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三年”困难时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年进口量达1000万吨,最高年份达1500万吨。虽出口一些,但多数年份是净进口。如改革开放的16年(1979~1994年)中,进口粮食总量达19765万吨,出口10767万吨,净进口8998万吨,平均每年净进口562万吨。16年间,有11年为净进口。根据我国国情及国际粮食生产和供求状况,为保证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其基本战略思想是“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度利用国际粮食”。本文拟从国内、国际两方面谈谈其理由。一、从国际情况来看,国际粮食市场的粮食供应是有限的,而且常被一些国家作为战略“武…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状况 1、在贸易品种方面,中国农产品贸易品种的总格局。畜产品、水产品是主要的出口产品;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是主要的进口产品。但粮食贸易波动较大,总趋势是进口大于出口,棉花、食用植物油则从1998年开始由出口转为进口;初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分析我国入世五年来粮食贸易及政策的发展和变化,重点分析粮食关税配额利用情况。本研究表明入世后我国粮食贸易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粮食进口配额量较大,但使用率相对较低,其他农产品的配额使用率较高。不同粮食品种配额使用率差异也较大。过去几年里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受国内粮食供求的影响。未来我国粮食贸易政策的发展及贸易量主要取决于国内粮食供求状况、国内政策调整及我国与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多边以及双边贸易谈判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今后农产品供给不但要充足,而且要适合消费者需求。对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农产品需求,供给侧的改革跟不上,农业就会败下阵来。有人认为,国外粮食这么便宜,进口就行了。中国一年大米消费量是1.6亿吨以上,我们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没有改变。"大粮食、大食物"的概念不光是谷物,还有糖、肉、蛋、奶等。中国的大豆、奶、糖都受到进口严重冲击,中国现在一年进口的优质牧草也在1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为了适应近14亿人的粮食需要,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可以借助国际粮食贸易,解决国内的粮食缺口、提升粮食消费品质。从中国粮食贸易的应用策略来看,经历了由"调剂余缺"策略向"适度进口"策略的调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粮食贸易可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适应国内的粮食需求。本文对中国粮食贸易从"调剂余缺"到"适度进口"的策略演变进行梳理,对如何有效地贯彻粮食适度进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重要农产品产需与进口战略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全面系统地按耕地播种面积当量计算我国重要农产品缺口,分析了重要农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的影响,运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未来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模拟,提出了开放条件下实现重要农产品供需战略平衡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切实加强对我国农业的支持、加强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合理保护、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提升对大宗农产品贸易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面对大宗农产品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关税的防火墙作用削弱、进口农产品影响不断加深、粮食产业发展受到威胁;粮食安全面对增产潜力减弱、保障产能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粮食价格提升空间减小,进口快速增长、适度进口粮食安全战略面对挑战,种粮比较效益低、新型经营主体非粮化较为普遍;农产品质量安全面对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多、风险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确保我国农业安全,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安全战略,实施差别化的粮食安全战略,强化国内支持战略,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8.
粮食贸易被视为中美贸易的"均衡器",成为影响中美经贸不容忽视的范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采取对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从对我国粮食市场影响看,贸易摩擦的重要角力点在大豆,将会引发我国大豆供给结构发生变化;小麦、玉米和稻米市场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则不大。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虽不足以对我国的粮食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但也从侧面警示我们:为了规避粮食外部供给的不确定性对粮食市场的影响,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把握好适度进口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国际市场粮源掌控能力,实现由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两个依赖路径:一是依赖国内生产和供给,二是依赖世界粮食生产并通过进口实现。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自给率及其波动情况,认为在国内粮食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依靠粮食进口以平抑国内粮食生产和供给的波动。建立影响粮食贸易因素的综合指标即贸易难易程度指标ρ,并将该指标纳入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世界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分别对小麦、玉米、水稻三种粮食作物进口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进口受国内及世界粮食生产影响较为敏感,国内和世界产量对玉米和水稻进口量因受到其他外生因素影响而不敏感。在世界粮食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在依赖国内粮食供给的同时可适度进口从而保障我国粮食足量供给。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双增长势头,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转变为逆差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但进口增幅大大超过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转变为逆差。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出口额为2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额为28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1%。农产品贸易由上年顺差25.0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从海关数据来看,主要是由于粮食出口大幅度下降,进口大幅度地上升;同时,食用植物油、食用油料、棉花、食糖、畜产品的贸易逆差都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1.
