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斌 《市场论坛》2004,(10):24-25
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创造就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同样,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中国就业问题最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农业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到200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42亿人,占全国农业劳动力总数的42.4%.(2000年总人口12.6583人,就业参与率56.2%)这相当于我国农业劳动力中有效劳动时间不足3/5,剩余劳动时间2/5以上.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造成的总产出损失相当于GDP的20%~30%;造成的居民消费损失相当于GDP的2%~10%.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50%.但是农业附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16%,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因此,解决中国的失业问题根本在于开发和利用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大问题。今后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5亿,全国流动人口达5000万,相当于一个大国的人口规模。估计到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将增长到4.5亿,届时农业本身只能容纳2.2亿,剩余劳动力数量将高达2.4亿,农村劳动力剩余率预计占53%。预测湖北省到2000年将有124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剩余率将高于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截至2003年底FDI存量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GDP总量的40%,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领域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一、实用人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我国农村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劳动力比重高达80%,文盲半文盲占15.6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6.64%。在农业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5%。劳动者素质低下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景喜 《财贸研究》1995,6(5):47-50
<正>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到近乎可以无限供给的国家。在全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在农村,在总数为4.2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力又占了97.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据测算,目前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有1亿多,这还不包括仍滞留在土地上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的劳动力。90年代中后期,全国农村每年还将增加600—700万个劳动力。到本世纪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亿人。对此,若不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导刊》2011,(24):34-35
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的1/25;人口1.27亿,相当于我国人口的1/11。日本资源匮乏,耕地面积有限,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6890万亩,农业就业人口261万人,农业对GDP贡献率1.5%左右。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2010年粮食自给率41%,美国是其最大的食品供应商。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改革在中国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一直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2005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84,31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乡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2%。可见,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对于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的现实。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通过效仿西方通过城市化发展模式,还是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开拓农村市场来解决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林海 《致富天地》2007,(12):8-8
目前,全国林业产业每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去年,全国林业产业带动了4500多万农民就业,相当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林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前景广阔。我国有林地43亿亩,是耕地的2.4倍,而林地亩均产出只有22元,仅为耕地的3%,林产品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很大。林业不但具有与农民关联程度高、劳动力投入多、技术适应性强、农村受益面广的特点,而且具有横跨一、二、三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条长、效益潜力大等特点。因此,[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爱 《中国工商》2003,(9):46-47
不久前,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高级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名为《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演讲中指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了75%就业位置,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2%。  相似文献   

10.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贡献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通过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正是中小企业势在必行的转型方向. Gartner曾预测,2021年全球最终用户的公共云支出将增长18%....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05,(20):28-29
四川省人多地少,农村人口6885.7万人,农村人均耕地0.8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省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04年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其中向省外输出7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6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4%。  相似文献   

12.
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出路 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数巨大,13亿人口,8亿多在农村,其中4.98亿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10%以下)。另外,我国目前耕地面积只有19亿亩,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军与有限的耕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70%的农业人口创造的财富只占GDP的15%)。加之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必然越积越多。据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国就业的主要特征及2006年面临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2005年我国就业的主要特征 特征一: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有效缓解劳动力供给压力2005年是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比上年约增加了1600万人。同时,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增长,全年GDP增长达到9.9%,有效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0万人,完成全年900万就业增长目标任务的108%。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民营企业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营经济的总产值已经占到GDP的50%左右,民营经济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近一半,民营经济带动的就业已经占到就业的75%以上。总体而言,我国民营经济已经超越了原始、外延、粗放的“快”式发展阶段,正朝着创新、内涵、集约的“好”型目标迈进。在这种形势下,社会责任问题历史地提到了民营企业面前。  相似文献   

17.
改善农民工就业现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一跃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市场繁荣的生力军。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企业数已经超过1 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为城镇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安置了2~3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的销售额和工商税收分别占全部工业企业的60%和45%。  相似文献   

19.
据了解,到2005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解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目前,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小企业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技术创新和就业扩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了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大规模转移就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农民进城打工的1.19亿(这一数据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大体相当,普查数据是2006年在乡镇以外从业的农村劳动力有1.31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的1.48亿,扣除重复计算的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在2.1亿左右。农村劳动力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无限供给的特征开始改变,结构性短缺正在显现,引发了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快速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