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自愿减排市场的建设和应用,以及以自愿减排市场产生的碳减排信用为基础的碳金融产品获得广泛关注和积极发展。我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虽然于2017年3月暂停至今,但随着我国“30·60”目标的提出,CCER对我国低碳绿色发展和碳市场建设运营有着重大意义,因此CCER有望再次重启。本文首先梳理了自愿减排市场三类减排机制的基本情况,以及不同类自愿减排机制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中国CCER市场的发展情况、项目类型、开发流程、项目分布、抵消机制和交易情况,并从政策、基础建设、市场需求、发展等维度分析了CCER重启的可能性;其次,围绕国内外碳减排信用相关金融服务实践,重点介绍了国内CCER质押贷款、CCER托管服务、CCER基金等碳金融产品,以及以林业碳汇为主的碳金融产品创新;最后,针对我国CCER市场提出加快方法学开发整合、明确CCER项目纳入标准、完善减排量的核算方法和监测方法等建议,针对碳市场的建设提出尽快增加碳市场参与主体、尽快增加碳市场交易品种、完善碳金融市场的制度和规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强制减排体系,二是自愿减排体系,前者以官方机构发放的碳配额为主要交易标的,后者则是购买者出于自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而形成的碳汇量交易市场。我国的自愿减排市场包含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和碳普惠产品交易市场,同时CCER可在一定额度内作为碳配额交易的抵消量。我国的蓝碳项目在上述两个市场模块中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一些共性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如产权制度不明确、核算机制不健全、自愿减排交易制度不完善等,此类问题揭示出我国蓝碳市场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蓝碳市场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不断加强蓝碳自愿市场交易的立法,完善蓝碳项目开发方法学以及构建完善的蓝碳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从而实现我国蓝碳市场交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绍军 《西南金融》2023,(10):18-30
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表明我国CCER一级市场重启准备工作正进入最后阶段。值此时刻,研究CCER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论述CCER内涵及特点、回顾CCER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CCER交易及其金融化现状,探讨了CCER重启面临的项目开发困境、定位与定价困境、金融化困境及交易信息透明度困境,最后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CCER顺利重启。  相似文献   

4.
CCER作为一种全新的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其中,而且基于项目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事项逐渐活跃,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经济业务事项。本文以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发交易流程和《办法》,从核证自愿减排量出售方的角度对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会计处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瑞  陈浩 《海南金融》2024,(3):41-54+87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制度支撑。我国国家核证减排机制(CCER)重启在即,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完善。其中,黄金标准(GS)碳减排机制已在全球多个区域得到广泛运用,无论是签发量还是注销量均名列前茅。本文着重分析国际碳减排机制黄金标准的模式与经验,并结合其应用模式以及减排机制,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机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归纳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配给机制的特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配给机制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第一阶段实现了减排,第二阶段不存在过度配给,故减排能力将有所提高,但对节能减排技术投资的引致效应有限。碳配额带来的经济租金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较小,但意外收益的存在导致了收入分配的扭曲。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路径,本文认为我国应加快完善碳市场的顶层设计,制定排放交易体系的纲领性指引,在国家五年规划中明确减排目标,将交通、农业等排放量较大且边际减排成本较低的行业融入到管控对象之中,由各个省份制定本省的分配细则,以基准排放作为分配原则,采用100%拍卖的形式,建立健全配给机制的配套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7.
<正>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30·60”目标的重要的市场化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文章在回顾我国碳市场发展进程、运行机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碳市场活跃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分割、产品较为单一、交易价格相对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强化“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CCER定价机制、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完善碳市场监督机制、探索碳市场金融属性、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双碳”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碳权益市场是破解发展与减碳两难矛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碳配额交易市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绿电交易市场、绿证市场、可再生能源超额消纳量交易市场等多类型市场机制并存的碳权益市场格局,但各类碳权益市场普遍存在市场化程度低、衔接机制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利用市场化机制配置碳排放权,以较低的成本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当前在国际上被主要经济体广泛采用。本文梳理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碳市场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Shibor在金融市场中已被较为广泛地运用,但Shibor长端利率代表性不强、缺乏统一的衍生产品交易和约的法律文件、创新衍生产品审批流程繁复、以及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差等因素极大的制约了Shibor创新产品市场的发展。应当继续加强Shibor基准利率的地位并放宽衍生产品市场的限制,循序渐进的推进Shibor产品创新,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简称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相似文献   

12.
吴光豪 《海南金融》2023,(12):49-59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化机制以最低社会成本实现既定减排目标的重大制度创新,建立市场稳定机制防止碳价异常大幅波动对其市场减排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与欧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和区域试点碳市场稳定机制不够完善和成熟,碳价波动较大。碳市场价格波动来源于长短期、供需等多方面因素,在制定市场稳定机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在充分总结欧盟、韩国等国际主要碳市场基于价格或数量的碳市场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剖析国内碳市场在价格形成、市场稳定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完善国内碳市场稳定机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具体建议,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两个金融创新产品ETF和LOF在交易机制、交易成本、交易方式、信息的透明度、套利机制、套利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产品分别进行套利交易需要参考的因素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际融资》2005,(12):67-67
由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辽宁环境改善项目下阜新煤田气/煤层气利用项目与两个买家签署了减排购买协议。这两笔交易由亚行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和北京澄宇能源共同促成。交易中的卖方是阜新矿业集团。买方是ICTJ有限公司和Natsource集团。交易使用了有创新意义的定价机制,提高了卖方的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下的碳金融碳金融指与低碳经济有关联的金融活动,可泛指所有服务于旨在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金融中介活动。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按照业务模式可以分为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Allowance-Based Markets)和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s),前者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后者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如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按照减排约束力又可区分  相似文献   

16.
做市商机制和连续竞价机制是现代期货市场主流的两类交易机制,连续竞价机制则成本较低,价格信号反应灵敏;做市商机制透明、公正,市场连续性较好,代表着期货市场交易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期货市场微观交易结构及价格形成机制的模型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比较考察了几种典型的期货交易机制在不同交易结构下的价格形成效率,对我国期货市场转型完善时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减排大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发展碳交易市场存在金融参与不足,减排区域分割特性明显,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缺乏定价权,中介服务能力欠缺和制度不规范等制约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了如下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路径:首先,设定碳排放权限额,确保碳排放权的非公共物品化;其次,依托现有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碳排权现货与期货市场;第三,明确政府定位,完善碳交易市场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交易机制是碳金融制度的核心,我国的碳金融制度的发展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得到了初步确立,目前交易机制日益完善,CDM交易、VER交易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碳交易平台与碳金融服务也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碳交易费用昂贵、参与CDM模式单一、碳金融交易市场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困境,因此,应充分运用政府调节、市场机制、金融手段等完善碳金融交易机制,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因其非标准化合约和非集中交易特征,场外衍生品市场存在交易效率低下,透明度低,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传统思路是标准化、中心化,但这又牺牲了场外衍生品个性化、定制化特征。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在缺乏中心化可信权威的条件下建立信任机制并实现交易,可有效解决制约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区块链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包括:权威认证共识机制、智能衍生品合约、统一信用评价体系、系统风险监测模型等。经论证,应用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改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改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加强监管穿透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辛茹 《投资与合作》2014,(3):221-221
CDM机制是国际上近几年来推出的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填埋沼气的利用中,节能减排的功效尤为突出。但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政策引导不够、信息交流不通畅、市场运行不稳定等不足。本文就开发填埋沼气CDM项目的系统机制作了细致的探讨,设想进一步增强政府对CDM项目合作过程中的政策、价格、法律法规指导及信息共享、联系推介和市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