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但是,现阶段甘肃省企业仍普遍处于传统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薄弱,自主创新面临着企业盈利水平、投入能力、创新收益、创新人才、创新机制、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障碍。甘肃省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必须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意识,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及产学研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家成长与激励机制、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企业创新工作取得成效,国家的整体创新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大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就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不仅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更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目标实现的中心环节。本文根据“十一五”时期全国及山东有关资料,结合企业调研情况。详细阐述了山东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意义和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4.
金畅 《辽宁经济》2014,(1):32-33
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新形势下,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辽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辽宁省内各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提出培育“全域创新”意识、明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有效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完善人才引进及培养模式,提高科技资金使用和产出效能,以及搭建自主创新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高技术行业或高技术依附型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大型、微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呈现哑铃型分布,设有高技术产业园区或工业园区的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般较强。因此,建议应做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和空间布局,并从人才政策、投融资体系、创新激励、创新服务政策等几个方面出台具体措施,以促进河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快速的知识创新能力,是高技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本文借鉴"钻石模型"理论,从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潜在性创新资源、创新转化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及创新环境等因素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计量模型,发展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并选取了南宁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创新驱动制度不完善、企业整合与运用创新资源能力偏低等问题。文章认为,企业要实现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创新管理理念,培育和强化企业创新驱动的思想基础;培育和构建企业创新驱动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力和保障力;强化创新资源整合与运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对企业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今年是国家及省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滨州市《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实施的开局之年,为了解全市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现状,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近,市政府调研室到有关企业对自主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经济转型期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了解各地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对政府决策和企业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在构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初始因子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投入、创新产出、技术引进消化和企业运行效率是决定2014年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公因子);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前三位的地区是上海、浙江和江苏,其他进入前十名的地区依次是广东、天津、福建、安徽、重庆、山东和湖南;公因子得分最低的地区分别是新疆、西藏、黑龙江、青海和宁夏。  相似文献   

10.
创新集群 高新区未来之愿景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新区需要承担培育创新集群的任务。这是高新区“十一五”规划的愿景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叶帆 《发展》2006,(2):27-29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会明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强调科技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方针,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固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应创新要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王树满  高婧 《唐山经济》2006,(10):40-41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迁安市重点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抢抓机遇,锐意创新,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自主创新的行列,创造出更多的高技术产品,实现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值,成为迁安市继续实施“科技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07,(3):26-27
近年来,慈溪市针对大部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以政策推动和政府服务为主要手段,积极促进政府和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实体的良性互动,着力构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有销售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进步企业51家,科技综合实力连续五年名列全省各县(市)区前三位,并成为我省首批“科技强县”。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 江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尽管是多种多样、无法穷举的,但从整体上看,在其基本途径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和有序性,即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科技产业化过程的内在需求及其规律性。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上看,大力推进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基本途径如下:政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1.明确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凝聚技术研发力量江苏省政府在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2009,(12):24-29
科技创新是西部大开发的持久动力,也是引领西部强省建设的主导力量。 十年来,陕西实施“科教兴陕”战略和“13115”科技创新工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蓬勃发展。2008年,知识产权申请量突破1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6亿元。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发展》2010,(6):15-16
中央企业还是老老实实干你的本行、干实业,不要“东张西望”。毕竟。辛苦钱可靠。中央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做自主创新的表率。央企留着钱就是要加大研发。因为央企和一般的企业不一样。必须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持续稳定的背后是技术和产品。——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在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表彰大会上说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江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并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但目前江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相当薄弱。本课题调研结果表明,阻碍江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创新面临多重障碍区域创新体系尚不完善1.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着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多重障碍。主要表现为: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之间的矛盾;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管理体制与运作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党和国家对各种所有制企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是企业发展的权宜之计,而是企业的发展战略。谁拥有这个认识,谁就拥有未来。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