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在上海市政府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领导下,我会稳步推进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业务创新,加大软硬件服务设施建设。一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上海市贸促会作为政府助手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商会服务企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上海世界贸易中心协会在国际经贸交往活动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我会服务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的文献做了系统的梳理,从制度发展、固定成本融资、流动性限制、汇率波动、不同的融资方式、产业融资特征、保险市场的不完善以及金融创造新贸易等不同的角度对这些文献做了详尽的分类和处理,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进展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是西方7大工业国和世界10大贸易国之一,该国每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到GDP的10%以上.但加拿大金融服务贸易对全国GDP的贡献不大.在分析加拿大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运用TC指数、RCA指数等国际竞争力指标,将加拿大与英国、美国、中国、印度等10个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加拿大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并深入分析了加拿大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5.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遭受重挫,但从2009年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反弹,世界经济逐步复苏.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回首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看到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路径和时滞,任何国家和地区都难以逃脱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企业要重视对国际经济变化的预警.分析判断影响路径及时滞.企业对外贸易的特征不同,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剖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贸易摩擦和对华贸易救济的现状,从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救济的政治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我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的成因,并着重分析了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碳关税政策、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壁垒、社会责任壁垒等各种贸易摩擦形式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外汇储备、银行存差和证券价格都出现了大幅的增长和上升。本文通过构建货币分析模型,利用包含一个最近通胀周期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检验等方法,通过将外汇储备资产纳入货币存量考察,对金融体系包括外汇市场、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之间资金流动和传导的特征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以外汇储备衡量的国际收支变化和调节机制并非一种被动的平衡,金融体系三个市场之间存在着较为顺畅的资金传导和流动渠道,在三者的相互传导影响关系中,外汇市场对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影响较大,银行市场对证券市场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证券市场对其他两个市场的影响则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8.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触及世界各个角落,中俄经贸合作面临巨大挑战.受其影响,俄罗斯经济受到巨大打击,俄政府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对中国采取积极务实的外交态度,积极推进中俄石油、电力等多领域合作.中国应抓住经济危机为中俄合作带来的契机,变挑战为机遇,加强中俄经贸优势互补,实现中俄经贸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9.
两次金融危机下我国能源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逐渐脱离人们关注之时,时隔10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全球。2008年,此次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波及数个领域。能源产业也未能逃过此劫。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煤和天然气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同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提高。当前金融危机对能源企业,尤其是石油行业的影响巨大,对其产量、价格和进出口贸易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石油作为国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石油产业如何在危中寻找机,积极开展新一轮的能源国际贸易,对于推进石油产业和整个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将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国能源的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与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进行对比,揭示本轮金融危机下我国能源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0.
从国际生产和世界贸易两个层面分析并测算了当今世界生产和贸易的最新特点和进展,揭示了两大体系的紧密联系。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垂直专业化生产对国际贸易尤其是中间产品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金融危机通过垂直的国际生产格局对国际贸易的破坏作用放大了。由于供应链的断裂会造成价值链上多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下降,并对深层次参与垂直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福利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业,而对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增强一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通过选取美、德、英、法、日和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共10个国家的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运用贸易竞争力TC指数的指标,对我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及其竞争力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实现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Despite large potential economic gain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focusing on liberalisation of migration have not shared the high profi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egotiations and agreements. Migration and trade have been traditionally viewed rather separately and the relevance of the many, and complex, interdependencies has been given remarkably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to date.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agreements designed to enhance cross‐border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s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and in the movement of people potentially offers much greater economic gains than liberalisation of remaining barriers to goods trade. However, progress within multilateral frameworks is fraught with difficult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has yielded little real progress so far and negotiations within more flexible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frameworks are likely to be more successful in liberalising the movement of labour. We discuss a range of specific examples,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e interesting case of New Zealand. We find that trade agreements are increasingly including agreements on migration, though typically favouring temporary migration and involving numerically modest quotas. We conclude that migration regulatory frameworks are likely to be further and more strongly linked to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s in the future, particularly given changing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forces. The primary focus of migration policies may nonetheless remai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e policies. While further migration liberalisation is likely to be through bilateral and regional agreements,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try to lock in the gains of such agreements, while simultaneously working to consolidating these in a way that will help to facilitate future multilateral agreement.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并无必然的联系,但提出国际贸易引入劳工标准或者劳工标准介入国际贸易已有很长的历史。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西方国家更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要求国际贸易同劳工标准挂钩,并在世贸组织的规则里写入以核心劳工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条款”,设置“劳动壁垒”。显而易见,我国入世后面临着劳动标准国际化的挑战。本文在总结国际劳工标准的由来和发展的基础上,比较我国劳动标准同国际劳工标准的差别和原因,试就当今国际劳工领域和贸易领域里的这个热点问题,作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阐释及经验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传统贸易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背景下,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给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认识我国金融发展对外贸的作用机理和效应有助于相应的政策调适。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主要通过金融制度、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分散风险和汇率调整等途径来影响国际贸易;经验分析表明经济货币化、经济金融化、汇率贬值因素都对我国外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经济证券化因素则不然。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经济证券化因素并没有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但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经济证券化因素仍会对我国外贸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刍议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报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争端和冲突日益增多,许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开始越来越多地采取贸易报复。目前,贸易报复已成为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而要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报复,首先需要真正地认识贸易报复。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依据192个出口国(地区)和169个进口国(地区)的数据,利用引力模型研究金融危机对出口及出口二元边际的当期及滞后期的影响情况,并分析影响危机复苏的机制,将金融危机划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违约危机。研究结果显示:货币危机对出口广延边际的影响为正,对集约边际的影响为负,对总出口的影响不显著;银行危机对总出口的影响显著为负;违约危机对总出口的影响显著为正,该正向影响主要来自于广延边际;浮动的汇率制度和较高的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对危机爆发后广延边际的复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在Krugman的国际金融乘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产品市场,建立了一个既包含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又包含国际金融乘数效应的两国经济依存模型。在该模型中,各国的资产市场与产品市场通过财富效应和收入效应建立互动关系,两国的资产市场之间通过国际金融乘数效应建立互动关系,两国的产品市场之间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建立互动关系。然后本文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当本国资产市场上出现负向需求冲击时的后果。分析结果显示,本国资产市场上出现的负向需求冲击会直接导致本国资产价格下跌,而本国资产价格下跌一方面通过财富效应导致本国产出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国际金融乘数效应引发外国的资产价格下跌,本国产出下降又会通过国际贸易乘数效应导致外国产出下降。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电子商务手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在贸易活动中得到应用。由于通讯成本的降低,可以预期在中国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各类企业介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不只是一个概念或理想,它实实在在地是一种技术,一种有用和实际的工具,特别是对外贸企业来说,贸易伙伴往往分布在世界各地,而电子商务的基本理念就是利用Web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廉价地传递信息,作为国有外贸公司,如何在贸易领域保持和提高竞争力?如何改善我们的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我们的结论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选择合适的电子商务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电子商务的应用要坚决但只能是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描述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利用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2002-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了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影响,但省际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要大于国际贸易,而且省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对低技术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要大于高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