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动因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运用统计数据和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结构,以及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的差异性正在弱化,规模经济日趋重要,大多数产品为满足国家之间不同购买需求日趋差异化,技术变化也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双方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探讨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以及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弊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何春华 《特区经济》2010,(11):106-108
本文从产业内贸易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讨切入,结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全面分析研究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趋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扩大中国一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对策,从而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考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中,产业内贸易的增长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垂直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样的倾向更为明显。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和人均收入相似性对中国与东盟捉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市场规模差异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市场规模平均水平对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贸易的频繁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双方产业内贸易不断发展,比重不断上升.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的重点逐渐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倾斜.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贸易也正在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并逐渐显示其主导地位.那么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如何、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等这些都将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计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表明SITC第0类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SITC第1类、SITC第2类以及SITC第4类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规模经济、GDP、外国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分析,揭示出制约中国与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与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变化,并利用2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双边面板数据,考察了影响加入WTO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加入WTO后我国主要通过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并且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明显的"南北型"特点,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LVIIT)占绝对主导地位;市场规模、贸易结构和地理距离是影响加入WTO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FDI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大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亟需调整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国家纺织业产业内合作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改革与战略》2007,23(8):82-85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纺织品贸易主要是一种跨国界、区域性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表现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也表现在国际营销渠道的共享。本文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纺织品贸易与投资的现状、基础并提出开展产业内合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