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共生协调度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两者关系的分析研究是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互促互进具有重要意义,把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森林生态保护看作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用以揭示国有林区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共生关系,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国有森工林区贫困与森林生态综合发展水平的14个指标数据,并运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两子系统的共生协调度模型,探究国有森工林区各林业局贫困与生态的共生协调模式的空间布局和差异。[结果]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共生协调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经历互利共生、寄生协调、寄生冲突和互害竞争等关系,但寄生模式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贫困与生态的主要模式。[结论]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要想实现缓解贫困与生态保护的共生协调,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的投入及抚育力度,另一方面森工企业要转变生产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对林木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特别是将其价值额度量化从而获得其货币价值量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社会群体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文章系统梳理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界定、价值论和方法学以及服务功能总价值计量评价,提出采用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社会公共数据来计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通过实物量和价值量方法进行评估,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绿色GDP核算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碳储量与总产值数据,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单位根检验与协整理论,建立森林碳汇EKC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呈倒"N"型曲线特征,指出森工林区目前正处于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根据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建立了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供给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森林生态供给投入、森林生态政策、社会经济环境、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影响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的关键因素。森林培育技术虽然有利于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但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森林培育技术对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1.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3.生态补偿与减贫协同作用的探讨4.深化林业投入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5.深化林业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改革的探讨6.构建国有场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研究探讨7.强化农村集体林木资产核算和管理的经验交流8.我国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制后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森林碳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公布数据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各优势树种蓄积量以及分龄组的生长率数据,估算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潜在碳储量为3.17Pg,实际碳储量仅占潜在碳储量的9.52%。这说明如果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对主产区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气候调节、涵养水源、减少土壤肥力流失、净化环境、生物栖息地、有机物质生产等。客观衡量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效能,对于粮食主产区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及其科学制定粮食生产和生态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森林资源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改善和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3.生态补偿与减贫协同作用的探讨4.深化林业投入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5.深化林业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改革的探讨6.构建国有场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研究探讨7.强化农村集体林木资产核算和管理的经验交流8.我国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制后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9.林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绿色财会》2020,(3):F0002-F0002
1.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3.生态补偿与减贫协同作用的探讨4.深化林业投入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5.深化林业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改革的探讨6.构建国有场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研究探讨7.强化农村集体林木资产核算和管理的经验交流8.我国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制后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9.林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林业定点扶贫的绩效与评估11.森林固碳的成本与效益分析12.森林碳汇价值的评价研究13.林业碳汇项目融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然资源的价值和生态环境的效益。评估森林生态资产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通过比较其他研究者的成果,总结出生态资产评估现存的三个视角,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按照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不同林分,对伊春林区森林的涵养水源价值、固定C02和释放02价值、保育土壤价值、营养物质循环和养分储藏、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景观资源等7种生态资产形式在三种视角下做出评估,并比较三种视角下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资产运营途径,旨在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最新发布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为依据,根据2009年峡江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峡江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保育土壤(固土、保肥)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初步核算,核算结果,峡江县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为30.55亿元/a,保育土壤价值为872.64万元/a。  相似文献   

12.
《绿色财会》2021,(1):F0002-F0002
1.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3.生态补偿与减贫协同作用的探讨,4.深化林业投入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5.深化林业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改革的探讨,6.构建国有场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研究探讨,7.强化农村集体林木资产核算和管理的经验交流,8.我国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制后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探讨,9.林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林业定点扶贫的绩效与评估。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实施治危兴林方案已经三年了.经过三年的努力,治危兴林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促进森工企业发展,使森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仅就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治危兴林谈几点浅见.1.“治危兴林”取得重大成果(1)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控制.经过省政府和全林区的共同努力,到1993年,全省森工采运企业木材产量全部调减到位.由于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森林资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全林区出现了森林资源长大于消的好局面,比较突出的如牡丹江的穆棱林业局.为控制森林消耗,从总局到林业局都成立了“三总量”监督检查机构,有效地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4.
据估算,宝天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永久性征地和临时性用地所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分别为249.34万元/a和190.45万元/a;修路过程中造成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分别为109.74万元/a和127.72万元/a,分别占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0.0105%和0.0122%,四大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和的0.0455%和0.0530%。由于修路过程中所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很小,所以不会对小陇山林区及四大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第七次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清查成果,采用方精云等所建立的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模型,估算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乔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96699.68万t和8436.20万t/年。其中阔叶混交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最高分别占63.62%和52.3%;按不同起源分龄组乔木林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划分,天然乔木林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为92718.24万t和7824.46万t/年,其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67.2%;人工乔木林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为3979.01万t和611.74万t/年,其中幼龄林占30.91%。森工林区平均生物量为83.35t/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07t/hm2。森工林区森林总生物量和总生产力为103722万t和9334.16万t/年。其中阔叶混交林生物量占森林总生物量59.44%,生产力占森林总生产力47.41%,具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归属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现有经营面积1006万hm2,森林面积877万hm2,森林总蓄积6.15亿m3,下辖1个林管局,40个林业局,613个林场(所),是我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是国家为开发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森林资源投资兴建的,生产木材是当时国家对黑龙江省森工企业的主导需求。在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指导下,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建国以来生产了大量木材和林产品,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黑龙江省森工企业长期以来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执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搜集1976—2005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森工林区国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状况,并在归纳总结大量国内外学者所认同的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因素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有林地面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受灾森林面积、营林投资、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对森林资源变化有显著影响的科学合理的指标,继而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保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增长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郑丽娟  万志芳 《林业经济问题》2015,35(2):103-108,154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明确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高于非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总体来看,森林经营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处于和谐一致状态;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较为稳定;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森林经营系统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轨迹上。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的理论思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龙江省部分国有森工企业推行的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把营林、育林、防火、护林、职工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将国有森林资源的管护落到实处。同时,森林经济由单一经营林木转为对林木、林区资源双重管护经营,达到森林安全与职工致富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20.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构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森工林区的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不好,只有少数年份是真正的优良协调;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总协调度较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