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师曾在众多有传统教养的知识分子与画家当中,陈师曾(1876—1923)因他的学养、身份与人格而使其关于文人画的解释获得了普遍的赞同并给予无数仍在用宣纸毛笔砚台作画的画家以极大的安慰。陈师曾在深谙诗书画印的同时,曾学习过油画,并实践写生方法,这加深了他对西方绘画的理解。在书画传统方面,陈师曾接受的是耳濡目染的教育,他在少年时期的诗词就受到称赞。 相似文献
2.
美术思想的展开蔡元培、鲁迅、陈独秀使用的文词概念与表达的思想对当时的年轻人无疑有强烈的影响。1919年,还没有出国真正看到西方艺术原作的刘海粟,在创办美术学校的同时研究欧西画学方法,并参考彼邦画史,及证以我国古 相似文献
3.
作为思想风气的背景正如我们已经在陈独秀激进的文章中读到的那样,在涉及西方的政治、经济、哲学、科学、伦理以及其他学科的引进与学习中,作为赛先生的科学构成了改变中国的两个重要力量——另一个是作为德先生的民主——中的一个,关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青年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个时候,尽管没有出现专业的艺术批评家和理论家,但是,我们可以将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关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以科学为中心展开的争论以及持续的影响看成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4.
二、美术革命蔡元培的艺术思想在1917年1月就职北京大学校长之前,蔡元培(1868—1940)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激进的政治活动中度过的。1898年,当康有为、梁启超因变法失败逃亡日本时,蔡元培就彻底放弃了 相似文献
5.
美术史学与日本影响直至1922年陈师曾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写出教材《中国绘画史》之前,中国绘画史的研究状况乏善可陈,很大程度上讲,我们所读到的早期美术史著作也仅仅是对日本学者的翻译与模仿。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率先通过对西方史学思想的引进而在史学研究领域里开始了革命。 相似文献
6.
在很大程度上,世纪初的变革资源与动力来自西方的压力与影响,的确,最早面对西方文明进入的广东地区自然成为新的思想与行动的策源地。这个地理因素非常重要,这容易让我们理解到:政治革命所带动的艺术领域里的冒险一开始不简单是趣味的变化,而有可能是政治力量所需要的同情与呼应,所谓的艺术问题经常并且很自然地成为政治家或者权力集团主张的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不管这样的关联性有怎样的牵强附会,权力都会主动地将一个艺术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甚至革命问题。艺术史家困惑的是,为什么在20世纪这个时间段里艺术经常受到艺术之外的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他们总是惋惜:那些被称之为偏激、 相似文献
7.
我们已经提及到,与传统主义相关联的是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在他的《三民主义》中首要陈述的就是民族主义。人们不能将这个杰出政治家的民族主义与文化领域的概念混为一谈,但是,当我们读到孙中山的文字时很难不将民族主义的含义局限起来。他在将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与传统思想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作了无区别的归纳: 相似文献
8.
陈树人陈树人(1883—1948)是广东番禹县人。十七岁时拜居廉为师学画,1904年,陈开始以美魂女士为笔名在香港《广东日报》上发表革命排满文章。1905年,他已经成为广州《时事画报》的美术同人,并于同年10月在香港加入中 相似文献
9.
国画这两个字很容易与让人困惑的传统这个词发生联系。大致说来,传统被认为是以晚清为限之前的那些知识。由大多数人或者一般教科书确认的传统被认为蕴涵着神圣的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个知识系统,假如一个人对这些系统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通常会被视为缺乏品行或者没有教养,传统被认为是深厚而难以统摄的,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有可能真正理解传统经常成为传统主义者的疑虑。中国人的一般经验是,对经典词句琅琅上口或者能够出口成章数出典籍,大致成为一个人是否理解传统的具体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齐白石黄宾虹对另一位传统主义路线的画家有过这样的评价:白石画,章法有奇趣,其所用墨,胜于用笔。齐白石(1864-1957)是湘潭县人,原名纯芝,本号渭青,后改号兰亭,小名阿芝。在一生中,他使用了大量的笔名与字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在使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的画家中,没有人像张大千那样对古人笔墨有更为自信的理解,从他1949年移居异国之后完成的彩墨画可以最后看出,这种理解显然不是类似黄宾虹、潘天寿、溥心畲(1896—1963)这类画家对古人谨慎的尊重,张大千充分地领悟了笔墨在纸面上的物理特性,他的实践告诉同人:任何人如果掌握了表达各种境界的技术,就能够使自己的绘画像任何迁想妙得、气韵生动、疏淡高远的古画那样,获得神韵和难以琢磨的深邃。又由于作伪这类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