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认为,目前国有企业效率依然低下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行为变异,其前后则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实现利益相关共同治理,可以校正国有企业各利益相关的行为,因此,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国内外理论界、实业界对利益相关者治理中责任分担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根据董事会制度变迁的路径及特点,将当前国外领先企业的董事责任分担机制进行分类及归纳,得出当前可供选择的企业责任董事会分担机制及不同的决策、实施模式。结合中国现实制度环境、企业特点,提出中国可行的企业责任董事会分担机制,并针对董事会中股东、职工、其他利益相关者代表如何承担责任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是在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所(SRI,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以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单边治理机制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成为现代企业治理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认为企业的全体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但是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很大差异,不应该等同对待.本文在分析全体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优越性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发展趋势应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5.
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公用企业在经过公司制改造后,无论是财产制度还是组织结构,都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了许多.然而,由于公用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使得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并不能简单地照搬于公用企业.从其根本的公益性属性出发,公用企业应当选择基于广泛公众利益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同时为了保证治理效率,公用企业的公司治理主体应当是与企业有着最为密切的利害关系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而并非全部.  相似文献   

6.
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成为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方向。为此,企业要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统筹构建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树立“全员控制”理念。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的理性选择,应从投资人、经营者、员工、债权人和政府五个维度的内部控制链提出构建方向。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2)
针对民族地区旅游景区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治理为案例,引入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试图设计一个既具有经济合理性又能体现民族地区旅游景区特色的治理模式,进而为利益相关者参与景区治理提供路径选择。研究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中利益相关者顾问委员会在促进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认为完善产权制度,实行产权保护以及实行股份制经营是共同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不仅拓展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景区领域的应用,也为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模式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研究的利益相关者只涉及企业所有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按照生产要素可区分为物质资本提供者和人力资本提供者两种。再进一步加以细分,物质资本利益相关者就是通常所说的股东和债权人,他们分别投入股权资本(股权投资)和债权资本(债权投资);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基础能力的一般员工,称为一般型人力资本,另一类是具有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包括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统称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一个人既可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提供者,也可以是企业物质资本的提供者,为了便于研究,将这种多重身份割裂开来处理。  相似文献   

9.
企业中弱势利益相关者包含社会公众、中小股东、员工等,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离开了他们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只能是昙花一现.当代中国,谈及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更应关注如何保护弱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嵘 《经济论坛》2005,(24):98-99
一、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必要性 狭义公司治理的概念是把公司治理看作一种机制,通过它股东可以保证经理按股东的利益行事。一个更广义的公司治理的概念是,公司治理是一种手段,资金提供者为了保证他们的资金不被侵占并且他们可以获得投资回报而通过它来控制经理。“资金提供者”显然比“股东”的概念更加广泛,在商业银行中,“资金提供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存款者。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广义的公司治理,而且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虚拟企业是实体企业之间在更高层次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它的成功运作不仅基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还在于组织因素的协调。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在强化市场和组织作用的同时,弥补了二者的共同失灵。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是在现代技术创新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创新模式。其目的是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使网络中所有成员共同获益。在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组织结构及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一系列组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巩成 《生产力研究》2005,(10):197-198,208
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企业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尤为重要。而要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这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加以重视的工作,本文通过对现实企业在建立企业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建立有效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组织惯性、激励机制与新型企业的治理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新型公司的治理实践中,除了正式的激励机制之外,组织惯性作为非正式的激励机制发挥着关键的互补作用。组织惯性是企业的各利益群体之间形成并维系的一组关系合约集合,它反映了嵌入在组织内部的群体认知。组织惯性提供了正式激励机制所嵌入的组织社会情境,受正式激励机制影响的同时又对组织的正式激励机制产生影响。新型企业的治理实践必须保持两者的匹配与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15.
股东控制权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不仅具有财产权的基本特性,而且又可分割为商业决策权、财产支配权和经营管理权.公司管理者与股东、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争夺和滥用多源自控制权争夺所带来的利益冲突.研究控制权的财产属性,实现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是建立和谐股东关系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6.
论虚拟企业的信任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炜 《技术经济》2006,25(6):105-107,99
信任机制是虚拟企业运作的重要基础。它可以有效减少虚拟企业运作的交易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虚拟企业的反应能力与运作效率。从虚拟企业内部及其外部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通过建立虚拟企业成员共同愿景、建立合作信任文化、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机会主义防范机制以及建立社会信任机制、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培育良好的社会信任文化等手段构建虚拟企业的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产权契约与家族企业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企业是家族资产占主导,家族规则与企业规则的结合体.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统家庭生产组织功能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化拓展和规模化经营.有企业就会涉及产权和契约.从"家庭"的契约性质出发,分析了产权契约与家族企业所有权变迁,认为最优的企业产权契约必然是一个既是非人力资本拥有者的资本家, 又是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家, 二者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至今,还普遍存在着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所有权虚设和政府越权干预企业的现象,加上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但入世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研究了以股权结构分散为基本假定的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情况,以及股权高度集中模式下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受到的挑战,指出目前公司治理理论面临的突出难题在于如何解决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问题。文章对公司治理视角下小股东保护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解决我国现存问题拓寻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衍生金融工具及实体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剖析;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研究衍生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相应的防范策略。作者试图从衍生金融工具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出发,探寻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市场的发展及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