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利他行为,许多学者往往将它与利己行为分割开来进行分析,而且很少引入成本收益分析.事实上,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都是内部动机的一种偏好体现.本文通过引入利他主义参数和成本收益,提出了一个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利他行为经济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利他行为进行了符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研究非常繁杂,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本文提出利他行为的方向性问题,分析了基因决定论的局限,综合研究了基因选择、个体选择以及群体选择对人类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利他性研究的一个综合性理论.在解决利他行为方向性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利他行为实质上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从而提出了社会理性概念,扩展了利他主义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的“再生”: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力图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中复兴的新经济人提供一个较明确的描述,纠正倡导者和批评者共通的某些误解。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把社会偏好、个人社会价值等概念引入经济人模型的讨论之中,给能纳入这一分析范式的行为(特别是利他行为)确定某些标准;重新界定经济人在不同层次上的理性行为特征,以说明赋予经济人的理性程度将取决于所研究的主题的具体情形;进而,讨论经济人的标准原型及其变型在理论分析中各自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而理性假设也经历了由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的发展,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更为贴近.完全理性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前提,而有限理性假设的发展是随着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本文首先论证人的本性并非绝对利己,利他主义是合理并存在的,接着对理性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最后对理性假设的发展以及其对经济研究方法的转变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开创的经典经济学里经济人的逻辑的起点 马歇尔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的命题(1964,P42)对斯密的"经济人"思想进行了修正,新古典经济学于是提出了按效用最大化原则行事的理性人作为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随后西蒙又提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概念,对理性人假定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尤其是随着进化博弈论的发展,一时间经济学大厦似乎在风雨中飘摇.难道理性人假定真的错了吗?经济人、理性人以及理性究竟应该是什么含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又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的嵌入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自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问世以来,学术界对人性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对“经济人”孤立于社会的个体行为的批判,对此,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基于人的经济行为建立的假设,并不是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其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之间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正是“经济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经济人”的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7,(10):189-199
本文沿着有限理性的理论进路,通过规范内化对利他行为做出一个解释。以往的理论通过规范提供的外在奖惩解释利他行为,但无法解释在外在奖惩不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的纯利他行为。本文认为,这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规范内化来解释,而后者则是有限理性的一个自然结果。为了阐明规范内化如何产生,本文给出了一个形式化的复制者动态,其结果表明,在考虑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社会交往越复杂,人类处理复杂性的认知能力越有限,规范内化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针对复制者动态模型的局限,本文还运用基于行为主体建模对规范内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人类理性计算能力相对于社会生活的复杂程度越小,规范内化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该结果与之前分析结论一致。本文的分析结果再次支持了Herbert Simon对利他行为的解释,即利他行为是人类有限理性的结果,虽然利他行为自身减少个体适应性,但由于它是规范内化所产生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利他行为因为规范内化所具有的适应性而留存。  相似文献   

8.
在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中,追求效用最大化是社会个体理性行为的基本准则。文章认为主流经济学理性假设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揭示特定人类社会的独特复杂特征。主流经济学家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于西方文明之外的实然——中庸理性。文章尝试在以中庸理性为假设的理性经济人模型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下中庸理性经济人的演化及其存在的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9.
利他行为对自利人性假设的挑战,要求经济学必须把偏好进行内生化处理。笔者首先构建了一个利他偏好内生模型,使得人类行为统一于效用最大化模式并具有了内在一致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然后对利他偏好内生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笔者认为,与利己行为不同,行为主体不是从利他行为后果而是从利他行为本身获得效用;通过整体间的生存适应性补偿机制,利他者不仅可以战胜利己者得以存在和持续,而且利他惩罚行为还为人类走出囚徒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演化经济学的几个流派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思想:社会领域的"自然选择"与"自组织"。演化经济学模型的行为假设和新古典学派不同,注重分析经济系统的动态特性,其经济人不具有完全理性,模型中要么没有均衡,要么均衡概念和传统均衡大大不同。演化经济学强调积累性的因果关系,强调系统的非线性,否定了还原论,部分否定了方法论个人主义,但它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仍存在演绎主义。  相似文献   

11.
