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科技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但同时也因其“空白型金融创新”的特质给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带来严峻挑战。美国在金融科技的立法方面,强调“建章立制,立法先行”,创制法律规范具有前瞻性;在监管方面,秉持“负责任的创新”的监管理念,创新监管范式,力求实现金融创新与合法合规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可合理借鉴美国的立法和监管经验,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和立法建设,创制新的专门性立法,构建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协调机制,研究以行为监管为导向的监管范式,构建包容性监管制度,探索完善中国式“监管沙箱”机制,最终建构“技术驱动型”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金虎斌  王璐 《征信》2023,(12):79-86
金融科技的跨界特征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在制度上与技术上提出了双重挑战。提出金融科技风险“双螺旋”生成机理,廓清了金融科技风险沿着“行业+区域”进行传导的双重路径,从而锁定了金融科技风险高发的地方性非传统金融领域。双层监管框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管博弈,是导致金融科技风险和政府监管失灵的制度性缺陷。“一行一局一会”的新监管格局下,监管制度的横向安排更加完善,但在纵向安排上还必须加强中央与地方在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模式与监管方法上的多重协调,才能真正弥补监管漏洞,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带来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创新、风险与监管的内在逻辑下,监管科技犹如“创新之帆”下的“灯塔”,历经了三次发展演进:从加强技术层的监管应用到监管数据报送的自动化,并进一步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算法监管。全球监管科技发展背景下,尽管我国监管科技历经萌芽期与发展期,但是仍然面临着发展动能不足、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模式传统等挑战。我国可借鉴英国、美国与新加坡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并结合本土化国情,构建起中国监管科技生态体系,转变监督理念,创新监管科技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金融科技风险及监管困境,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在监管原则、监管时机选择、运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双层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六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科技监管穿透式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双  刘鹏 《新金融》2017,(3):43-47
当前,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规制缺失带来的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思路。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亟待化解的三大突出风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在鼓励和开放的前提下,通过立法和差异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举措,并从处理好"必须"监管与"必要"监管关系,实施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监管方式,构建登记注册、信息披露、资金托管三大监管底线,运用好互联网金融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发〔2018〕35号文件明确提出了雄安新区建设“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雄安金融科技中心”的定位。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正极大影响金融市场格局,快速驱动金融服务创新和变革,对金融监管有效性和创新手段提出更高要求。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基于雄安新区金融科技发展和监管现状,结合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的问题,提出设立金融监管机构、构建以金融信息安全为核心的监管综合体系、打造市场化差异化监管功能体系以及健全金融科技发展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金融”高速发展和外汇领域“科技+监管”发展应用相对滞后的背景下,探索监管科技赋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分析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面临的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监管体系和监管合力等问题,总结国外监管科技发展在数据管理、自动报告、违规线索智能化识别和风险实时监测等领域可供借鉴的经验,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大框架下,构建监管科技赋能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微观数据管理场景和宏观风险识别场景,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科技风险较传统金融风险而言更加异化,一旦产生风险,其高度传染性、快速转让性会对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基于金融科技风险的特殊性导致的个体理性但集体非理性、市场部门主体无法承受及金融科技公司太互联而不能倒,必须加强监管。文章从金融科技风险的特殊性导出监管的必要性,并详尽定义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3个发展阶段,在回望整个金融科技监管变迁同时提出了3点建议:加速构建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的协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科技监管部门协同体系;提升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背景下,为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蔓延,国际上陆续采用了监管沙盒模式对金融科技创新进行监管。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实施的运作流程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实施特点,探讨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存在着准入程序单一化、分业监管带来的非协调性、金融科技创新测试产品的同质化和监管法律的细节未完善等问题,并结合国际上的监管沙盒实施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实施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设立多元化准入程序和差异化测试时间、打造双峰监管体系、建立监管沙盒信息共享机制和完善金融科技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传统金融与新兴技术的融合被推向新的高度,也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金融科技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监管需要在宽松与严格、弹性与刚性之间寻求平衡点,由此“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基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潜在风险、监管实践以及跨国经验的分析,旨在构建更富弹性与效率的“五位一体”多层次包容审慎监管的实现路径。