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手机的推广普及和手机软件的更新应用,当代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已日趋明显,主要可分为社交取向的"手机依赖"、娱乐取向的"手机依赖"和学习取向的"手机依赖"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这种依赖对课堂的正常教学和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大学生课堂上的"手机依赖"现象的深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来减少这一现象的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众行为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手机依赖的从众行为分为群体、个体、情境三个维度,以国内外学者对手机依赖和从众行为的研究为依据,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从众行为评价体系,可作为进步一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社交媒体也得以快速繁荣发展,并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社交方式,极大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在分析高职大学生5G网络社交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全面总结高职大学生5G网络社交的特点,了解5G网络社交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原因及使用的动机、优缺点,探索高职大学生5G网络社交发展引导策略,旨在引导高职大学生网络社交的良性发展,开阔网络思政教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已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课堂秩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调查,分析了手机依赖行为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意识,以及学校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班级管理相对减弱,学生宿舍已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高校宿舍管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强宿舍管理,建设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从500名被试中筛选出60名被试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冲动性量表(BIS-11)对60名筛选出具有手机依赖的学生进行测试,考察手机依赖者的冲动性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心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手机依赖者冲动性行为特征总分、注意力冲动性、运动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因子得分均较高;手机依赖与冲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冲动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手机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已经不仅仅是大学生们沟通信息的手段,它深刻地反映了并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社交等,因此我们称它为校园手机短信文化。要教育大学生们传递积极健康的短信,远离垃圾短信和黄色短信,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和充实向上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课堂网络闲逛行为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表现。基于对安徽某高校20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使用Nvivo7软件进行内容分析,识别出触发大学生课堂网络闲逛行为的四大类型诱因:一是个人诱因包括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网络依赖、学习期望、手机依赖和学习主动性,二是教学诱因包括教师的人格特质、教学能力与态度、课堂管理和师生交流,三是课程诱因包括课程性质、形式、内容、难度和考核形式,四是环境诱因包括物理环境、课堂环境、监管环境和社会压力。最后,基于这四类诱因提出大学生课堂网络闲逛行为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在社交网络的推广与普及,一些网红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专业团队的挖掘而形成了一种经济行为俗称"网红经济"。本文将从社交网络的特点对网红经济的营销模式进行分析,为网红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从无到有,并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的前沿阵地,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的媒体化、移动便捷化和社交化的发展趋势深刻影响着大学的思想和行为。大学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成败。为此,必须以德正身、以范正行,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生态,增强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依赖课堂理论讲授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有的"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也不能真实地再现消费者的行为。基于校园环境设计的"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和"校内销售观察"两种实践方式可以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方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理科生与文科生在社交焦虑和幻想应对方式中差异显著,文科生和艺术生在幻想应对方式中的差异显著;社交焦虑与解决问题和合理化两种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责、合理化应对方式两变量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指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是阻碍大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案例通过对一名大学生社交恐怖神经症患者进行资料采集、心理行为分析与治疗过程的记录和分析,介绍了与心理咨询和治疗有关的观念以及咨询师对相关治疗原理、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咨询师通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的相关理论进行心理分析与行为治疗,在求助者的积极配合下,最终达到心理咨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张园 《新智慧》2009,(1):I0024
孩子的过度依赖行为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这些孩子在行为、情感上独立性不足,过分地依赖父母或他人。在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首先对母亲在情感上有依赖,在独立性未充分发展之前,各种行为依赖着被依赖者,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由完全依赖母亲到完全独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和落实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育人引导作用,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全面健康的发展,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最重要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采取建立学生档案、建立良好班风、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等方法实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聚餐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适度聚餐,无疑会拓展人脉、增加感情、锻炼交友能力。但是现实社会中,大学生聚餐现象越来越朝着"世俗化"的趋向发展,甚至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生聚餐普遍化、多样化、频次高、世俗化等现状,并在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对影响大学生聚餐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如拓展人际关系网、礼尚往来、炫耀攀比心理以及算联系和娱乐性等心理因素;并从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引导大学生群体养成合理的聚餐心理和聚餐行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学生"原理"课参与意识及影响因素、大学生"原理"课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的关系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原理"课参与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参与意识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参与行为,部分参与行为与参与效果并不一致,影响了大学生"原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现状、特点,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155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高于常模;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关系氛围、是否为贫困生,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社会媒体(SNS)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下的典型媒介形态,深受大学生党员欢迎的社交网。其广泛使用既给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党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参与社交媒体、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运用社交媒体、创新党建工作网络,提高社交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娱乐、通信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但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引发行为失控,导致大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适应状态。文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面对面访谈法调查了宿迁学院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数据显示,宿迁学院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倾向。通过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年级、手机价位、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自制力、攀比心理及精神压力大是影响手机依赖的主要因素,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调节与求助、树立理性消费意识、深入思政教育和充实教育内容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