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层次性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基础上分析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内涵,并提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宏观经济运行层次的分配规律,应纳入按要素分配的范畴,是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共同进行生产活动时获得补偿与积累的规律;按劳分配是对具体劳动力的补偿标准,属于按要素贡献率分配的范围,是微观经济活动层次内的一种分配规则。在此基础上对按劳分配实施过程中衡量有效劳动的标准以及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及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和现实中的之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并无直接关系 ,而现实中的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则直接相关 ;按要素分配有传统与现代之分 ,传统的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 ,而现代的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则是统一的 ;现在所谓的按要素分配都是对分配现象的描述 ,这里的按要素分配实质上都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 ,它们之间是内容实质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此,对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以及按要素分配的内涵结合新的市场经济实践进行再思考,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给以理论上的解释,对廓清迷雾,促进我国分配体制的正常运转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一元论 ,承认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应该扩大生产劳动的范畴 ,认为凡是有益社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各种非生产劳动要素虽不是创造价值的要素 ,但却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 ,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 ,按要素分配并不违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中西收入分配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西方收入分配理论是以要素价值论为基础的要素贡献分配论,忽视了劳动的主体地位。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按劳分配论与按要素贡献论相结合的理论,更加注重劳动的主动性。并且,中西方的效率与公平论在理论演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中国的先富带后富的理论不符合西方的帕累托标准,却带来了中国社会福利的改进。从对二者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得到的启示和借鉴,有助于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于分配制度原则的选择,我国经历了从单纯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按劳分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而分配方式是由生产与交换方式共同决定的。交换影响和决定着分配的去向及其功能的实现,也是生产、消费的衔接环节,脱离交换研究分配不能把握分配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古典经济学的按所有权和要素分配论,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这两种分配理论把劳动者看作与资本一样的要素,没有提出关于分配的正义理论。马克思根据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了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公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9.
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分配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脱离生产方式抽象地研究分配问题.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公平分配.不同生产关系有不同的公平标准.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是庸俗社会主义.毛泽东批评了分配决定论,强调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交换不能决定分配方式,只能影响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能夸大市场经济的作用,仿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就使得分配领域从按劳分配变为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我国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是由所有制结构演变引起的,不能把分配制度的演变概括为"从按劳分配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分配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分配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上产生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分配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要以马克思所揭示的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推动按劳分配的合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经济学家》2003,3(6):56-6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私有制决定按要素分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是指分配方式,而是属于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公平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分配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分配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上产生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分配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要以马克思所揭示的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推动按劳分配的合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许成安  王家新 《经济评论》2007,143(1):8-12,20
马克思意义上的按劳分配的实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生产资料为社会公共所有”和“不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关系”。而几十年来的社会发展实践证明,按劳分配所需要的“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条件难以具备,这决定了在我国实施按劳分配面临众多困难。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并没有严格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主要选择的是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方式则越来越多地引入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应该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都必须贯彻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若干理论误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误区。笔者认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不存在后者包括前者的关系;按劳分配不等于公平的分配,按要素分配也不能与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划等号。二者都以促进生产力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率为出发点,但都有可能由于分配结果的不公平而导致效率的损失;边际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衡量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合法与否并不是判定剥削的标准。作为经济范畴的剥削,必须从经济学意义上去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理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替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辩护,西方经济学很早以前就提出了“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理论,至今仍然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重要支撑点。本文对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特别是所谓边际产品等于生产要素贡献,要素贡献决定要素收入份额的论断,进行了多方面剖析,并且对比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揭示其谬误。最后联系我国实际,提出按劳分配存在多种实现形式,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制度的必然性,不赞成将“按要素贡献分配”作为唯一分配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矛盾及解决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矛盾 ,只有在解决二者矛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基本原则、权利、劳动收入量、平等规则等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有 :坚持市场化改革 ;完善要素市场体系 ;设置特殊制度安排 ;统一两种平等规则 ;制止权力和特权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私企业中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说所有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9.
个人收入结构的中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一段话,理论含量非常大,其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分配的效率问题,也就是分配依据(始点)的要素结构问题;二是分配的公平问题,也就是分配结果(终点)的贫富结构问题。本指出在中国和美国都存在的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就个人收入的要素结构来看,都可以说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按要素分配。第二。就个人收入的贫富结构来看,都可以说常用的货币量差别指标夸大了人们实际上满足度的差别(而后在经济上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葛丽芳 《经济纵横》1998,(8):52-54,13
一、按劳分配应在市场实现和按要素分配后企业内部的劳动工资制度中实现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是劳动者为社会付出劳动后,“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