在这一监管路径中,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参与主体的作用,既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政府层面的监管效能,又有来自行业协会、机构内控、社会监督等外部力量,多方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强化金融科技创新的包容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监管沙盒”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监管模式。在建设金融强国视域下,系统研究中国版“监管沙盒”的构建与完善,对于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版“监管沙盒”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贯彻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特点、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原则,构建了中央与地方配合的顶层设计,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行业自律等监管机制,并落实了从“入盒”到“出盒”的完整测试流程。中国版“监管沙盒”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中的落地实施,呈现出参与主体多元、监管工具丰富、风险普遍较低等新特征,推动了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在项目准入、权益保护、持续监管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需要完善项目分类遴选与“入盒”标准,打造全流程多元监督闭环,优化“出盒”后的持续监管机制,全面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符合金融发展规律的金融监管不会抑制金融创新,但风险承担能力与风险承担水平匹配应是金融科技监管的底线原则,且能够有效解决规范与发展的对立统一问题。本文认为,即使是在“监管沙盒”中进行创新试验,也应要求金融科技平台企业的风险承担大小与其风险承担能力相一致,这样金融科技平台企业才能够“走出沙盒”。本文首先从实然性、必然性和应然性三个角度论述了对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实施监管的原因,并提出了审慎监管应遵守的四个原则:科技服务与金融服务分业监管原则、合规监管上升至风险监管原则、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原则。之后,从公司治理体系、偿付能力监管与流动性监管双支柱框架、监管当局监督检查、信息披露以及宏观审慎视角提出了对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实施审慎监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金融科技应用于消费金融“贷前”“贷中”“贷后”的全业务流程,能提高金融效率,丰富金融产品,促进消费金融升级,但其与消费金融深度融合会加剧行业竞争、加大金融风险并出现监管套利、算法歧视、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错配现象,应当在监管过程中使用科技监管、沙盒监管并制定监管标准等方式,来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各项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的金融高层小心翼翼地推动混业经营在中国的展开,并确定为金融业综合经营。但中国现实情况下的分业监管模式如何与这个国际潮流“契合”,对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金融综合经营监管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可选择的监管模式,构建了“四角伞形网状”监管体系,以期实现综合经营、功能监管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5.
金融科技公司的入局为我国金融参与主体提供了更多选择,展现出独特的实践特征,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风险暴露头寸。论文以从内到外的逻辑体系递进式分析了我国金融科技公司的演进发展、风险隐患和现行监管痛点,结合对蚂蚁集团的风险解构给出风险控制建议;最后从监管体制,监管科技和监管工具三个层面对我国金融科技的监管给出了评述与建议。以期在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公司健康发展的同时,探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迅速崛起。在新一轮以科技驱动为主导的金融变革面前,监管者对金融认识的前瞻性和对创新的鉴别力,将对未来金融新生态的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是各国监管当局面临的难题。本文以英国"监管沙盒"为研究对象,参考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经验,希望为我国金融科技的监管提供参考依据,解决监管滞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破坏性创新,金融科技使得金融行业风险识别更难、传播更快、破坏更大,影响更广,加强监管改革成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强调,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标志着技术驱动型金融监管框架体系的建立已经提上日程。在对监管科技创新的本质内涵和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着重阐释了监管科技创新的理论逻辑:通过技术赋能,使得监管流程智能化、信息处理高效化、风险防控科学化;通过监管体系重构,推动监管理念从被动应变转向主动求变,监管双方从对立互损走向和谐共荣,监管主体从独立分散趋向协同合作,从而增强监管适应性,促进监管体系效能发挥。深入梳理和总结当前国际先进经验和国内实践作法,并从夯实监管科技创新法治根基、加快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方合作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我国监管科技创新的优化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可为建立以科技为中心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和营造良好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融科技监管工具通过金融科技创新,防止科技在支持金融服务过程中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具应用情况,了解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具与国外现有金融科技监管工具的工作机制,分析金融科技监管工具的作用,并研究了金融科技监管工具在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监管滞后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何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面临的共同难题.作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于2016年5月首创“监管沙箱”政策,旨在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安全的“监管实验区”.在分析“监管沙箱”的运作机制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监管沙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借鉴意义,提出应通过建立“沙箱”测试机制、实行创新产品干预、营造公平竞争的监管环境等措施,实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监管滞后、监管不确定性等问题逐渐显现.作为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最快的国家和金融监管理念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英国对金融科技率先提出“监管沙箱”政策的理念.2016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正式启动了全球首个“监管沙箱”.本文介绍了“监管沙箱”政策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该政策的作用,并对我国如何借鉴该政策应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