经过2010年、2011年两年的高速发展和2012年的平稳发展后,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将进入到一个调整期,预计出口增速在5%左右,进口增速在10%左右,农产品贸易整体增速在8%左右。从2013年一季度大宗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或许可以预见201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势头的端倪。国内外糖价倒挂刺激国内进口数据显示,3月我国食糖出口5364吨,增长36.6%,比2月份出口增加2643吨。一季度累计出口食糖12461吨,增长6.5%。3月食糖出口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进口下降,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逆差转变为顺差。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9.8亿美元,同比增长0.6%。其中,出口额为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进口额为59.0亿美元,同比下降12.4%。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逆差15.7亿美元转变为顺差1.7亿美元。一、谷物出口小幅下降、进口大幅增加,呈净进口格局一季度,我国出口谷物207.6万吨,同比下降5.8%;进口266.5万吨,同比增长2.4倍;由上年同期净出口141.4万吨转变为净进口58.9万吨。大米产品:一季度出口20.5万吨,同比下降71.0%;进口13.3万吨,同比下降15.1%;净出口7…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与农业有直接关联的是货物贸易的市场准入问题,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关税减让。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国外农产品的关税总体水平将由目前的22%减让到2004年的17%,特定农产品减让到14.3%。相对于汽车等行业来说,农业不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二是关税配额制度。我们给出的粮食配额是2180万吨,这部分实行低关税,税率为3%。但给出的这个配额,不一定就进口。配额以外进来的农产品实行60%的关税。三是从进口额度看,冲击也不大。1995年我国进口粮食2089万吨,到2005…  相似文献   

14.
在粮食安全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适度进口问题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尽管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是非必需进口粮食量大幅增高,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亟须借助相关对策来推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分析了粮食非必需进口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促进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发改委日前发布公告,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制定《2011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公告》指出,2011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89.4万吨,国营贸易比例33%。企业通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援助、捐赠等贸易方式进口棉花均需申请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并凭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办理通关手续。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但粮食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加大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我国粮食贸易更容易暴露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风险和价格风险中。国际以四大粮商为首的跨国粮食集团更是通过压低粮食收购价格、抬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各种形式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不仅对我国粮食贸易收益及国际地位产生了冲击,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确保进口适度适当是新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同时,我国粮食呈现全面净进口且进口增长迅速,"非必需进口"大幅增加,进口过度问题突出,给国内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亟需采取措施有效应对。本文从国内生产目标定位,面临的突出问题及粮食产业健康发展面临挑战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实现粮食安全新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持续增长,澳大利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澳大利亚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研究了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结构、贸易集中度、产业内贸易和贸易互补性等问题。研究发现: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但不稳定: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这种贸易空间的提升可能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会给广西优质谷产业化经营提供良好的机遇。我们要很好地把握这个机遇,大力推进优质谷产业化经营,以达到农民增收,粮食企业增效的目的。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对我国未来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的预测表明,若我国近期加入WTO并在2005年以后逐渐放开农产品市场,在2005—2020年,平均粮食进口量将可能达5000—6000万吨,比加入WTO前将增加50%的粮食净进口量。然而,进口的粮食将主要是玉米、小麦和大豆。大米是所有粮食中唯一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受益的产品,我国将重新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大米出口国之一。广西是大米主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粮油饲料市场贸易情况 我国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随着世界农产品贸易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农产品贸易取得长足进步.10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年均增速高于出口近10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不断加快,出口放缓,逆差越来越大(见图1). 但是,今年1-5月份粮油饲料贸易情况与过去10年的贸易总趋势出现偏移.根据海关数据,虽然1-5月份农产品贸易额持平略增,但出口增幅自金融危机以来首超进口,逆差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