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网络社群己成为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精神风貌和舆论导向等不可忽视、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社群发展的高度与广度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社会主旋律教育和校园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关注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引导大学生网络社群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对于学生队伍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次自我创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规范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高校在读大学生在网络交际、网络使用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情感失范行为、道德失范行为、价值失范行为和法律失范行为四类。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包括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两方面,其中外部诱因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社会网络媒体失责、高校思政教育滞后以及家庭监管影响降低,内部诱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成长阶段的缺陷。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规范,应强化政府监管,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安全发展;加强社会力量监管,形成网络监管合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引导职能;同时大学生要加强网络自律,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着盲目从众、网络暴力、网络审丑等种种非理性行为,网络政治参与中慎议不足、社会负面情绪不时出现和网络谣言自洁机制缺乏,都是导致这些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要有效规范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从培育良好的公共话语、加强政府引导、强化网络监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交场合,辅导员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当好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加强舆论引导管理的能力,强化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搭建新媒体队伍,大胆颠覆式创新,开展“智慧大学”协同创新试点,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好地实现辅导员的职业愿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及高校招生改革的加速,高校出现了一些特殊大学生群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正在成为大学教育中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同时,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问题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研究高校学生特殊群体,掌握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表现,解决特殊群体的思想行为问题,从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指导,进而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实效性,促进其健康成材和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具有“双刃剑”效应、“马太效应”和“群体极化效应”。高校要立足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网络效应特点,不断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着力点,健全蝴蝶效应防范机制,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掌握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利用微博平台进行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以及实施效果,讨论微博作为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并从高校转变观念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学生作为微博“意见领袖”等方面为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开始涌现出一批"青年意见领袖"。高校培育和凝聚青年意见领袖,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强化思想引领、舆情管理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当前,青年意见领袖的崛起也给高校带来严峻的挑战,高校需要从自身使命和责任出发努力培育和凝聚青年意见领袖,顺应潮流、转变观念、明确标准、创新机制、强化培养、扩展影响,努力引领他们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发挥弘扬社会主旋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推进高校内涵发展的正向功能。  相似文献   

9.
网络集群效应使得突发事件更具社会危害力,蕴藏舆论危机同时增加网络舆情治理难度。因此,掌握突发事件网络集群行为生成路径能了解网络集群行为复杂作用机理,从而有效避免舆情危机。文章结合信息生态理论与“五体说”构建网络集群行为分析框架,采集42起突发事件信息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网络集群行为的复杂因果机制及生成路径。研究表明:单因素对网络集群行为的解释力较弱;分别存在三条网络集群行为驱动与抑制路径;意见领袖、媒体传播与政府治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多方协同有利于疏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聚餐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适度聚餐,无疑会拓展人脉、增加感情、锻炼交友能力。但是现实社会中,大学生聚餐现象越来越朝着"世俗化"的趋向发展,甚至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生聚餐普遍化、多样化、频次高、世俗化等现状,并在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对影响大学生聚餐行为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如拓展人际关系网、礼尚往来、炫耀攀比心理以及算联系和娱乐性等心理因素;并从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引导大学生群体养成合理的聚餐心理和聚餐行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高效传播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网络舆情问题,使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特点。同时,高校突发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方法及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强烈冲击,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条件下不断拓宽渠道、创新模式。在应对突发网络舆情问题上,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从预警机制、舆论引导、危机干预、后期处理等方面加强在突发性网络舆情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分析,在归纳概括它的基本表现、本质特征、发展趋势和危害后果及科学分析它的基本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控制基本措施与相关配套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高校网络舆论是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成长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文章梳理了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方式,深入分析了校园网络舆论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校园舆论引导及网上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指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从而减少偏激观点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互联网,剖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的影响,探讨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行为规范教育的途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大学生网络思想行为道德规范教育涉及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技术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从多角度加以研究。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网络教育意识,掌握网络教育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思想行为道德规范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尚德守法的网上健康力量。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党和国家做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对高校师德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高校教师急功近利、言行不一、言行失范,对大学生文明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应从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角度,充实师德内涵,增强高校教师服务意识,引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达,大学生网络购物现象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群体的网购呈现出独特性,在购买产品类别、参照群体的影响力等方面有区别于其他消费群体。物流、信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因素,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也存在一些诸如冲动性购买多等问题,只要政府、购物网站、学校等共同努力,就可实现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从而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高校处于互联网的发展前沿,大学生是最大的网络群体,他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做好高校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网络道德状况,对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大学生上网状况调查和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隐匿性、群体极化性等特点,一般经历形成、高涨、波动和最终淡化四个阶段。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必须遵循其形成演化规律,建立公开透明、及时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同时注重培育网上意见领袖,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并依托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不良信息进行及时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消除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发挥其在社会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中舆情的反映,它既可以通过正面的宣传引导广大网民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也可以由于负面的喧嚣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安定。应通过建立应对处置机制、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意见领袖等对策,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监控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