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体育赞助的管理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国家足球队首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等利好消息的出现,中国的体育热正在不断地升温。体育营销者(以体育赛事为活动载体的营销者、企业)意识到体育赛事是一座金矿,都想从体育赛事中分一杯羹,于是“淘金者”无所不用其极。结果,体育赞助项目越来越多,而赞助效果却乏善可陈。业界寄予很高期望的韩日世界杯过后,除“临阵脱逃”的金六福得到普遍认可外,其他赞助成功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这其中有技术原因,也有心态及营销伦理方面的原因。赞助,无疑是体育赛事的润滑剂,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赞助越丰,则体育事…  相似文献   

2.
陆勇 《会计之友》2009,(10):108-110
体育赛事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活动,也是波及面广泛的商业活动,赞助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其形象和声誉,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国内外一些体育赞助题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赞助可以据此增加公司销售、改善财务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从而表明,体育商业赞助可以形成无形资产。本文详细论述了从体育赞助到无形资产形成的过程与机理,并对奥运会的无形资产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进行体育营销前期最为核心的工作是遴选赞助的体育资源,即选择体育赞助实体,包括:体育赛事、体育组织,运动员.运动团队、体育活动.以及电视台转播赛事的套播广告在内的各种体育资源。而选择体育资源最为突出的价值.体现于其对企业目标社会受众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赛事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活动,也是波及面广泛的商业活动,赞助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其形象和声誉,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国内外一些体育赞助题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赞助可以据此增加公司销售、改善财务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从而表明,体育商业赞助可以形成无形资产。本文详细论述了从体育赞助到无形资产形成的过程与机理,并对奥运会的无形资产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体育营销以其特有的公益性、互动性和低成本、高效益,为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提供了新的平台。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体育赞助厂商的产品:而同样的资金投入为体育赞助企业带来的回报是常规广告的三倍。然而.体育营销不单单是出资赞助,或是在体育赛事作广告,它是一个缜密策划、系统运作的过程,需要运用营销人员的经验和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赞助商业化的“双赢”策略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翁永良  刘维芳 《企业经济》2005,(10):130-132
企业单位以不同形式的财物对体育事业进行赞助,并达到一定的商业目的谓之体育赞助。体育赞助的商业化活动,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它却正在稳步发展。为了发展社会体育公益事业,必须把体育赞助纳入管理范畴,认真研究赞助学的理念、策略、效应,使体育赞助的商业化活动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赞助不仅可以缓解高校财政经费的不足,而且可以进一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运动水平.本文通过对抚州市六所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现状的调查,发现了高校体育赛事赞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高校校园体育赛事赞助良性发展的策.  相似文献   

8.
一、体育营销的魅力 体育营销,主要就是借助赞助、冠名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现在很多厂商都具有体育营销的意识,认识到体育背后蕴藏着无限商机,认识到体育赛事是品牌最好的广告载体,投资体育产业的企业也获得了极好的回报,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也给企业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和自身形象提供了更多机会。事实上,我国企业对于一些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的体育赛事的赞助往往更多的是出自于官方,非官方的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相对并不是太多的。以往,我国企业针对体育赛事进行的赞助往往属于稀缺资源,只有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10.
认为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能带动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能促进农民工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以往发展农民工体育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利因素,如农民工自身"经济理性"的近视行为、体育文化的缺乏和组织管理的松散等。农民工体育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同时,以所在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加强农民工体育组织建设,免费开放一些体育场馆,才能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到体育文化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1.
With companies investing vast sums of money on sponsoring high‐profile sports events, it is surprising that very little research exists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impact that this has on the sponsors’ employees. This two‐wave panel study explores the indirect role that Olympic sponsorship and employee support for this sponsorship has on increases i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discretionary effort—via, that is, pride and employee assessments of their employer'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credentials. The current study surveyed 241 employees (from three countries) in two phases across a 12‐month period in the run‐up to the 2012 London Olympics. Olympic sponsorship support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organizational pride and CSR perceptions, which both predict increases i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discretionary effort (controlling for earlier baseline levels of these outcomes). In addition, there is also evidence of an indirect positive effect (through CSR perceptions and pride) of Olympic sponsorship support on increases i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discretionary effort.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decision makers considering sponsoring major sporting events are discussed; the findings provide interesting insights that can help HR functions to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sports sponsorship and processes involved that explain positive employee responses. © 2015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2.
韩鹏伟 《价值工程》2011,30(5):250-251
依据《辞海》中科学的概念,结合体育科学的性质和特点,重新定义了体育科学的概念。指出了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概论中体育科学体系分类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新的体育科学体系分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是现代体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所体现出了中国人文精神的主要特征,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文化特性、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国民间体育的研究做一些文化思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理念——行为——内容模式,通过消费者导向视角,对中国不同区域体育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以实证方法挖掘体育消费差异,提供市场扩展的依据。研究表明,在注重体育消费的品质要求的共性下,不同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体育消费理念、行为和内容选择上的差异。这意味着,在体育产业投融资过程中充分体现适应差异性的不同区域投融资特点,满足体育消费需求的过程中运用差异化营销提升体育,以及通过消费结构升级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以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等策略对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晓燕  由文华  葛文 《价值工程》2011,30(21):319-321
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近三届全运会上所获奖牌和排名现状,特别是第11届全运会上项目的成绩评述,归纳陕西省的竞技实力;进而分析在第12届全运会备战期间陕西省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为陕西省竞技体育实力的增强和群众体育的普及提供可借鉴的价值参考和政策背景分析,促进陕西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事业稳固、协调发展,实现建设体育强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冯锦华  郝琳 《价值工程》2011,30(10):228-229
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的体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发展思路。通过对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回顾,本文综合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内涵分析,不仅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建议,而且能够为学校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发展思想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又将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17.
Often sports leagues, organising committees, and team owners justify the use of public funds to build sports stadiums by the perceived economic impacts and civic pride generated by the teams or mega‐events. Since the 1980s many economic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conomic impact and civic pride created by professional sports teams. Most of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finds sports teams or mega‐events have little or no economic impact, but there are mixed findings on the magnitude of civic pride. Overall, most of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the benefits created by sports teams or events do not outweigh the cost of public subsidies provided. We conduct a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 on US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economic impacts and civic pride benefits from mega‐events such as the Super Bowl and the Winter Olympics. Our study asks the question: Do residents believe that mega‐events and sports teams generate positive economic impacts and civic pride or not? We find that, like economists, the public doubts that public funding of mega‐events is a good idea.  相似文献   

18.
尤勇 《价值工程》2011,30(11):241-241
后进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院校尤显突出。本文从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际,对体育院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总结了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刘俊民 《物流技术》2012,(17):190-192
分析了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物流特点和特性,借鉴历史上成功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成功的物流体系,总结了体育赛事物流体系构建的原则,并探讨了构建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物流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春英 《价值工程》2011,30(24):294-295
媒体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提高公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媒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实际上是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是对体育文化多元化的有力补充。但媒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由于媒体性质和追求经济利益等因素将会导致公众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分析、评价能力的下降与偏颇、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