利他行为对自利人性假设的挑战,要求经济学必须把偏好进行内生化处理。笔者首先构建了一个利他偏好内生模型,使得人类行为统一于效用最大化模式并具有了内在一致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然后对利他偏好内生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笔者认为,与利己行为不同,行为主体不是从利他行为后果而是从利他行为本身获得效用;通过整体间的生存适应性补偿机制,利他者不仅可以战胜利己者得以存在和持续,而且利他惩罚行为还为人类走出囚徒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景玉琴 《经济评论》2007,144(2):68-71
经济学理性分析范式是指以人具有理性、依照理性原则行动而建立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理性分析曾是经济学最强大的工具。但理性分析范式近年来一直面临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及来自经济学内部的诘难,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抛弃僵死的、固定的理性概念的图式而转向生动活泼的直观和洞见。经济学有必要理性反思理性范式了,经济学理性范式可能的出路有两条,一是固守目前的理性硬核,但要明确理性的界域,仅仅把这一分析工具限定在理性可及的范围;另一种出路是寻求一种大一统的理论体系,可以用以解释目前理性范式所能解释得了和不能解释的社会现象,但如此不得不对理性范式做彻底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行为经济人的三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保军 《经济学家》2006,76(5):12-18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越来越成为反主流学派批评的重点,固守经济人假设被认为是主流经济学在许多领域无能为力的原因。行为经济学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经济人进行了全面验证,发现经济活动中的人事实上具有“有限利己”、“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的特征,我们把行为经济学的这一系列发现概括为行为经济人假设,并且认为行为经济人为经济学开拓新视野、研究新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理性只是对自利最大化的追求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不仅无法解释由“囚犯困境”所引发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悖论,也无法解释现实中行为主体在“囚犯困境”情境下对合作行为的选择。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总是将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等同于理性,进而再把实际行为等同于理性行为。其实,不仅人类寻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是理性的,而且对利他行为的追求也是理性的。现实生活中,行为主体体现出理性“经济人”与理性“道德人”的双重性。对“囚犯困境”悖论的解决应该引入道德维度,引入理性“道德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信任的博弈分析——基于个体的自利理性和社会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的根本在于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信任是个体弥补自己理性不足的一种策略.所以,信任分析无法在个体的自利理性下完成,需要扩展个体理性的范畴.将个体理性扩展为自利理性和社会理性,利用理性的这种二元特性,重新解释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博弈模型--蜈蚣博弈和信任博弈.这不但对信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而且还解决了博弈分析的困境.这说明,对个体理性的扩展是合适的,个体的社会理性是经济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人”假设与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拥军 《经济师》2004,(2):148-149
激励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的。知识型员工有别于传统工人 ,传统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都不符合知识型员工的人性特点。知识型员工是“知识人” ,他们具有利己性、公益性和理性。因而 ,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式是 ,满足“知识人”的利己性、引导“知识人”的公益性和促进“知识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7.
利他行为的“道德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普遍认为,利他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亲缘利他、互惠利他和纯粹利他;而人的行为动机有两种:利己和利他。单纯从利己动机来各种解释利他行为存在着贫困性,引入“道德人”概念则可以对动机上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的利他行为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我们首先分析了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有来自于非正式规则的制度遗产以及非正式规则上升为正式规则的经济学意义,其次我们分析了人们"惰性"的必然性,然后分析了意识形态对于人们利他行为、利己行为选择的意义,以及其对于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有限理性的微观机理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性假说是传统经济学理论逻辑和方法论的基础。但是,现实市场中普遍存在着有限理性(或非理性)现象,这表明理性假说过于简单、抽象和理想化。经济学家们从考察现实经济人的认知决策行为、经济人之间及其同外部市场制度(结构)的互动关系出发对有限理性现象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致力于弄清三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梳理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偏好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理性的边界,揭示主流经济学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局限性。(2)通过考察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条件,提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逆否命题,探索摆脱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途径和社会福利函数存在的条件。(3)根据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指出个体主义方法论在分析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时遭遇的困难,进而提出用整体主义方法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本文认为,制度和规则是社会的灵魂,在规则的语境下新古典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