   

2.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于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盐城市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一号文件要求,全市"三农"工作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内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载体和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一、坚持质量兴农,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为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政策、新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主动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财政支农项目优化整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财政支农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充分认识推进财政支农项目优化整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不断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国家层面上,未来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促进农业提质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为进一步加深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理解,促进农发行更好地服务"三农",记者就中央一号文件有关问题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农发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叶兴庆。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3月18日,农业部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围绕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交流研讨.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新的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中央"三农"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9.
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确定的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一环,合力推进改革是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2017年,江苏省泰州市粮食部门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第一工作目标,着力"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粮食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面对我国农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海"三农"工作必须遵照中央的要求,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本文重  相似文献   

11.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革的办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基础支撑。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供给侧结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不能只动结构、不动机制,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总的方向是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依靠市场手段动员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效率——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经济有何新进展?今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继中央有关文件提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之后,日前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深加工  相似文献   

14.
<正>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精神,根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部署,现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2016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产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为2017年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规模经营市场主体,应当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引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此,我们需要深刻领会中央有关精神要求,加快研究基本思路,并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一、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就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还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新名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全方位、深层次认识其重大意义。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在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省农业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握新形势,谋划新举措,打开新局面。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是"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农业司(综改办)将全面贯彻中央系列重要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于补齐农业农村发展这一突出短板,着力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点任务,深入推进财政支农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破解农业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几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特别是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念到行动都做出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这是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6年1月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部署,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近年来,广东省茂名市坚持"市场带动、政府推动"双轮发展策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